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初中《道德与法治》之教学方法

2019-10-21朱广玉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42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

朱广玉

摘 要:众所周知,《道德与法治》是初中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学科,但是我国大多数中学都没有对这门课给予足够的重视,甚至忽视了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显然,这是极其不利于初中生发展的,因此本文将从信息化教学,生活化教学以及自主化教学三个方面对初中教师应该如何更好地对初中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展开简要的讨论。

关键词:初中年级 道德与法治 教学方法

引言

初中生是一群正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团体,具有思想不成熟,情绪冲动,易受他人影响等特征,这些特征也成了许多初中生误入歧途的重要原因。误入歧途的学生通常没有接受过良好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导致他们没有形成正确的三观,无法正确对待外界诱惑,容易受到不良诱惑的影响,走向法律的极端。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重视该课程的教学,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水平,帮助初中生建立正确的道德法治观念,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初中生能够平安快乐地度过初中阶段,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

一、采取信息化教学模式

《道德与法治》课程从名字上看便不是初中学生会感兴趣的课程,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进行该课程的教学时要注重对教学方法进行适当改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难易程度不一样,有的十分浅显易懂,有的却令学生百思不得其解,这样的落差使得许多学生对该课程提不起兴趣,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学生感兴趣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

在《道德与法治》中有一教学内容为《维护宪法权威》,一般来说,学生看到“宪法”,“权威”这样的字眼都会避而远之,认为宪法对于自己而言十分遥远,有的甚至觉得自己一生都不会跟宪法产生交汇。正是因为这样的错误认知,许多学生都会认为该课程的学习十分无趣,不愿意学习该课程。教师在此时如果再对课程内容进行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无疑是将学生的最后一丝耐性消磨殆尽,使学生彻底厌恶这一学科。为此,教师可以采取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在教学开展前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检察官宣誓的视频,将其作为课堂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被视频中庄严的氛围感染,借此激发学生内心对宪法的兴趣,产生学习的欲望。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说:“宪法其实离你们并不遥远,当你们年满18岁后便会拥有一项权利——选举人大代表。”为了展现其真实性,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播放公民选举人大代表的视频,使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自身与宪法之间的关系,自发地投入到宪法的学习中,利用所学知识积极维护自身与他人的权益[1]。

初中生大都对电子产品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兴趣,提高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参与度,借此提高该课程的整体教学水平。

二、采取生活化教学模式

《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的学习除了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以外,还要帮助学生利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无论是培养道德品质还是学习法律,其最终的目的都是让学生将课堂所学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生活场景,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相关内容。

当教师讲解到《依法行使权利》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生活案例讲解相关内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带领学生一同探索生活中的法律。横穿马路,无证驾驶,车辆逆行,酒驾等违规行为都是生活中层出不穷的违规事件。甚至许多公民违规而不自知,在被交警发现并制止后不思悔改。教师可以以此为例,向学生讲解依法行使权力的相关内容。在学生对相关知识点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站在交警的角度,利用所学知识对违规公民进行思想教育,让其了解到公民应该如何正确地依法行使自身权利。以上这些违规现象都是学生司空见惯的现象,因此学生在该问题的处理上具有较多的发言权,学生也会更加愿意参与这样的课堂讨论。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情景进行教学,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讨论度。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改变学生以往对教学的认知,使学生能够自主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与其他同学共同讨论[2]。

《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具有许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教师在对该知识进行讲解时可以利用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为学生展开生活化的教学。通过教学让学生能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法律,能够自发地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使教学得到升华。

三、采取自主化教学模式

《道德与法治》课程除了是一门课程以外,还影响着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其对于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思想品质的形成都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因此教师在讲解相关内容时要注意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探讨时间,让学生能够在自主思考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

例如当教师在讲解到《公民基本义务》这一课程时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疑问:“扶贫资金是怎么来的,由什么构成?”“公民为什么要纳税?”“如果公民偷税漏税会得到怎样的惩罚?”。通过提出这些问题,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预处理,对这些问题展开自主探讨。在学生进行问题探索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可以得到充分体现,学生能够自发的、主动的进行问题的探索,久而久之,學生便会逐渐形成自我学习的良好习惯。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在问题探索的过程中学会如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使教学与生活能够紧密结合起来,互相渗透。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采取自主化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自我学习,进行自身能力的加强。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能够更加灵活的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这充分体现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意义。

结语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于初中生有着十分重大的教育意义,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可以形成正确的道德规范,可以了解到自身的权利和应当执行的义务。因此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意义,为学生灌输道德与法治思想。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认真对待《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了解相关法治思想,加强自身的道德意识。

参考文献

[1]牟宗兰.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文理导航,2018.

[2]陈开洲.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互动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7(03):138-139.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高职院校音乐选修课信息化教学方法与实践探索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