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当代企业社会责任发展及其哲学思考

2015-04-27苏连升张海英

企业文化·中旬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哲学思考企业社会责任

苏连升?张海英

摘 要:环境污染、雾霾等多种社会问题与企业有关,企业的社会责任成为当下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聚焦点。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进行阐释,从哲学高度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存在与发展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内涵与发展;哲学思考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经济文化空前繁荣的背后是社会问题频发,生态环境恶化。在此情况下企业社会责任思想和理论孕育而生。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尚未形成公认的界说。20世纪中后期,伴随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持续扩大,越来越多的一味追求利润的商人和企业家开始逐渐关注公共利益和社会弱势群体,引起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重视。卡罗尔(Carroll)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指特定的社会对企业所寄托的经济、法律、伦理和自由决定(慈善)的期望,完整的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自主决定其履行与否的慈善责任之和。”[1]当代社会普遍认可的CRS宗旨是:企业的核心是创造利润、同时对股东、员工、社会和环境等方面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对社会变化保持着敏感并适应社会状况变化的一种能力,是现行的社会准则对企业提出的新要求,要求其改变社会参与方式,进而使其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作出积极的反应。履行社会责任可以提升企业社会形象和自身地位等,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分析当今企业组织结构,社会责任的主体是企业自身,客体指向员工、环境、社会等所有利益相关者;企业社会责任的目标是二元的,既要满足社会整体利益,也不否定企业自身对利润的追求;企业社会责任是特定社会的经济发展对企业提出的必然期望,具有一定的历史特殊性。

二、当代企业社会责任思想基础的溯源

归纳企业社会责任产生发展学说,发现促成企业社会责任得以存在的思想根基。

(一)经济学基础

18世纪,亚当·斯密提出了自由主义经济的思想。其核心根源是人类世界存在着全智全能的神所定的自然秩序、法则或者自然法。为实现此种自然秩序,人们必须基于利己心而进行经济行为。原因是利己心是经济生活的发动机,是神赋予人的本性,只要个人按照利己心行动,不仅可增进个人的利益,更因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导引,亦可增进社会全体的利益。亚当.斯密的思想正是以后被称之为传统经济理论的内容,企业经营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使用各种资源为社会提供符合标准的产品和服务。企业的根本宗旨就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获取最大经济利润。传统经济学认为,企业如果做到这一点,它就实现了其主要责任。以肯定的形式否定了现代的企业社会责任思想。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垄断企业,社会贫富差距扩大,经济危机频发,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对自由放任的私人企业制度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经济实施国家干预,促使企业既可以满足私人利益,又可实现就业功能的经济机构。在美国经济实践中得到运用并取得成功,从而在全世界资本主义国家获得全面认同。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企业是否应该承担社会责任”论战,出现了被激进理论家和开明实业者所接受的社会服务和追求利润双重功能观。随着社会经济的大发展,企业必须承担社会责任,否则国家政府会采取强制性干预措施;企业拒绝履行社会责任会造成社会声誉下降,并影响企业的良性发展。事实说明国家干预是一种促使企业有效履行社会责任的手段。

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深受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外部大环境的制约。任何关注自身社会声望、地位及长远发展的企业都不能把自身经营战略与国家、地方政府发展战略相违背,各行各业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做法改变着社会环境,企业排放废水、废气、废物等污染环境行为制约着企业经营理念。

(二)管理理论基础

1.企业治理理论基础

企业治理理论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委托代理理论倡导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企业所有者保留剩余索取权,而将经营权利让渡,受委托者(Trustee)要以股东的权益为中心。反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弗里德曼曾说:如果职业经理人为股东以外的群体谋求利益,那么他们就有违信托精神。然而社会问题的频发使委托制所持观点遭到了质疑。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美国学者多德,他认为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不应当是公司董事唯一的追求,他们还应当代表其他相关利益主体如员工、债权人、消费者和社区的整体利益,该理论的核心就是为企业及管理者对所有利害关系人负责提供深层次的证明。利益相关者概念是由伊戈尔.安索夫在他的《公司战略》一书中首次提及。美国弗几尼亚大学弗里曼教授认为,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或者能够被企业实施战略目标的过程影响的个人或团体利益相关者。因此从对企业社会绩效评价的角度来看,企业不仅要对股东负责,而且要对所有的利益相关者负责。

2.战略管理理论基础

战略管理思想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会增加企业成本,有悖于利润最大化原则,将企业社会责任排斥在也其战略之外,特别是费里德曼尤为反对。对此迈克尔·波特于2006年发表论文将企业社会责任纳入战略理论体系,并一针见血地指出“必须将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的发展战略邮寄结合为一体。同时波特进一步指出,成功的企业与和谐社会是唇齿相依的。企业要踏上通往可持续发展健康之路,就必须找到与社会共同发展的契合点。通过对承载社会任务的两大战略模型:价值链模型、钻石模型逐一分析,回答企业应如何剖析其所面临的机遇及挑战。两个模型分别由内向外,由外向内清晰的勾勒出企业文化对社会的影响,以及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竞争战略的影响。波特以企业与社会不是对立的而是互动的、结合的为链接点,将追求企业的长期利润最大化纳入优势竞争战略。并用他犀利的战略思维重新诠释了企业社会责任,使之与企业竞争优势紧密联系在一起,促使企业的股东利益与社会责任二者融为一体。

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有利于企业长期的发展和无形财富的积累。随着战略范式向非线性战略模式的转型,企业的战略目标逐渐转变为如何使企业不断适应风云变幻的经营环境,使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动力。

3.法哲学基础

3.1法理念的转变

法理念由个人本位逐渐转向社会本位。较典型的功利主义法学的核心思想是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职责就是通过趋乐避苦来增进社会的幸福。创始人边沁指出社会利益是“组成社会的各个成员的利益之和。”[2]功利主义法学家所提出的个人利益与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的个人利益别无二致,但是其最大幸福原则,突破了亚当.斯密的个人利益至上的观点,为国家干预和社会改革特别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打开了方便之门。

社会学法学是以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法律,关心法律的社会目的和效果,强调社会不同利益的整合法学思潮。社会学法学家不否认个人利益的客观存在,但对社会利益非常认可。比如庞德的“社会利益“,具体包括安全利益、保护道德的利益、保护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利益、保护社会进步的利益以及个人生活方面的利益等等。[3]同时社会法学家还强调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和谐互动关系,此观点有力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在20世纪迅速崛起。

3.2企业组织所有权的社会化

当代社会的企业所有权体制正在发生着巨变,从所有到利用、从所有权的个体目的到社会目的的变革。自罗马法以后企业所有权都是自由无限制的权利。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确立后,奉行天赋人权、个人本位的法哲学思想。所有权绝对自由理念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大发展,但也带来了有产者与无产者的斗争。对此法律做了向所有权自由化的改变,于1919年德国的《魏玛宪法》颁布,进一步限制了所有权的自由。所有权由完全个人占有转为个人与社会共同享有(及社会化)的理念的确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确立也起了极大促动作用。股东出资设立企业,拥有企业资产的所有权,但并没有绝对行驶其权力的自由,必须考虑公共利益。1937年在德国首次通过立法确立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所有权逐步走向社会化的历史趋势的冲击。

三、对当代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哲学思考

第一,企业社会责任具有历史性和必然性。伴随着历史的推进、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企业社会责任在人类的社会实践中孕育而生。企业社会责任观的兴起与发展,不断突破着传统企业观点的束缚,企业不仅局限于其自身的经济功能,还要考虑为股东及法律规定以为范围以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乃至环境、社会负责。

然而一旦其生存条件消失,企业社会责任也会消亡。当社会物质产品极为丰富,生产力极为发达的时候,企业的社会责任也会随之消亡。

第二,企业承担着社会责任的根源问题就是存在企业和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问题。正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一样,新经济条件下企业和社会是相互依存。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既是企业谋求自身发展的一种理性战略要求,也是企业适应社会发展内在要求。企业与社会二者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利益关系;社会问题责任关系;社会道德关系;与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相互依存关系。如果脱离了这些关系,作为社会成员之一的企业一味片面地追求自身短期利益的最大化,与社会对立起来,种种不良后果纷至沓来,而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有时甚至无可挽回,最终遭到社会的报复。

第三,企业社会责任的蕴含着一种人文关怀精神,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类自身发展服务的。而传统企业往往唯一信奉最大化的经济利润,更多的以人为物,缺少对主体的人文关怀。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在资本主义体系内部,一切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方法都是靠牺牲工人个人来实现的;一切发展生产的手段都变成统治和剥削生产者的手段,都使工人畸形发展成为局部的人,把工人贬低为机器的附属品,使工人受劳动的折磨,从而使劳动失去内容,并且随着科学作为独立的力量被并入劳动过程而使劳动过程的智力与工人相异化”[2]那样不可避免的造就了异化的劳动,使工人失去了尊严,异化成血肉机器。为营造适宜人类生存的环境,企业社会责任对劳动异化起到弥补作用。企业社会责任所体现的人文关怀――保护企业员工的权益,重视社会弱势群体、进行人道主义帮助;保护人类自身的无机体,保护自然环境,恢复自然环境的原生态,创造宜居的人类生存环境,是对人类的最善意关怀。

第四,在我国融入全球化市场经济的今天,社会责任已引起企业组织的高度重视,我国企业要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必然要承担重大社会责任。此理念是在西方企业实力和经营理念发展都较成熟的基础上提出的,并得到了西方多数企业的认可,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也应基于不同的历史、文化、经济背景加以辩证地为我所取,为我所用。

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是对人类何以生存问题的一种解答,伴随着人类物质财富的无限增长、人类欲望的无穷扩大,人类的意义缺失也日益严重,企业社会责任的理性思考作为哲学终极之问中人何以存在的一个缩影。本位尚未回归,哲思还将继续。

参考文献:

[1]阿奇B.卡罗尔,安K.巴克霍尔茨.企业与社会伦理与利益相关者管理[M].黄煜平等译.北京:机械工出版社出版社,2004:41.

[2]卢代富.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逐渐成熟[EB/OL].http://www.china.com.cn/chinese/zhuanti/zgqy/931233.htm

[3]卢代富.公司社会责任的经济学与法学分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哲学思考企业社会责任
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问题的哲学思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