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2019-10-21刘昕

大众科学·上旬 2019年10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策略初中数学

刘昕

摘 要:初中数学是初中教育阶段的课程中最重视学生理科综合素质培养的学科,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以初中学生所相对的知识概念类型为基础,通过多元化的知识呈现,完成对初中生数学学科素养的培育。近年来,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改革推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改良也得到了诸多讨论,本文以师生互动的视角出发,着重分析了当前初中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方案。

关键词:初中数学;师生互动教育;课堂教学策略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及原因

初中数学发展至今教学的体系已经形成了较为合理的模式,基于教师讲课、学生听讲的传统模式,在新课改的思路引导下,教师通过自身初中数学的教学专业能力,对课堂教学中涉及的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进行细化调整,给予学生自我学习的余地,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这预设的教学模式的初衷是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学生高度自主的现代学习方法之间实现协调,使初中数学的教学能够在符合现代初中生发展需求的情况下,充分适应初中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作为初中数学教师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些许问题。以苏教版的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为例,在教学中极其容易出现课程之间的教学灵活度差异过大的现象,其本质原因在于初中数学教材的课程安排存在逻辑的递进性,概念知识的抽象程度、难易程度在不断加深。例如第4章《一元一次方程式》中,4.1课时的《从问题到方程》的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如何以方程的思维进行常规问题的拆解分析,形成对方程问题的基础认知,而到了4.2课时的《解一元一次方程》则课堂教学的重点集中在了具体的理论应用层面,使学生了解如何进行方程式的运算,最终在4.3课时的《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中实现对学生简易方程思维的确立。纵观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单元内容的安排无不以“概念导入+习题锻炼+综合应用”三大教学模块进行安排,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这一教学内容布局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也得到了充分验证。然而在要求课堂教学思路改良的当下,这一教学模式却面临着一大困境,那就是难以有效地实现对学生自主性的把控。例如我在《从问题到方程》的教学中,可以放心地让学生自由发言,提出在生活中遇到的算数问题,并给予适当引导使课堂学习最终规范至“以方程思维研究问题”的教学方向;然而在《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中,倘若我如法炮制,一上课就让学生自行解题,钻研方程概念,以学生们尚未充分掌握方程概念的知识水平,根本无法顺利地理解清楚方程两边的运算概念,更不用提通过移项等灵巧的方式帮助解题。难以在理论课与练习课的自主空间上做到合理控制,无法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在初中数学学习中的参与感,正是当前初中数学教育在教学改进方面屡屡碰壁的主要原因。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新型师生互动理念

(一)概念串联式互动

初中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相较于小学阶段有明显的提升,其主要体现在对科目知识中的单个概念的理解速度的加快,但对进一步完成概念的应用、延伸变式等拓展方面的自主学习仍较为困难。因此概念串联式的互动就成为了比较妥当的教学互动方式,数学教师提供概念的基础讲解,使学生理解课程中涉及的各类名词、定理,并给予适当的引导,使其自行发掘各类概念中的逻辑推演关系,实现对初中数学课堂的理论知识的高效理解。

(二)思路发散式互动

有别于传统教学中的“教师给解法,学生抄解法”的依样画葫芦的师生互动形式,思路发散式互动强调教师在给出题目的第一种解法后,并不直接停止于对标准答案的介绍,还要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是否存在其他更为便捷、合理的解题方式,实现一题多解,使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从教会学生一道题的多重解法向使学生会用不同的方式解一道题的思路转变。在这一互动形式下,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合理的发挥,使其能够在数学课堂中发出自己的声音。

(三)共同建设式互动

共同建设式互动强调让学生参与到初中数学课堂的建设中,以自己的见解来调节数学课堂的上课节奏,使数学课堂的教学更加符合初中学生的实际需求[1]。

三、初中数学课堂的新型师生互动具体方案

(一)理清基本概念,引导逻辑串联

在概念串联式的师生互动中,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尽可能使课堂中所提及的数学概念以最为高效的形式向学生进行传达。例如在《正数与负数》的课堂教学中,负数的概念与正数相对应,如何理解这在自然生活中难以通过实物完成演示的概念,正是学生在初中数学最初的知识启蒙阶段最大的难关。我在课堂中为了最快地表现这一概念,就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完成了概念的建立。首先我向学生们提问:“假如我有五块钱,然后又从存钱罐里取了十块钱,这时我有多少钱呢?”学生们立刻给出了回答:十五。紧接着,我再试问他们:“那这时候,我想起来前一阵子小明借了我20元,那么这时候,我理应欠小明多少钱?”学生们又不约而同回答道:二十。“那么同学们,如果我把这十五块钱还给小明,我和小明之间是怎么样的一个欠钱关系呢?”学生也毫无困难地回答出:欠小明五块钱。这时我就写出了“-5”这个数字,为他们讲解了负数的概念,同时指出我与小明之间钱的流动方向恰恰证明了正数与负数的相对关系。此时,一名学生立刻举手发言:“老师,这是不是意味着正数和负数就在零的左右两侧呢?”我认可了他的逻辑思考方式,并拓展地提出了“数轴”的概念,使学生们更好地完成了正数与负数之间的逻辑串联。可见,初中数学课堂上的概念串联式交互,能够使学生随着教师的问题预设,逐步理清数学概念并形成自己的理解[2]。

(二)给予展示机会,帮助思路发散

习惯了跟从教师进行知识学习的学生,往往在自主学习的初期会因为害怕失败而保持沉默,从而拒绝参与到课堂学习的师生交互中来。但正是由于学生未进行解题的尝试,教师更要给予他们以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感受到自行寻找题目新解法并非难事,以及体会通过自身的思考与努力最终得到一個新的解题思路的成就感。同时,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考虑到学生并不都具备完全的高度自主思考能力,此时必须以适当的点拨,帮助其进行解题思路的发散。例如在证明“一组互为对顶角的角度数相等”这一定理上,我就让学生充分发散思路,思考证明定理的不同方式。学生们一开始都很是不解,于是我提示他们:“我们一般用什么东西来测量角呢?”于是学生们就回答不如用来量角器来量一量两个角的大小是否相等。我又提示他们:“如果两个角相等,它们的图形有什么关系?”学生立马反应过来,说不如把第二个角移到第一个角上看看能不能重合。最后,我又把思路带回到同一节课中提到的补角的概念,让学生们思考补角与对顶角之间是否有联系。片刻之后,有几名学生纷纷举手,说出一对顶角会同时和相夹的角互为补角,就能够证明他们角度相等。至此,我完成了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引导,并通过启发他们通过一步步的尝试找出更好的想法,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不止于理论陈述,更能有探索的乐趣[3]。

结语: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路改良必须以初中学生在新课程形势下的学习特征为考量,使数学课堂的教学组织形式向学生高度参与、灵活学习、敢于表达的合理状态进行转变,实现和谐的师生互动,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风娟. 浅析初中数学课堂,师生互动促有效生成[J]. 神州, 2019,67(13):38-39.

[2]何军. 浅谈如何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 好家长, 2018,12(31):34-35.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策略初中数学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任务分析观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中职专业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探讨
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