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析
2019-10-21曹顺丁志卫
曹顺 丁志卫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环节,文章在充分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涵的前提下,指出当前存在重视程度不够、教师经验素质不足、组织保障机制不完善、评价激励机制不健全四方面问题,并对此提出了加大宣传督导、加大培训力度、加强组织管理、完善评价体系四点对策,以期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发展进步。
[关键词]思政课 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
[作者简介]曹顺(1987- ),男,安徽合肥人,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讲师;丁志卫(1970- ),男,江苏江阴人,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副教授。(江苏 苏州 21512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职教重点课题“高职院校思政课‘项目驱动—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C-b/2016/03/06)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4-3985(2019)11-0104-05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重要环节,是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增长才干、培育品格的重要途径。加强实践教学、进一步强化实践育人是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加强和改进实践教学,提升实践教学的实效性,要在充分认识和把握实践教学重要意义、科学内涵的基础上,透析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充分认识思政课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
1.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必然要求。“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人们思想认识的来源、发展以及判断思想认识正确与否都需要在实践中完成。高职院校思政课要引导大学生形成符合社会和个人发展需要的正确思想认识,就必须坚持实践的观点,强化实践教学,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这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必然要求。
2.是落实中央有关教育政策的必要举措。进入21世纪以来,中央和有关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就明确提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在这一文件的指导下,高职院校思政课进行了大幅改革,实践教学也在全国高职院校逐渐推广开来。此后,《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等文件对实践教学的学分等做了具体规定,并在2015年全面实施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中予以强化。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也强调要“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高职院校思政课开展实践教学是中央和有关教育部门的硬性要求,是落实有关教育政策的必要举措。
3.是完善思政课课程体系的现实要求。高职院校思政课历来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除基本的理论教学之外,还要开展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以其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过程的进行、教学方法的实施、教学手段的运用配合着理论教学,完成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任务。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作为思政课教学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高职院校思政课完整的课程体系。因此,开展实践教学是完善高职院校思政课课程体系的现实要求。
4.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正所谓实践出真知,社会实践“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院校思政课开展实践教学,鼓励大学生投身到鲜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去,引导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利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提升综合素养,实现成长成才。
二、准确把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涵
对概念内涵的准确界定,是实践教学有效开展的前提。当前学界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涵并没有达成共识,争议较多。总结下来,大致有如下几种观点:一是“教学场所说”,认为课堂之外的教学活动和行为都可以称之为实践教学;二是“教学形式说”,认为实践教学是和纯粹教师讲授的理论教学相区别,是由学生直接参与的教学活动;三是“教学内容说”,认为判断实践教学的关键不是场所“在社会”,而是教学内容要“在社会”,实践教学就是富含“社会实践性内涵”的教学;四是“大小实践说”,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小实践”,而学生直接参与的军政训练、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是“大实践”。
通过对这些观点进行分析归纳,笔者认为,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就是以思政课教学目标为依据,以教师为主导,以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实践主题为场景,以学生主动参与体验为基本形式,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对课程理论知识消化、吸收、应用为目标的教育教学过程。对于这一定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区别于课堂教学的固定场域,实践教学是多场域的教学活动。以往理解的实践教学就是课堂以外、走出校门的教学形式。事实上,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能够在校外开展的实践教学较少,反而像小组讨论、演讲辩论、情景表演、模拟法庭等课内实践方式较为常见。因此,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场域应该是丰富多元的,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都可以开展。
2.区别于理论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实践教学以学生主动参与体验为基本形式。思政课理论教学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而实践教学的开展则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心灵的震撼、情感的共鸣,在生动鲜活的实践体验中,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感受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和革命性。但是这并不是说实践教学是学生完全自主的行为,恰恰相反,实践教学的开展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需要思政课教师的精心设计、有效组织。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是实践教学有效开展的前提,是实践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区别于社会实践的广泛外延,实践教学强调教学内容的“在社会”。实践教学应与高职院校思政课内容密切相关,是富含“社会实践性内涵”的教学。实践教学主要不应被理解为“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教学活动”,而应被理解为“教学内容中的社会实践问题”的教学。实践教学的内容并不是课程知识的再现,而是对课程内容的深化、扩展和具体化。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对比验证,让学生加深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感受理论强大而又鲜活的生命力。
三、当前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已经把实践教学纳入思政课的教学计划,给予相应的学分、课时保障,也为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做了一些尝试。但是总体而言,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在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中,重视程度不够排在首位。目前来看,不管是校领导、教师还是参与其中的大学生,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或多或少存在重视不够、认识不清的问题。从领导的角度看,认为思政课是形而上的理论素养课,不能为学校带来立竿见影的实际效果,且开展实践教学需要经费和其他投入,劳民伤财,因而存在着口头上重视、现实中忽视或弱视的现象。从教师的角度看,开展实践教学往往“吃力不讨好”,时间和精力成本过高且没有相应的激励政策,参与其中的热情不高。从学生的角度看,认为参与实践活动只是学校的一种硬性规定,走走过场,没有太多的现实意义,不如把时间花在更有获得感的专业课学习上。
2.教师经验和素质不足。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现实中教师的经验和素质不够,不能很好地胜任这项工作。这其中既有教师主观上的认识、重视问题,也有客观条件的制约问题。一方面,教学和科研任务繁重,教师没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实践教学,对实践教学到底是什么,和“理论教学”“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的关系是什么,怎么设计、怎么实施、怎么保障与评估等,依然没有达成共识,还存在不少争议,这也让部分教师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受近年来高校扩招的影响,思政课的师生比严重失调,大班授课的形式让实践教学的开展更为复杂,对教师的设计规划、组织协调能力要求更高。而现实中,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组织承担者往往是刚毕业不久的年轻教师,经验不足,业务能力不够,很难达到教育教学的要求。
3.组织保障机制不完善。当前,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组织保障机制不完善。首先,从教学管理来说,教务管理部门针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没有成熟的教学大纲、没有完善的教学体系、没有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安排偶然性和随意性较大,教学实施缺乏长效机制。其次,从师资队伍来说,目前各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普遍缺乏,而实践教学的专职教师很少或基本没有,师资保障不到位。再次,从经费投入来说,思政课实践教学比理论教学需要更多的经费投入,目前高职院校要么没有为实践教学设立专项经费,要么没有完善的经费使用管理规定,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混乱、效率低下。最后,从资源保障来说,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够,数量少且辐射面窄,面对数量庞大的学生群体,很难发挥出应有的教学功能。
4.评价激励机制不健全。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为了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和教学效果的實现,必须进行考核评价。现有的评价激励机制并不完善。首先,针对教师的评价机制不健全。思政课实践教学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在实际中,由上至下(由国家到地方的教育部门)尚未形成统一的考核标准和评价机制,思政课实践教学如何开展、开展的内容有哪些、教师工作量如何核算等还未形成统一的制度和标准。没有奖勤罚懒的规定,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不高,获得感和荣誉感不强。其次,针对学生的评价机制不合理。对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现在流行的做法是写心得体会、交实践报告等,学生往往敷衍了事,随意拼凑甚至是直接抄袭,其参与实践活动是否达到预期效果难以判定,使得评价流于形式。
四、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对策
1.加大宣传督导,提高思想认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上认识不清或重视不够,实践教学的开展效果必然大打折扣。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要解决现有存在的问题,提升教学质量,必须加大宣传督导,提高思想认识。首先,要加强宣传教育。中央和有关教育部门就规范思政课实践教学、加强实践育人出台了诸多文件和政策。可以通过集体学习、分组研讨、个别谈话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有关文件和政策的解读、宣传和教育,让校领导、思政教师和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开展实践教学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意义,并在实际工作中领会、落实。其次,要加强督促检查。要在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层面就思政课实践教学成立专门的教学督查机构,检查高职院校对实践教学政策领会、领导保障情况;检查教师对实践教学组织开展、指导实施情况;检查学生对实践活动主动参与、学习效果情况,并做到“抓铁有痕、踏石有印”,对工作中的特色亮点及时总结,对检查出来的问题及时反馈,整改落实,让实践教学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2.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素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广大教师的慰问信中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广大教师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思政课教师是实践教学的主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实践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首先,高职院校要努力创造条件,为思政教师的“充电”做好保障。既要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来校进行实践教学理论与技能的培训,提高教师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又要鼓励和支持思政教师走出校门,开展实践研修,不断提升他们的社会阅历,增强实践教学素质和能力。其次,思政教师也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加强自我学习和教育,在夯实理论基础的同时也要主动参与社会实践,不断增强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最后,针对实践教学往往是新教师组织实施的现状,高职院校也可以建立新老教师“传帮带”制度。通过抵扣课时等形式鼓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传帮带”新教师,让新教师尽快成长起来,胜任实践教学的工作要求。
3.加强组织管理,建立保障机制。实践教学的开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参与和保障。一定意义上,强有力的组织管理和健全的保障机制,是思政课实践教学规范化、科学化、常态化的前提和基础。首先,健全教学管理制度。要在学校层面加强组织管理,进行顶层设计,制定统一的教学标准和教学计划,做到“全校一盘棋”,对实践教学的学分、课时、目标、内容、形式、流程、计划等做出明确规定,让实践教学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避免“各自为政”。其次,建立专门领导机构。要建立校领导直接牵头,学工处、教务处、科研处、共青团、财务处、宣传部、思政部等各职能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协调会,负责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指导和落实,形成“人人参与、人人负责”的实践教学工作氛围。再次,落实专项经费制度。实践教学作为一项特殊的教学形式,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经费是确保实践教学正常实施的根本保障。高职院校应落实有关中央文件的精神(生均15~20元实践教学专项经费),同时也要建立经费的管理使用制度,做到专款专用。最后,加大实践基地建设。既要充分挖掘高职院校和地方教育资源,建立长期稳固的实践教学基地,也可以和社会力量合作,参照产学研一体化的模式,和有关单位建立互惠共赢的合作关系,为实践教学提供场所保障。
4.完善评价体系,实现有效考核。考核评价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控、指导,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反馈,因而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首先,明确考核主体,完善评价内容。思政课以往进行考核主要集中在师生之间,仅仅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单向评价。思政课实践教学既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要有学校对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状况的评价以及师生就学校对实践教学领导、保障是否得力的反馈评价。因而,要把学校、教师和学生都看作实踐教学的评价主体,科学设计评价内容,实行三方互评。只有明确考核主体,完善评价内容,才能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其次,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要坚持终结性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自我与其他主体评价相结合等原则,科学设计、创新使用评价方法,尤其注重对实践教学过程的评价,避免以往就活动结果进行的单一评价。最后,建立和完善评价信息反馈机制。要对考核评价结果及时反馈,避免评价流于形式。要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探究原因、制定对策,不断调整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法和形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以及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既要有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系统谋划,也要有自下而上的工作热情、主动参与。唯有上下一心,群策群力,实践教学才能出成绩、显效果,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戴钢书,汪馨兰,朱强,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钱广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07(3).
[4]张红霞,葛连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常态化论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6).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