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大学生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实践探索
2019-10-21任亚丽杨洋
任亚丽 杨洋
摘要:当今社会突发安全事件频发,有效推广和加强民众应急救护技能培训,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通过调研在校大学生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现状,分析在校大学生中开展应急救护培训的可行性,提出在大学生中开展应急救护培训的措施,以期对推广和加强民众的应急救护培训贡献力量。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应急救护;培训
近年来,随着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的改变,各种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频发。如何有效推广和加强应急救护培训,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在校大学生,尤其是专科学生,作为将要奔赴众多基层工作岗位的特殊群体,在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护中,往往成为现场救护的主导者,相应的,他们也义不容辞地担负着传播、培训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的重要使命。
一、在校大学生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现状
大学生是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校园里疾病、创伤、中毒、电击、窒息、严重过敏等突发事件时有发生。研究表明,目前大学生获取急救知识的途径比较单一,救护理念薄弱,且救护心理承受力不高,不能够对事故现场进行有效的评估,采取准确、及时的救护措施。研究还表明,约90%以上的大学生能认识到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希望可以通过相应的培训,掌握急救知识与技能。[1-2]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大学生有着良好的学习愿望,急需相关部门创造学习条件,在广大大学生中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教育。
二、在校大学生中开展应急救护培训的可行性分析
(一)在校大学生对新知识、新技能推广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
大学生文化基础较普通民众好、对新事物和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快、对新技能的掌握能力强。他们清楚认识到学习急救知识和技能,不但能自保,在紧急情况下对他人也有很大帮助,是最适宜培训对象。同时大学生是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毕业后将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在自己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前提下,对周围人群进行知识的传播和技能的培训有很强烈的欲望,对全社会范围普及和推广起到示范作用。
(二)在校大学生救护理念薄弱,应急救护培训体系不健全
在遇到突发灾难或有人受伤需要帮助时,多数学生由于种种原因,选择尽快离开事故现场或躲避救护,救护理念薄弱。且我国部分高校虽开展了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进行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但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专业的培训机构和师资,培训的质量、效果参差不齐,往往流于形式,实用性不强,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3]。
(三)大学生应急救护培训投入少,但培训效果显著
大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应急救护培训,提高其急救理念及在遇到突发事件时的心理承受力,及时、主动地运用急救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效的现场救护。同时也有利于在培训中培养锻炼急救师资队伍,为急救培训积累经验,吸纳、储备优秀的大学生救护员为师资的后备力量。再次,可通过同伴教育[4],开拓应急救护培训新途径,使培训的效果产生质的飞跃,从而去感染和引领更多的人加入到应急救护培训和学习中来,促使急救培训步入良性循环。
三、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应急救护培训的实践探索
(一)在高校成立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培养高质量师资队伍
与当地红十字会联系,整合社会资源,协调消防、民防、电力等职能部门,合作共建,建立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利用地方红十字会的现有师资,对学校教师进行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培训,使之成为拥有救护资格和能力的救护员,选择优秀教师进行更深层次、更专业的培训,使其成为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的师资力量。
(二)在学生中积极推广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培训
在扩充优质师资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多样的学生活动或公益活动,进行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宣讲,使更多的同学认识和了解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获取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的意义所在,提升同学们的应急救护理念,发挥同伴教育优势,吸引同学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此项活动中来,增强其救护心理承受力,做到临危不乱、处变不惊。
(三)筹建应急救护培训网络教育平台,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培训主要包括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两部分内容。借助现代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制作应急救护视频、图片、动画、文档等形式,建立网络教育培训平台,理论知识可通过教育平台自学,且可反复观看、学习,不受时间、空间和地点等的限制;操作部分在网络平台学习的基础上,借助培训基地专业的培训场地、设施或器材工具,通过培训师现场演示,由学员实地操作完成,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应急救护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5]。
(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训
定期举办应急救护教学技能大赛、师资教学研讨会等形式,以赛促教,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定期举大学生应急救护相关知识和技能竞赛,形成竞争机制,以赛促学、以赛促训,在提影响力的同时,提升培训质量,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到活动中来,学习、掌握应急救护的知识和技能。
总之,对在校大学生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是重要的、必要的和可行的,提高大学生的急救技能及应急能力,提高自救互救能力,有助于带动和提高全民的急救素质和水平。
參考文献:
[1]陈玉英,张正黎,黄兰芷.对高校大学生开展应急救护培训的探索与思考[J].重庆医学,2013,4 (42):1434-1435.
[2]季志,吴飞娜.大学生应急救护能力调查与普及推广策略研究[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4 (37):91-97.
[3]郝春霞.关于如何提升职业院校护生应急救护能力的研究与对策[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 (12):1873-1874.
[4]伍小飞,毛静.高校大学生应急救护能力现状及同伴教育的实践成效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7.2 (7):143-144.
[5]丰胜萍.急救培训在高校的实践与成效[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4,10 (9):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