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探究
2019-10-21孟照莉
孟照莉
摘 要:在初中阶段,数学这门学科由于它自身的科学性和思维上需要有较为严密的逻辑性,一直被看作是教学工作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通过分层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这就需要教师要对分层教学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分层教学不是简单地对学生进行不同能力的划分,或者是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讲解。分层教学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不能将教学与学生分割处理,在不同教学阶段,都要尊重学生在这一阶段的主体作用,因材施教,不可一概而论。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在初中阶段,数学教学实施分层教学,需要教师转变传统教学思维,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不同阶段的学习结合起来,改变过去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割裂开来的做法。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教学阶段里面,学生都是参与的主体,因此需要时刻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由于每个学生的特殊性,因此在教学方法上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进行分层,帮助学生制定适合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计划,对不同阶段的不同学生,老师都要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将教学方法分层化处理。
一、转变传统观念,正确认识分层教学
在传统观念里面,分层教学就是要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但原有的教学观念忽视了学生在教学阶段的主体能动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在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各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敏感性,因此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正确认识分层教学,将不同阶段的不同教学方法,同不同阶段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结合起来,联系起来进行教学。
例如,在几何图形这一模块,最初讲的是点和线的位置关系,帮助学生建立对图形的敏感程度。在初级阶段,老师就可以通过引导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实践,寻找一个点到一条线最短距离是哪一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而传统教学中,教师会将这一知识点进行讲述,学生没有参与感,对知识点只能死记硬背,往往在运用上存在着弊端,学生运用不熟练,在实际运用上无法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因此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不同学习能力将学生划分出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转变教学方法,将学生分层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拥有不同的学习接受能力,此时,教师应当对学生们划分出一定的层次对于学习能力较快的学生,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一些课外拓展,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对于一些学习接受能力一般的学生,可以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巩固知识点;对于一些学习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则可以重点照顾,耐心教学,帮助学生学习理解知识点,加强对知识点的运用,逐步掌握基础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在讲到“三视图”这一模块时,需要学生拥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但是由于学生的能力不同,在空间想象能力上或高或低,因此一些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很强,一些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对于空间想象能力强的学生,老师则可以设置一些复杂的图形帮助学生锻炼加强空间想象力,比如可以在一个正方体画上不同图案,想象正方体的六面展开图;而对于一些空间想象能力偏差的学生,在学习三视图这一知识点时会比较吃力,老师则可以通过一些教具,或者建立一些模型,帮助学生强化空间想象能力。
三、因材施教,教学方法分层处理
在分层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对于学生的能力进行妥善的评价。在初中阶段,学生各方面比较敏感,需要老师能够较为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合理的赞扬或批评。在教学方法上,对每个不同成长阶段的学生,都要分层处理。在教学初期阶段,老师需要多花心思,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在中期阶段,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拥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老师可以帮助学生们建立分组教学,让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在教学后期阶段,每个学生都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老师则是扮演监督者的角色,监督学生对于学习计划的实施。
例如,在初三阶段下半学期,学生对于课程的學习基本已经结束,进入一个全面备考的阶段,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也达到了一个近乎饱和的状态。这时候就需要老师们扮演一个监督者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主体能动作用,监督学生进行学习,适时地帮助学生进行答疑解惑。
综上所言,对于初中阶段数学的分层教学策略的实施,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帮助学生学习和成长。但在整个分层教学过程当中,必须要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区别与传统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地位。在每一阶段,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这对每一个教学工作者来说,都值得去努力。
参考文献
[1] 白雅云.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08):16
[2] 戴彦雪. 以生为本探究初中数学分层教学[J].读与写杂志,2017(0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