APP下载

浅谈音乐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2019-10-21杨静

科学与财富 2019年15期
关键词:生活性身心发展音乐游戏

杨静

摘 要:音乐是人类社会精神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音乐活动对幼儿的生活、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我国著名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儿童时代是游戏的时代,在游戏中,幼儿模仿各类人物、动物及各种事物,使好奇心得到满足,兴趣得到发展。游戏成了他们参加一切活动的准则。在游戏中他们所获得的轻松和愉悦,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音乐活动是一种有声音、有情趣的艺术活动,本身就能吸引孩子并能让孩子积极参加。所以,在音乐活动中把“游戏”作为对孩子进行音乐能力培养及整体发展和教育的有效手段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音乐游戏;身心发展;情境教学;生活性

音乐游戏是以发展幼儿的音乐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游戏活动。 在听听,唱唱,跳跳,玩玩等自由愉快的游戏中,培养幼儿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能力。 音乐游戏是音乐教育中最易为幼儿接受、喜爱、理解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是培养幼儿乐感和美感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融音乐与游戏为一体的艺术教育形式。

一、音樂游戏促进幼儿身心和谐的发展

(一)音乐游戏能极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在音乐游戏中,可以得到很多的宝贵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如果我们引导孩子或为孩子设计一些比较有意义的音乐游戏,不但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产生积极参与的欲望,还能在游戏中培养想像力、思考力、创造力以及人沟通,分工合作的精神,并能使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如:《大鹿》这首儿歌,教师用死记硬背的形式,教幼儿的学习这首歌,这样幼儿很不愿意学习。如果教师用边歌唱边做动作的形式, 激发了幼儿学习大鹿走,同时,也可以激发幼儿学习这首歌的兴趣。

(二)音乐游戏使幼儿活泼、好动的个性得到满足。

幼儿天生活泼、好动,什么事都想动一动,他们喜欢模仿解放军,雄壮的旋律、鲜明的节奏能唤起孩子“动”的欲望。 当孩子随着音乐旋律合拍的动作,情绪是愉快的,他们模仿解放军,好似在开展游戏,在音乐声中他们获得了极大的听。 在一次,我在某节目中看到幼儿园的老师教这首《我是小海军》歌时,发现幼儿非常喜欢。

(三)音乐游戏促使幼儿想象,使幼儿的想象力更加丰富和开阔。

音乐作品不管是歌曲、乐曲,它都具有形象性,它围绕一个主题,刻划一定的形象。 形象为幼儿感受、理解后,给他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我们实习的时候,看到一个幼儿在玩小汽车时,边玩边唱歌,仔细听,原来他唱着《玩具进行曲》的音乐节奏,但不是《玩具进行曲》,而是与他的玩具车有关,像似在开着汽车去玩;他就是把生活经历的事,用歌唱表达出来。 我们问过他:“谁教你的? ”他说:“我自己。 ”他是根据自己玩汽车的主题,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随意唱的一首自己创造的歌。

二、在音乐游戏中能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应首先让他们感到愉快,能理解感受音乐,会想象出创造表现音乐。

(一)引导幼儿创造性地用身体动作反映音乐。

幼儿天生好动, 动作常常是感情和思想的重要表达方式,让幼儿动是感受音乐的一个好办法。 音乐的表现力是十分强的,每一首乐曲由于节奏、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存在都有其特点,优美的、雄壮的或是活泼的等等,它们都表现不同的情绪。我们应让幼儿真正理解感受音乐的情绪,并且让乐曲的情绪通过幼儿自身的动作再表现出来, 让幼儿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听。有一次,我给幼儿放了《士兵进行曲》,听着音乐,他们都情不自禁的在教室内动了起来:神气地走步、敬礼持枪、望远、吹号、扔弹,各人做各人的动作,都像一个“小兵”。 音乐引起了他们原有潜在的乐感?在“摘果子”律动教学中,首先,我让他们倾听音乐,体会乐曲欢乐、活泼的性质进而让他们多听,熟悉音乐并让他们拍拍手、跺跺脚掌握其节奏。 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让他们知道这段音乐可以做“摘果子”动作。 接着再出现“在果园里”一幅画,再让他们听音乐,他们就产生想象活动了,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音乐的理解,但要他们随音乐做摘果子动作还有困难。 老师又通过自身动作来丰富他们的视觉形象,特别让他们看手怎么抓住果子,手腕怎样转动,果子才被摘下,他们获得了这些基本的东西以后,也就是有了音乐和与音乐形象相应的视觉形象,便可让他们随音乐做摘果子的动作了。 在活动中,孩子随自己想象创造了许多动作,大家各不相同,他们自得其乐得摘着果子,动作把音乐的节奏和欢乐、愉快的情绪表现出来了,在表现中也反映了每个孩子对音乐理解、感受、表现的程度。

(二)启迪幼儿的形象思维,创造性地表达歌曲的音乐形象。

人与生俱来就有表现心中情感的欲求,尤其是幼儿更满怀着各种机会,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感受的热情,演唱歌曲是一项艺术实践,也是幼儿表达情感的方式。 在歌曲教学中,要让他们感受曲子,理解歌词,从而启发他们表达,这种表达也可称为是一种创造。

在《摇篮曲》教学中,我们引导幼儿创造性的表达歌曲的音乐形象。 先让他们听摇篮曲安静、缓慢的特点,又运用摇篮和娃娃启发他们想象音乐表现的形象,他们说出许多感受:“我好象走进一间安静的房间,看见妈妈在摇篮边摇着娃娃睡觉。 ”“娃娃睡在摇篮里好象睡在荡船里,摇啊摇啊,闭上眼睛睡着了。 ”音乐唤起他们一些鲜明的表象,大家愿意按自己的意愿表达歌曲的形象。

三、通过音乐游戏建构生活常识,能增强活动的生活性

对于理解能力差的幼儿园小朋友来说,如果老师仅用抽象的语言去引导幼儿理解歌曲是远远不够的,老师要把音乐游戏同幼儿的生活融为一体,结合他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词语,作形象的比喻和讲解,把歌曲蕴涵的丰富情感和艺术美挖掘出来,引导他们将整个身心投入到音乐游戏中去。如,曾经上过的表演游戏《猪小弟》,就是缘于一个故事――《不爱干净的小猪》,孩子们非常喜欢听,每次讲故事的时候都会有很多孩子要求听这个故事。有一次,我无意中听到了《猪小弟》这首歌,我想这不就是《不爱干净的小猪》的音乐版,孩子们肯定会喜欢的。于是,我把这首歌曲研究了一下,发现这是一首从孩子的生活出发,有一定的情节性,并从一种比较幽默和孩子气的角度讲述爱干净和找朋友的故事,而整首歌从歌词到旋律都朗朗上口,富有情趣,充满了孩子能理解的生活趣味。中班音乐课《龟兔赛跑》要求分角色演唱,有的幼儿可能对乌龟这一角色并不满意,认为乌龟丑,并且被人骂,所以不愿扮演。这时,我就对幼儿讲:乌龟勇敢、坚强;做事有始有终,不骄傲;乌龟还是长寿的象征,日本还有人专门用“龟”字作为名字,如,龟田、龟术郎等,意寓吉祥长寿;它还可作为补品,用处可大呢!这样,不仅能丰富幼儿们的生活常识,还能激发他们对这一角色的兴趣和爱好。最后找一些以歌唱乌龟为主题的音乐和幼儿一起角色表演,幼儿从中收获不小。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努力创造愉悦的学习情景,通过游戏化的音乐教育,不仅可以使幼儿在唱跳拍打的有趣游戏中,感受到音乐的乐趣,而且还可以使他们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幼儿体验到“音乐游戏”和“玩”是一样的感觉,让他们在欢乐活泼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正如奥尔夫教育理念所说:这是“原本性的音乐教育”。 他使幼儿不在作为听众、作为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作为一名演奏者、创造者参与其间。 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能的、能为幼儿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幼儿的。 我们要凭着音乐游戏的生气和兴味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能意志合一、行动合拍、精神愉快,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卓娅.《幼儿园音乐教育》,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陈惠龄.《有趣的小豆芽》,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6 年12 月。

猜你喜欢

生活性身心发展音乐游戏
基于交往空间的江南传统民居“生活性”保护浅析
音乐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浅谈幼儿园游戏环境创设策略
幼儿音乐游戏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练习”
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技巧
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体育锻炼研究
尊重幼儿发展规律,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