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物画中脸部描写的重要性
2019-10-21郑万欣
摘 要:绘画是一种形式,人物画在传承文化的土壤上根生发芽,是劳动者在长期时间中创造,继承,发展。这篇论文主要从四个章节对人物画中脸进行整理和论述。本文主要是通过我查阅相关资料,收集相关图像资料,以及在大学期间对人物画的临摹与创作的感悟,从而结合自己的创作分析与整理得出的一些启示和想法,对自己的人物创作有进一步的提升。
关键词:线;脸的造型;西方人物素描
一、以形写神
(一)晋代顾恺之的人物
“以形写神”是东晋顾恺之的绘画理念,从而奠定中国绘画史的开端,注重自然真实的人物表现。从传世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中高古游丝描表现了无限柔情的少女,展现了人物的美感。
(二)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
随着绘画时间的沉淀,吴道子在‘线的特质上更是变线的淋漓尽致,流畅的铁线描,既有节奏又有秩序的神仙宴会的场面,在矛盾中既统一又能看到变化,严谨又不失自由,线的体现让当代的我们仰慕而尊重,画面里隐约听见神仙们在弹奏和舞动的仙姿,美美不让人忘怀。
(三)李公麟的《维摩演教图》
《维摩演教图》是根据佛教题材进行创作的,描绘了装病的维摩诘与文殊菩萨宣讲大乘教义的场面。从《维摩诘演教图》的单线勾勒的技法,无论是表现床榻还是人物,李公麟把形体,空间,质感,空间,甚至运动都能具体表现(如天女向舍利弗撒花瓣的情景,舍利弗抖拂的动作),高度简洁的把单线勾勒提升概括,李公麟是一位现实主义的大师。在人物的脸部变现中,体现“问疾”中维摩诘装病的刻画,文殊菩萨心悦成服的表现,及探望人物每个人觉悟的景象。
二、古代人物脸部造型
(一)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
作为历史存留下的精品中精品,顾闳中的绘画作品实属最让人震惊,很难想象在五代时期就要真么写实的绘画作品。
在夜宴图中我们主要从韩熙载人物脸部上进行分析,人物上主要以铁线描为主,人物五官节奏上的起伏顿挫有致,在眼睛中处理形象的表现寡欢低沉,应用线条对眼球结构的了解起伏穿插客观的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眼球简单的两条线表现了人物形体的美感。对于鼻子按着结构一条细细的铁线在形体的结构点上起伏深入刻画,尤其是在人物的须发上的用笔画出了毛发的真实,犹如韩熙载本人自己就坐在那里闹中取静深思国家的安危而又无力回天。在人物设色上,主要以分染的技法在人物的脸部按五官结构向上脸庞逐渐淡淡上色,罩上固有色,更反映人物的真实存在。
(二)明代人物肖像画
明代的肖像画是历史上一个成熟的阶段,不仅延续了人物的传统,也形成了特有的绘画风格。主要以人物造型为主线性表现,在脸部大胆用色彩绘画人物的凹凸立体感,设色淡雅。
在当时文人的興起,形成文人画与职业画家两股潮流。肖像逐渐走上民间,在当时需求之下,肖像画日益精湛还出现很多流派如曾鲸及其“波臣派”。
波臣派坚持国画中用笔用墨,以墨线和墨晕为骨。借鉴西方运用凹凸法在人物画上,突破了以往的绘画风格,在脸部的刻画中寥寥数笔描绘传神的人物形象,画家都是通过人物的形象总结,抓住要点领会,在古人的技法与西方注重写实的有很大的不同,经过千年的总结:田、甲、由、目、王、国、同、用、风等典型脸部形状,在古代没有现在这样的集中性的学习而是通过师徒传承,在绘画的同时注重有法可依。如外轮廓线的表现多为偏瘦鹅蛋脸、瓜子脸或较圆润的鹅蛋脸,在五官更注重精气神,要体现人物的气质。在眼睛要注重上实下虚,眉毛一定是 眉弓骨走向的;鼻子线条要体现空间结构,观察仔细认真描绘;嘴在用线跳表现形状描绘的时候要注意上嘴唇与下嘴唇的穿插;耳朵也已人物的形象不同线条的粗细也不一样:对于头发用墨线勾勒时要均匀有劲,头发绕头骨结构描绘要提前分好块,勾勒才轻松又更加体现发质。
三、西方素描的影响
西方素描是一种写实的绘画方式,是一种独特的表现式,它的主要表现形式分别有以线为主和线面结合的两种不同的类型。20世纪初,明国时期,随着新思潮的兴起,我国的许多知识分子在海外留学与本土的艺术结合,中国画坛很快走向中西结合的道路。受欧美国家各种的思潮主义的影响,使得中国画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尤其中国传统的写意画人物受到了一些重大的影响,打破了传统,敢于创新与表现。
在学习中二维三维空间中提取,从光影照射提炼转折明暗,在人物的脸部颜色寻找色块,从人物骨架上了解形体。这些都大大提升了人物画的发展,给人物带来更大的美感。尤其是马蒂斯的绘画人体不仅看到西方本土固有的结构,他也善于学些,绘画中有突出了东方的线条美感,线条在人物的起伏,线条的流畅仿佛看到了舞动的妖肢像是向对生命渴望与敬畏。
西方的人物造型在对人体的结构是非常熟悉的,在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的作品和手稿了面大量的记载了人的人体肌肉,组织之间的关系为后世带来宝贵的财富,在荷尔拜因,安格尔等用线条的表现人物的形象的美,不时让人想起明代肖像画,艺术的本源确实有它相同的地方。
徐悲鸿在人物画的革新起着重要的里程碑,幼时的绘画基础和良好的文学功底,在对艺术的热爱远离乡土为了振兴祖国的艺术事业前往外国学习,在接触素描的学习中大量的吸取,借鉴。应用素描的基础上理解和运用结合人物画的绘画语言,“至广大尽精微”的绘画观念在人物的传神上加以明暗,动态,在准确的形体上,更加大胆采用素描的焦点透视。
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中,绘画艺术的摩擦,在人物画中互相借鉴,线,意象的表现是中国绘画的基础,谢赫的六法的就明确提出。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文人画观念在这个世纪很难再有更大的突破,西方素描的绘画学习是我们所要借鉴的,正如在唐朝凹凸法的引进增添了人物画的绘画技法。
参考文献
[1] 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
[2 ] 方增先; 《中国画人物的造型问题》[D].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期刊》1,979年
[3] 徐建融:《画派李公麟白描传派。梁揩减笔画》[M]山东:山东美术出版社,2004年
[4]程章灿:《从<世说新语>看晋宋文学观念与魏晋美学新风》[J].江苏:南京大学学报。1989年
[5]华天雪:《徐悲鸿的中国画改良》[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17年
作者简介:
郑万欣 陈立清,女,汉族,籍贯:江西南昌人,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国画专业,研究工笔山水方向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