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哲学中关于爱的必然性、产生及形式的思考

2019-10-21田思琪

青年生活 2019年14期
关键词:哲学思考

田思琪

摘要:爱是哲学研究中不可避免的主题,对于爱的探索和思考一直是人类哲学思考的重要方向。想要弄清楚哲学中关于爱的一系列问题,首先就要探究爱在哲学研究中必然性的地位和爱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爱是如何产生的,爱以怎样的形式影响社会与哲学研究。本文就以上问题,对爱的必然、產生及形式展开思考。

关键词:哲学思考;爱的必然性;爱的产生;爱的形式

引言

爱是人类重要的情感,更是人与生具有的重要能力。爱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对事物第一步的认知开始,到理性分析判断,都离不开爱的作用。同时,爱的作用通过不同的形式影响着人类的社会生产与生活。

一、 爱的必然

1、爱于哲学

爱是哲学的永恒命题,也是基本主题之一。哲学史上,德里达将爱视作哲学思考的源头,从柏拉图到康德及以弗洛姆及列维纳斯为代表的后现代思潮,都离不开对爱的探索:“思索自我和他人之间的个体的、伦理的和政治的关系,而这些关系都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1]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利益逐渐成为调节人际关系的重要砝码,物质文明的繁荣及现代化极大的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过度膨胀的欲望却在无形中绑架了人的灵魂,在偌大的经济繁荣的烟花背后,是爱的匮乏和异化。人们过多追求丰盈的物质生活,却忘记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忘记关心自己的灵魂,人的良知、情操和人格日益贬值,人与人之间很难建立起真诚的社会关系,冷膜、虚伪反而成为日常交往的代名词。人际关系的紧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影响社会和谐、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

2、爱与人类社会

追溯到人类有记载、可考证的历史时期,人类一直在寻求如何与他人相处这一问题的答案。现代科学的出现为人类更好的生存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科学为分析人类的生存带来了新方法,也为理解宇宙中生命的意义提供了新的工具和理论;科学带给当代人的某些东西是与宗教的生存观点相悖的,甚至也与传统对爱的解释相矛盾,然而宗教人士却能轻易接受一些与之相对立的科学理论,科学似乎使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人类如何才能更好地生活并与他人相爱。[2]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上升和物质的丰腴,逐渐迈进小康社会的同时,我们不仅追求国民生产总值,同时也开始关注国民幸福指数。哲学家们提出“爱-科学共生关系领域”,融合爱与科学,结合历史及当今的时代背景及社会背景,对爱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和思索。

二、爱的产生

歌德提出“人们只能认识自己所爱的,爱,或激情越强烈越充沛,认识就越深刻越完整”,他认为爱是认识行动的基础,也就是说人们在进行认知活动之前先要产生有关于爱的情感,而后再以此情感认知事物和展开行动。达芬奇却持完全相反的观点,他谈到“伟大的爱是伟大的认识之女儿”,他强调爱产生于认知之后,一个人要先产生对事物的主观认知才能对此事物产生有关于爱的情感。

两者的观点虽不一,但都强调爱与认识的内在联系是分不开的,无论孰先孰后,两者关联的互动与促进的关系是不可否认的。并且,他们的观点都从人的主观认识出发,否定了我们现在市井中所流传的“爱使人盲目”的观点。

哲学家帕斯卡尔在《关于爱的激情的对话》中颁布了一条定律:“爱即理性”。爱即是理性,揭示着更深层次的含义,“对象首先出现在爱的过程之中,然后感知才描摹它们,理性随后对它们作出判断”。[3]由此,进一步推进,爱的过程不只是主观认知产生的过程,更是理性分析和判断的过程。

三、爱的形式

爱不仅是人与人个体之间的简单联系,在更大程度上是一种态度;爱的形式也并不是某种单一的表现方式,大多情况下会根据不同的对象展现为不同的表现形式,常见熟知的有博爱、母爱、性爱、自爱和神爱。

博爱的实质是对人类的整体爱,强调在爱的情感方面对万事万物的平等对待,近似于我国先秦道家所提出的“兼爱”。博爱是同等人之间的爱,是对需要帮助的人,特别是穷人、弱势群体之间的爱,而只有当你爱那些与你无半点关系的人时,你的爱才可以算作开始。[4]

母爱在这五种形式中是最无私的爱,母爱表现为母亲爱自己的孩子的天性,有无私和不求回报的特点。

与博爱、母爱不同,性爱的表现形式十分具体,集中表现一个人是否存在“爱人”的能力,要求爱的双方将爱情作为精神基础实现物质肉欲的结合,具有排他性和私密性的特点。

自爱就是爱自己,是自我肯定和自我实现与自我发展的自信来源,自尊、不自欺欺人的自爱是爱他人的基础,只有懂得自爱的人才会萌发对他人爱的想法,才会采取行动去爱他人。

神爱是宗教崇拜的一种表现形式,基于人们在宗教构建的精神世界中追求完美、公平正义、追求永恒的需要,是人们对自己人生最高境界的一种追求。

参考文献:

[1]林华敏.爱、外在性与责任:列维纳斯的爱的伦理解读[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2]托马斯·简·奥德,吴兰丽.关于"爱"的科学[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3]吴斯洁.舍勒哲学中的爱与怨恨[D].2015

[4]刘白瑞. 关于"爱"的理论——由弗洛姆《爱的艺术》想到的[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6

猜你喜欢

哲学思考
小学数学探究教学中的哲学思考
治国与治党—基于依法治国与依法治党的哲学思考
关于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问题的哲学思考
提高高三政治课堂实效的几点哲学思考
提高高三政治课堂实效的几点哲学思考
名创优品品牌的经营哲学
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问题的哲学思考研究
论当代企业社会责任发展及其哲学思考
中国梦语境下传统文化“八荣八耻”的哲学思考
党的纯洁性建设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