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语境下传统文化“八荣八耻”的哲学思考
2014-11-11喻问琼
[摘 要]中国梦语境下,树立“八荣八耻”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八荣八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核心内容,它蕴含着深刻的哲学道理。“八荣八耻”坚持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原理,坚持了唯物主义辩证法发展的观点,坚持了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原理,坚持了实践的观点。在今天,为实现中国梦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需要人人参与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关键词]中国梦;“八荣八耻”;践行;哲学思考
每个时代、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梦想,也有自己的荣辱观。荣辱观是由那个时代、那个民族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同时也极大地作用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胡锦涛同志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概括为“八荣八耻”。
一、践行“八荣八耻”在中国梦语境下的现实意义
“八荣八耻”即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八荣八耻”精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简短的八句话包括了国家荣辱观、人民荣辱观、科学荣辱观、劳动荣辱观、待人荣辱观、义利荣辱观、法纪荣辱观、生活荣辱观,也很好地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阐明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强烈荣辱感的民族。历史上的孔子、伯夷叔齐、项羽、曹操、文天祥、朱自清等许多各式各样的人物,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书写了不朽的篇章;新中国成立后的焦裕禄、孔繁森、吴登云、任长霞、扬业功、王顺友等许多平凡却不简单的人物,为人民幸福、国家富强筑起了一座座人格的丰碑。他们成为今天我们追逐中国梦的榜样人物。
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是对“中国梦”的奋斗历程:从清政府的“天朝梦”到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维新梦”,从孙中山的“民国梦”到毛泽东的“共产梦”,都是对“中国梦”不断探索和尝试的结果[1]。中国梦的实现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民族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解决的是人们行为规范的问题。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特别是在今天追梦热潮下,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用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武装公民,让每个公民把实现中国梦作为自己的光荣使命和历史责任。所以,在中国梦语境下,践行“八荣八耻”,有利于公民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有利于13亿公民团结一致拧成一根绳形成强大的中国力量,有利于公民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二、“八荣八耻”的哲学韵味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对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2]。细细品来,慢慢嚼味,“八荣八耻”蕴含了丰富的哲理。
(一)“八荣八耻”坚持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原理
辨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管理、工作、生活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八荣八耻”的提出是具有时代背景的。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增强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增强了,但同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损公肥私、见利忘义、不讲信用等消极现象也像传染病一样侵蚀着善良的人们。在一些地方,在一些人的思想中,出现了一些是非不明、荣辱颠倒的现象。比如:“假做作”、“爱逞能”成为热爱祖国、服务群众的代名词,“书呆子”、“老古板”成为崇尚科学、诚实守信的代名词。反之,愚昧无知是“时尚”,好逸恶劳就“潇洒”,见利忘义成“聪明”。这样不以荣为荣、不以耻为耻、荣辱颠倒的现象到处可见。这种缺失乃至荣辱颠倒的荣辱观,使一些人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经受不住考验,甘受驱使。他们的人生观扭曲了,价值观错位了,心底的道德防线也溃退了。这成了建设小康社会的绊脚石。“八荣八耻”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社会主义时代呼唤社会主义荣辱观,民族复兴的伟大理想呼唤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八荣八耻”坚持了唯物主义辩证法发展的观点
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分析问题,跟上时代的发展,就必须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
荣辱观古已有之,荣辱之心人皆有之。时代不同、民族不同,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不同,其荣辱观也不同。因为,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那个时期的荣辱观,反过来,荣辱观又会极大地反作用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是一个有着历史悠久、灿烂文明的国家,不管经历多少沧桑巨变、分分合合,中华民族总是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今天,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时代精神的鲜明表达。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以及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创业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精神等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体现。因此,“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是对中华民族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的继承,同时也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体现。它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们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的精神支柱。
(三)“八荣八耻”坚持了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原理
唯物辩证法认为,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个性中包含着共性,任何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它以基本行为规范的方式涵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另外三个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并且使之具体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实到实处有了依托、人们践行有了遵循。这是对每个公民都适用的荣辱观,是每个公民都应践行的行为准则。然而,由于人们从事的工种不同,服务的对象不同,因此,每个人在践行“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时,结合自己岗位的不同,就具有了特殊性。比如,作为学生来讲,热爱班级、关心同学、尊敬老师、刻苦学习就是光荣,憎恨班级、侮辱同学、顶撞老师、贪玩好耍就是耻辱。作为老师来讲,教书育人、重视科研、团结协作、求实创新就是光荣,误人子弟、敷衍懒散、心胸狭隘、固步自封就是耻辱。所以,“八荣八耻”是全社会普遍性要求和公民个人角色性要求的统一。
(四)“八荣八耻”坚持了实践的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目的。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正确的指导意义。
“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们实现事业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复兴应该奉行的价值准则和道德要求。“八荣八耻”不是高挂的口号,它必须落实到我们每个人的行动上。我们现在正走在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正走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实践、奋发向上。为此,国家和社会要加强教育、提高认识。俗语云:“人心齐,泰山移。”要实现中国梦,需要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如果没有褒荣贬辱的新风尚,实现中国梦就是一句空话。只有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结合起来,同中国梦教育结合起来,才能让公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养成良好习惯,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再有,作为每个公民来讲,应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的人。
总之,“八荣八耻”是号角,它能唤醒在愚昧无知、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违法乱纪中贪睡的人们;“八荣八耻”是令旗,它引导着人们以诚信的态度、科学的精神、高昂的热情,脚踏实地地干好本职工作,投身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
参考文献:
[1]辛向阳.中国梦的逻辑和实质[N].学习时报,2013-05-27(008)
[2]李新泰.建立健全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长效机制[N].人民日报,2006-07-07(009)
基金项目:长江师范学院科研项目“中国梦的传统文化韵味及实现路径研究”(编号:2013XJYB014)阶段性成果;涪陵区社科联规划课题“涪陵大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实践的调查与分析”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喻问琼(1965-),女,重庆涪陵人,教授,研究方向:心理学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