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掌握小学体育教学特点 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水平

2019-10-21陈万学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42期
关键词:小学体育特点策略

陈万学

摘 要:在新课改理念的大力推行下,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了重要的教学内容与目标。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展开身体层面的体育锻炼,还需要助力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所以,身为教育工作者,需要在充分掌握小学体育教学特点的基础上,探寻如何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水平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体育 教学 特点 策略

在教育事业当中,体育教育属于通过组织学生身体活动或使用其他辅助手段去进行的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在小学教育中也逐渐提高了对体育学科的重视程度,并且明确了“强身健体”和“技能传授”的教学目标,旨在通过开展体育锻炼去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培养其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

一、小学体育教学特点分析

1.趣味性特点

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多是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的,所以整个课堂教学会在趣味性的氛围中推进。而教师通过多种模式游戏的融合,能够让学生在游戏的吸引下更加专注教师所讲内容。由于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较强,但是对单调的训练内容会产生厌烦,所以游戏趣味性的体现再加上形象生动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所以我们会明显感受到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趣味性特点。

2.启蒙性特点

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除了要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外,还要极力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使其在体育运动中能够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首先,小学体育教学能够启蒙小学生智力发展。相关研究表明,游戏对小学生的智力开发非常有效,而智力开发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成长都极为关键,而传统的教学教育大多停留课堂而忽视户外,体育教学则可有效弥补这一点,能够在体育游戏中去进行智力的良好开发。同时,教师通过以体育明星作为榜样向学生传达一种体育精神,能够引导学生朝着明确方向去努力,在这一氛围下更好地进行智力开发;其次,小学体育教学能够启蒙小学生竞争意识。体育运动的显著特点便在于其竞争性,唯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才会获得最终的胜利。针对小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够让学生去充分发挥自己的能量去争取胜利,这一过程是培养他们良好竞争意识的宝贵经历。

二、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水平的相关策略

1.合理创设启发式教学情境

同过去灌输式教学模式相比,启发式教学有着更好的实效体现,而启发式教学的开展核心便在于创设出易于小学生接受的教学情境,如此一来能够明显调动学生的体育兴趣。[1]而教学情境的创设也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与爱好,更要考虑到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正处在发展阶段,其理解能力、运动能力及思维能力都偏弱,因此教师不得完全将自己对体育知识的理解去强行灌输给小学生,否则小学生无法接受,而需要立足小学生的视角去进行体育知识、技能的一种转换讲述,最好以趣味性的方式呈现出教学内容,从而调动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真正爱上体育这门课程,也为体育教学实效性的提高奠定基础。

2.对教学内容和程序进行合理安排

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编排,才能够全面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水平,所谓的合理编排则是指需要将教材进行结构化、一体化及多样化的设置。通常来讲,小学生天性好动,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但是一件事物多次反复之后便会出现厌倦的情况。所以,身为小学体育教师需要进行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内容安排,通过采取进行不同的体育竞赛和体育游戏去展开教学活动,尽量避免学生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厌倦感,不断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当然,合理的教学内容安排需要合理的教学程序去实现,属于教学内容实效完全发挥的重要环节,所以每一堂课小学体育教师都要在心中有明确节奏安排,处理好教学与学习的先后顺序,确保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够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

3.结合教学内容实施体育游戏教学

体育教师应当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去优选体育游戏内容,向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安排的游戏内容也应有所差异,所以游戏的选择非常关键。[2]在选择过程中,要充分结合教学内容去体现出体育教学的意义,比如为了对小学生的弹跳能力进行锻炼,可结合篮球教学去开展小游戏,让学生不断进行三步上篮与多人传球的练习;对学生的跑步动作进行规范指导,则可进行接力赛跑的游戏,让学生在团队竞争中去提升跑步能力且提高团队合作的意识。此外,在展开游戏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确保游戏的创新性,因为针对小学生来讲,对游戏感兴趣才是最重要的,唯有对游戏产生兴趣,才会提高课堂参与度,全身心地投入游戏当中才能体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4.尊重学生差异而实施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原则便是要求教师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体差异去展开针对性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取长补短而实现全面发展。因此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环境以及身体素质都存在差异,所以对于体育学习的态度肯定会有不同的表现,所以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中需要对学生表现出的个体差异予以尊重,从而展开区别性教学。所以,在开展教学活动前,教师要对学生的性格、爱好、体育专长等方面进行了解,然后针对身体素质不好且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多加鼓励,必要时需要单独的辅导,给他们更多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并且要选择一些适合他们的体育项目。同时,还可通过分组教学,让体育学习中的学优生带动学困生,在彼此互助的氛围中去实现综合发展。而针对从小学阶段便表现出良好体育天赋的学生,教师要进行深度挖掘和进一步培养,不能浪费这部分学生良好的体育天分与才能。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有着明显的专属性特点,身为一线体育教师则需要准确掌握这一特点,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去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水平。对于提高全面身体素质的大环境来讲,小学体育教学需要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小学体育教师则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让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实现身心的全面发展。

參考文献

[1]段陈涛.抓住小学体育教育特点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水平[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2(18):111.

[2]鲁莽.浅析小学体育教学水平得以提高的良好途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012(30):249.

猜你喜欢

小学体育特点策略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