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美:高中生音乐学习不可忽视的一极

2019-10-21丁玉鑫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30期
关键词:音乐学习音乐审美音乐素养

丁玉鑫

摘 要: 培养学生审美素养是高中音乐教学的重要使命。高中生的音乐审美认知通常包括聆听、表达和鉴赏音乐。在音乐学习中,要让学生获得更深的审美享受和成长历练,需要学生以更音乐的方式参与音乐实践,包括音乐审美感知、想象和创造。只有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关键词:音乐审美 音乐学习 音乐素养

美是艺术的源泉。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作为高中艺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音乐具有感受性、弥散性,关乎学生心灵教化,能让学生获得美的历练。当下,世界音乐教育理念正悄然发生变化。当下,音乐教育目标已从“技术音乐”转向“审美音乐”“文化音乐”。音乐是人类交流的一种方式,是人类表达自我情感、想象的一种载体。培养音乐审美素养是当下高中教师使命与责任。

一、认识“美”:音乐审美之觉醒

高中音乐学习的潜在价值在于陶冶学生艺术情操、启迪学生智慧,开启学生潜质。高中生音乐审美通常从感受、欣赏、体验音乐的感性认知开始。认识“美”,是高中生音乐审美之觉醒。对“美”的认知,不仅是产生一种感官愉悦,更是一种心灵享受,能让学生获得一种优美感、崇高感,在学生内心激荡起层层涟漪。一般来说,高中生音乐审美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首先是聆听音乐。音乐是一门“听”的艺术。卡尔·马克思说,“对于不懂欣赏的耳朵,即使最美妙的音乐也不存在。”对音乐的聆听、感受与体验是学生与音乐作品、音响等直接交互的过程。如学生欣赏《一个华沙的幸存者》,笔者就截取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德国法西斯残害犹太人片段给学生观看,让学生了解音乐背景,了解相关历史事件。这样,学生就更能身临其境感受到音乐本身所蕴含的悲剧。

其次是表达音乐。高中生聆听音乐,不仅是一种视听感受,更是一种行为体验。在忘我的音乐欣赏中,借用尼采话语,人往往会超越“日神精神”,抵达“酒神境界”。也就是说,学生还会情不自禁地和着音乐节奏、旋律打节拍、领悟音乐所表达的内在意蕴、意境。比如贝多芬《欢乐交响曲》,充满庄严宗教色彩,气势辉煌,学生欣赏时一个个兴致昂扬,用行为律动表达自己音乐体验与感受。

再次是鉴赏音乐。表达音乐主要是身体律动,鉴赏音乐则是思维跟进,这是一种高层审美。学生能从音乐节拍、音色、节奏、调性、和声、力度甚至器乐演奏特质等方面鉴赏。学生所把握的不仅包括音符,而且包括作品背后的情感、思想和匠心。比如欣赏民族经典音乐之作《百鸟朝凤》时,学生一看曲名就疑惑。为此,笔者给学生讲述音乐背后故事,促进学生理解。如此,學生就能感受到欢快旋律,感受到百鸟鸣叫欢腾,想象出大自然美景。聆听唢呐演奏声,悠扬、短促、明亮、暗淡,淋漓尽致、惟妙惟肖。

哲学家黑格尔说:“音乐是主体内心生活的显现。”音乐审美尊重学生审美体验与感受,让学生在音乐审美中获得一种解放感。当学生以全部情感投入到音乐学习之中时,音乐与学生生命是相通的。要关注音乐本体所表现的情感,激活学生多种感官,发展学生审美经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二、实践“美”:音乐审美之在场

音乐审美常被误解为被动聆听。事实上,审美具有主观能动性,学生在审美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心理活动。凭借自身音乐想象力,表达音乐作品意义。实践“美”,要让审美活动成为一种积极、创造性活动。有时,学生在音乐审美中还会借助简单器乐如口风琴、葫芦丝、竖笛等表现作品内涵,表达审美感受。在审美表达中获得心灵自由,体验生命意义。

首先,引导学生音乐感知。高中生音乐审美是从感知音乐开始的。所谓“音乐感知”,就是获得音乐的感官印象,形成感性认知。音乐感知包括对音响基本属性的感知(如音高、音长、音强、音色等)、音响整体结构的感知(如旋律、调式、调性、和声、曲式、配器等)、作品内涵的感知(情感、思想等),对音乐感知主要是聆听。于学生而言,审美经验在音乐欣赏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感知能丰富学生经验,经验又能促进学生感知。卡尔·马克思说,“对于不懂得欣赏的耳朵,即使最美妙的音乐也是不存在的”。

比如《黄河大合唱》,是一部交响乐,包括一个序曲和八个乐段,每个乐段在表现形式、艺术形象、思想内容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但整部作品贯穿一个主题,那就是抗日救亡。歌曲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作为中国的一部“康塔塔”(cantata),在高中生欣赏时,要指导他们感受音乐作品的节奏、旋律、速度以及力度,让他们感知到整部作品的戏剧性构思,即作品第一部分展示了人与自然冲突,第二部分展示了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冲突。尤其第二部分,更展示了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矛盾冲突,二者遥相呼应。在矛盾起伏方面,即展示矛盾(《黄水谣》)、激化矛盾(《黄河怨》)、解决矛盾(《保卫黄河》),这就是康塔塔戏剧性之所在。如此,学生就能体会到中华民族兴起就像滔滔黄河水,气势磅礴、永不停息。这样的欣赏,学生能感知音乐背后的内涵,领悟到音乐表达的深层情感,感受到音乐本体之美,提升学生音乐审美感知力。

音乐审美是建立在音乐感知基础上的。在上述教学中,笔者主要让学生感知整个交响乐曲结构、内涵,唤醒学生审美意识,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积淀学生审美经验。当学生拥有了音乐感知经验,他们的音乐审美理解、想象、思维力都将得到发展,成为学生音乐精神生命的种子。

其次,唤起学生音乐想象。音乐家创作音乐作品为学生欣赏音乐提供了直观条件。但是,音乐本身所包含的丰富意蕴仍然是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作为教师,要激励、唤醒、鼓舞学生运用音乐的“第二想象”,把握音乐作品内涵,从而获得认知、情感的满足。

比如让高中生欣赏民族管弦乐曲《金蛇狂舞》,就要让学生感受、体验到民族管弦乐队演奏乐曲的音色、音响效果。《金蛇狂舞》是由聂耳根据民间传统乐曲《倒八板》(又名《老六板》)整理改编而成。整首乐曲结构精练、紧凑,由三个段落反复循环组成,采用了民间吹打乐演奏方式,以欢快旋律将端午节赛龙舟的热烈气氛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一乐段的锣鼓打击乐器,一下子就将我们带入有着浓厚民间色彩的欢乐场景之中;第二乐段,由弹拨乐器主奏,充满盎然生机;第三乐段采用“螺丝结顶”发展方法,乐句长度递减,但音乐情绪则逐渐高涨。教学时,笔者让学生边闭眼聆听,学生在聆听中想象:急促锣鼓声、划手们飞快地划桨以及条条金龙在水中你追我赶、紧张欢腾的热闹景象。学生还下意识地用手划桨,仿佛自己就是划手,在昂扬激奋的旋律中品味巨龙舞动、锣鼓喧天的热闹。

音乐 “第二想象”正是学生从精神深处把握音乐作品的一种特殊方式。音乐既听于耳,又听于心。当学生“第二想象”被唤起,就能在心中将作者音乐创作内涵、意境等还原、复制,将听觉意象转换为视觉意象,从而把握音乐作品深层意境。

再次,催生学生音乐创造。高中生并不是音乐学习容器,也就是说他们并不总是被动接受音乐,而是会展开自主、能动、有意义的创造。在高中音乐学习中,学生音乐审美与立美是二位一体的。作为教师,要发掘学生音乐创造潜质,让学生在创造中体验音乐本真意义。只有这样,学生音乐学习才会显得主动、积极、快乐。

比如,《欢乐颂》原本是1785年德国诗人席勒所写的诗歌,后德国音乐家贝多芬为之谱曲,成为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主要部分,这部分是整部作品精髓,包括序奏及人声,其中人声部分演唱的正是德国诗人席勒的诗作《欢乐颂》。基于此,笔者在学生欣赏贝多芬《欢乐颂》交响曲时,创设了一个环节,要求学生为《欢乐颂》音乐主题进行填词,并演唱给大家听。由于学生一改往常的听,因而兴致高昂。有学生创作出述说思念的“欢乐颂”,有学生创作出表达理想的“欢乐颂”,有学生创作出赞美生活的“欢乐颂”,有学生创作出宣泄学习压力的“欢乐颂”,有学生创出挑战自我的“欢乐颂”。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音乐填词力得到有效培养。他们既抒发了情感,又表达了创新思维。如一位学生创作的“勇敢闯”:即使现实是座墙/也要勇敢闯一闯/希望就在前方/活着就该挺起胸膛/每次挑战不一样/不能丧失了希望/告诉自己要坚强/……智慧勇敢追求梦想/总有一天能飞翔!

審美能力培养是高中音乐教学重要目标。作为教师,要结合高中生兴趣、爱好,欣赏、理解、感悟音乐,引导学生在音乐世界里展示自我,发展学生音乐创造力。这是一种立美,也是一种高层次音乐审美。

高中生音乐欣赏应当着力于发展学生音乐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在音乐审美教学中,教师要站在学生立场上,构筑生命在场的体验场。引导学生聆听、创造,让学生生命与音乐融为一体,达到物我两忘的存在之境。从这个意义上说,高中音乐审美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形态,更是一种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刘玥璇.从音乐审美心理看高中音乐欣赏教学有效性[J].北方音乐,2017,(9).

[2]毛浣西.浅谈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J].江苏教育(中学教学),2014,(2).

[3]李文赞.高中生音乐审美素养培养探析[J].北方音乐,2018,(6)﹒

[4]吕达群.浅谈如何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北方音乐,2016,36(8):125.

[5]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07).

猜你喜欢

音乐学习音乐审美音乐素养
浅析竹笛基本功训练学习的感悟
紧抓音乐课堂教学,突显审美之心
在音乐课堂中快乐成长
浅谈混响器在后期缩混中的应用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艺术与现代主义音乐
多元融合打造音乐戏曲教学崭新课型探究
民歌融入音乐课的教学思考
中职学生音乐学习的现状及教学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