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生态水利灌区节水改造技术相关研究

2019-10-21刘建强

科学导报·科学工程与电力 2019年22期
关键词:相关研究改造技术水利工程

刘建强

【摘  要】水是万物之源,世间万物的生存离不开水的支撑。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在日常生活、生产过程中对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在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也为水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当前我国正面临着水源短缺的现象,政府部门以及社会群众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并提出了生态水利灌溉区节水改造技术。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节水灌溉技术也逐步成熟,其中包括:管道输水技术、雨水利用技术、滴灌技术、喷灌技术等等,这些技术对我国水资源利用有着积极推动的作用。因此,本文针对现代生态水利灌区节水改造技术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现代生态;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改造技术;相关研究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設规模也越来越广泛,并且建造技术也充分做到与时俱进[1],从而有效提升了水利工程的质量。为了响应我国提出的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水利工程在建造过程中也不断创新,并且将生态水利工程节水灌区替代了传统中的灌溉型水利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能够实现节约用水的目标。但是,纵观我国较为贫困的地区,当前还在沿用传统中的大水漫灌方式,相对于发达地区已经出现滞后现象,因此本文通过我国灌溉区的节水现状进行分析,并介绍现代水利工程灌溉区节水改造技术的要点。

二、节水灌溉的意义

传统中使用的大水漫灌方式具有一定的弊端,会造成严重的水资源浪费,加上当前我国正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现状,需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因此,想要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的现象,就需要改善传统中的大水漫灌方式,并通过先进的节水技术进行创新和优化。在实施节水灌溉时,需要充分结合当地的水资源实际情况和农田墒情状况进行考虑,同时还需针对当地种植主要农作物的特点进行分析,从而掌握当地的用水需求和规律,并选择合理的节水灌溉方式对其进行优化和改善[2],在保证当地农作物有足够用水的需求下,实现节约用水的目标。由此可见,节水灌溉的理念不是减少用水量,而是在保证用水需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技术减少水资源浪费,是一种全新的灌溉方式,并且在未来有着较为广泛的发展前景。

三、我国灌溉区节水灌溉的现状

当前,我国节水灌溉技术也逐步成熟,其中包括:管道输水技术、雨水利用技术、滴灌技术、喷灌技术等等。这些技术对我国水资源利用有着积极推动的作用,然而,纵观我国节水灌溉实施情况,较为落后的地区与较为发达的地区出现了极大的差异性。落后地区当前还在沿用传统中的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而发达地区已经大范围使用新型的节水灌溉方式。我国南方地区降水量较多[3],相对北方而言水资源较为丰富,因此,我国政府部门在南方地区设立了大量的水利工程节水灌溉试点。然而,当地人群没有高度重视水利工程节水灌溉的重要性。相反,北方地区对节水灌溉技术给予了高度重视,北方地区农作物通常以玉米和小麦为主,这些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分。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河北地区近年来开采低下水源进行灌溉已经严重超出了国家制定的标准,并且引发了当地耕、土地小范围出现坍塌现象。

另外,我国地形较为复杂,例如:南方多丘陵地区、北方多盐碱地和沙地地区,这些地区属于严重缺水地带,为节水灌溉技术的展开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施行节水灌溉技术时,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并进行科学的分析,从而制定适合当地发展的节水灌溉技术。因此,就我国当前节水灌溉技术的现状来看,我国灌区节水改造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四、现代生态水利灌区节水改造技术要点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很多专家和技术人员对水资源利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以下几种灌区节水技术改造方案:

(一)多水源联合配置技术

生态水利工程系统中包括多种水资源,其中有:地下水与地表水组成的就近供水系统、人们生活中排放的污水系统、企业生产制造过程中排放的废水系统、农业与工业用水相结合的供水系统等等。这些系统具有不同层次[4]、不同阶段的优势和特点,结合农田用水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通过具体技术能够实现节水灌溉的目标,例如:可以将人们生活中排放的污水与地下水进行混合,并对当地农田进行灌溉。利用地表水能够有效稀释人们生活中排放污水的有害物质,使其不能对农作物产生负面影响,将两种水源进行混合,能够实现节水灌溉的目标。

(二)高标准田间高效节水技术

高标准田间高效节水技术,是通过灌溉地区的水资源消耗和田间水盐循环进行分析,并结合其转换机制和规律研发出的全新灌溉节水技术。该标准田间高效节水技术科技含量较高,其中涉及到植物的生理调控技术以及具有较高精度的水量灌溉控制技术。是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和信息化技术支撑的一种灌溉方式,能够充分保证当地农作物的用水需求,并且可以最大程度的实现节约用水的目标。但是这种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对于经济条件较为落后的农民而言高标准田间高效节水基础成本相对较大。

(三)再生水灌溉技术

这种灌溉技术需要根据当地的农作物具体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判断农作物对水中有机物含量的最大承载能力,制定科学的节水方案对其进行灌溉,并确定对农作物的具体灌溉时间和灌溉量。通常情况下,农业机构会通过实验和科学分析为再生水的质量规定水质的标准,然后针对再生水灌溉技术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并且为了保证农作物不受再生水中有机物的侵害,要通过多种科学实验进行验证,确保其没有危害性方可使用。再生水灌溉技术能够满足我国提倡的水资源循环利用的要求,在为农作物提供充足的用水需求同时[5],还能有效减少水资源浪费的情况。

(四)生态水利工程中需要调整防水模式

调整防水模式可以看作为一种节水手段,在技术方面没有较高的要求。生态水利工程中调整防水模式可以通过一下步骤和原理进行具体的分析:众所周知,土壤与水充分混合后会呈现粘稠状,并且土壤中的密度会缩小,这种情况下会有效避免水资源下渗问题。因此,根据土壤与水充分结合这一特性,可以实行间歇性防水。首先,通过排水让水分濡湿地表后,待其和土壤充分结合后再进行第二次排水,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减少水资源浪费现象[6]。另外,还可以将防水模式与上文提到的其他防水技术结合使用,从而能够进一步达到节水效果。

五、结语

上文提到的所有节水灌溉技术,均是当前我国较为先进的灌区节水灌溉方式,随着我国人民节水意识的不断增强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先进的节水技术还会持续出现并得到广泛利用,从而有效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情况。

参考文献:

[1]尤小兵,潘振东.现代生态水利灌区节水改造技术相关研究[J].水能经济,2018

[2]郭伟利.浅谈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技术的改造[J].河南科技,2017(01):187.

[3]白晓光.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技术的改造探讨[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6(18):59-59.

[4]刘向成.论灌区水利工程节水技术的改造[J].全文版:工程技术,2016:233.

[5]沈壮宇,郭云朋,王琳.简析现代生态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改造技术[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8:68-69.

[6]杨天礼.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技术的改造[J].电子制作,2017(20):215.

(作者单位:无棣县水资源管理办公室)

猜你喜欢

相关研究改造技术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创新方式研究
云 南 立法保障水利工程规范化管理
试论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原则
基于Web的数据挖掘技术与相关研究
社会支持与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关系
高职教师教学自主权和职业承诺的关系研究
浅谈如何加强水利工程管理
舒适护理用于肺癌患者护理的观察效果
三网融合中广电网络双向网改造关键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