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作小妙招

2019-10-21李海苑

大东方 2019年3期
关键词:解放思想

李海苑

摘 要:语文新课标(五六年级)指出“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如此可见,作文不但体现了学生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更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而作文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在这教学改革的大潮里,我也尝试着通过开放教学环境、手段、题材及自主评价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体会、创新;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将习作带入学生的生活中。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总结出了几步“轻松习作法则”。

关键词:提供环境;解放思想;打破教材;自主评价

作文能反映出一个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是一提起作文,教师感到发愁、学生感到吃力,把作文视为语文学习中的“拦路虎”,即使是作文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也不愿多写作文。而且教材是以人文专题来组织教材,有些单元主题作文题材并不适合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或者根本引不起学生兴趣。鉴于此,本人有意识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开放式探究,希望能通过这一方式探索出一条能帮助学生消除对写作的畏惧心理,促进学生主动地习作,从而体验写作的乐趣。

妙招一:给习作提供“温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作文教学如何开放环境呢?

(一)让学生爱上老师。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只有师生之间形成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自由、轻松、愉悦的心理氛围,学生才能打开心灵的窗户,才能接受教师的教育、点拨、启发,才会诉说他们的感受。小学阶段的学生,是先喜欢上任课教师才会喜欢这门学科。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你呢?红花、糖果、自制小奖状、积分榜、每天的笑话时间、悄悄话对话框……只要心中装着学生,蹲下身子,你就会发现其实要学生喜欢你一点也不难。

(二)用阅读给习作“加油”。习作与阅读是密不可分的,所谓厚积薄发,只有肚子有“货”,用时才能潇洒自如。因此,我在班级中成立“悦读习作社”,向同学们推荐一些优秀书籍进行互换阅读。另外,在每个学期初制定教学计划时,我必定将一学期的阅读计划、阅读书目、阅读分享课安排好,每两周从学校图书馆借阅书籍进行师生共读一本书活动,从单周周一的语文课中抽出一节课进行阅读导读课,激起学生阅读的愿望,双周周五再进行读书分享会。从“读”中入手,让学生先喜欢上阅读,然后再引导学生“读、写结合”,将学生的优秀习作汇编成集,在班级中轮流传阅。

妙招二:解放学生思想

学生的天性是好动的,枯燥无味的死板说教只会使学生昏昏欲睡或是如坐针毡。必须把学生从单调无味的教学中解放出来,把有趣有益的游戏、活动引入课堂,让学生动手去玩、去做,动脑去想去探索,才能在开心的活动中培养起浓厚的写作兴趣。

作文教学的课堂,老师不能一味的说教,要想学生有写作素材,必须改变课堂的教学模式。可以将作文课堂创设为比赛场,让学生身心投入,去努力拼搏,锻炼学生团结协作的竞争能力。例如在指导学生写《一件难忘的事》时,习作前,我先在班级中开展了“啃西瓜大赛”,学生对这一新颖的比赛可起劲了,讨论分组——选代表——开战,拉拉队的欢呼声、啃西瓜发出了“丝丝声”、一阵阵的欢笑声溢满教室。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愉快地积累了写作素材,因为是亲身的感受,学生在写作时就不会感到吃力。再如在编写童话故事时,还可以把作文课开设为故事会,让“故事大王”把传奇惊险的故事娓娓道来,把听众带入神奇的童话世界,心随着主人公的遭遇而悲而喜;在教人物外貌描写时,还可以把课堂变为美术课。如习作《记一个熟悉的人》时,本人抓住学生爱画画、爱猜谜的特点,让学生给自己最熟悉的人画一幅像,要求画出她(他)的个儿、长相、穿着,画出人物与众不同的地方。学生兴致勃勃地画完后,个个争说所画人物的特点。按照学生的“画”和“话”,大家饶有兴趣地猜想这个学生画的是谁,议论纷纷,气氛活跃。见学生已进入“角色”,便顺水推舟:“既然你们那么喜欢你们所画的人,为什么不写下来,让更多的人知道呢?”从画到说到猜直至到写,整个过程学生都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教师的指导作用不是去表演自己高超的写作技巧,而是设计一个有趣的活动,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景,拨动学生的情思,开启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在这种融洽的氛围中说出心中所想,写出心中所想。

妙招三:打破“墨守成规”的教材

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就是生活的本身。”如此可见,生活就是作文素材的最好源泉。但是,我们课本中的单元习作却并不是每次都能与生活相连,有些习作内容枯燥无味,很难引起学生习作兴趣。试问,没有材料,谈何作文?学生腹中空空,笔下又哪能具体生动呢?因此,作文教学要打破墨守成规的教材,要引领学生走出教室、校门,关注现实生活,拥抱神奇的大自然,融入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使学生的习作材料如泉水般源源不断。

要想学生习作水平得到提高,除了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外,多动笔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常规的单元作文一学期只有八次,如果妄想通过区区的八次习作就能让学生成为写作能手,那简直就是比登天还难。因此,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常规的单元作文,本人在班级中还开展了“轮流创作本”。首先给班级中每个学生进行了编号,然后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号码轮流写作,内容不限,可以是记录自己当天发生的事情、也可以是自己感兴趣的事、想和老师说的话、更可以是自己看见或听见的有趣新闻……每一天的“轮流写作本”,我都会精心修改,写上评语及鼓励语,评选出优秀习作,并在班级中朗读出来加以表扬。由于题材不受限制,学生可以根据喜好进行写作,这样的作文得到了学生的喜爱,有些学生还主动要求多写,享受来自写作的喜悦!

另外,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例如:深圳的夏季经常会下暴雨,天空如娃娃的脸,说变就变。一天,我们正在上着课,刚才还亮堂着的天空,顷刻暗了下来,如黑夜一般。教室里的学生坐不住了,他们知道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四十多双眼睛已经不再关注课堂。此刻,我当机立断,立刻停止了授课,让学生观察环境的变化,引导学生从天空暗下来——豆大的雨滴——粗条雨线——雨势减弱,及周边建筑物、树木、操场积水等进行观察,引导学生用四字词语概括自己看到的景象,再指导学生进行片段描写。这种即兴的描写,往往是学生喜欢并关注的。开放的习作题材,学生喜欢自然就能得心应手,习作也就水到渠成。

妙招四:开放自主评价

语文新课标中曾经提到:“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在习作评价课上,我把全班分为六个小组,让小组成员相互鉴赏、评论,提出修改意见,这样既发挥小组的积极性,也可以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文章,吸收更多的优点,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中增长作文能力。但是,在此環节上,教师必须做到有的放矢,不能让学生泛泛而谈,而必须指导学生扣住作文中的主题、结构、表现手法、词句运用及错别字等进行评改。

具体操作从两方面入手

(一)学生分组。我把班级学生划分为八大组(根据学生的匹配A、B、C等进行搭配),每六人为一小组,选一人为组长。组长担任主持人的角色,并按照组员的能力,安排哪些同学负责找错别字,哪些同学找好词、好句,哪些同学修改病句等等。教师把作文本交叉发给学生,实行小组内交叉批改。批改完成要写上评语并签名。批改结束后小组内民主讨论确定优、良、中、差四级,分别记为A、B、C、D。最后全部上交给老师,老师作最后点评。对于评定等级有异议者,可当即“上诉”至老师,由老师做最后裁定。

两年实践下来,这种作文交叉批改,一人改多篇、一篇多人改的批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每位同学每次拿到作文本后,急于要知道其他同学作文情况,也要知道别人对自己作文的评价,这样就大大地让学生重视起作文,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每次作文的写作动机,激发起学生的作文兴趣,从根本上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二)及时评讲。每次批改作文后,老师一定要坚持评讲。并把写得好的文章进行评读,在评读的过程中,及时点评。特别是文中的亮点,一定要肯定,将优秀的习作汇编成集。这样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极大的增强,随之而来对作文的兴趣也就大大提高。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文教学还需一个长远的探索,它要求我们要多渠道、多角度地去开拓作文教学的层面,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关注生活。我希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的学生能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反复训练,最终能让学生达到乐写、善写。

参考文献

[1]叶圣陶.文章例话[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总社,1983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兰著学校)

猜你喜欢

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是革命老区摆脱贫困的关键
“第三个解放”与中国现代管理理论
解放思想努力做好离退休老干部工作
鼓励全民创业促进经济发展
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拓宽思路 加强企业党员思想教育
解放思想,促进教育的全面发展
改革“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
如何搞好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
马克思的解放思想研究
习近平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