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村落建档背景下基层档案人员培养路径探析
2019-10-21李丽
摘 要:文章首先解读西藏传统村落建档的概念,从西藏村落建档工作开始以点带面,分析西藏地区基层档案人员在人员结构、学历层次不合理,人手紧缺、不能满足发展需求等方面的问题。最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给出西藏村落建档背景下基层档案人员培养的可能路径,提出加大档案工作宣传力度、发挥档案人员主观能动性、增加专职档案人员配备、加强业务指导和培训力度、利用民族政策鸿利等措施,旨在为本领域相关决策人群提供参考。
关键词:西藏传统村落;基层档案人员,人才培养
传统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传统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表现形式之一。在当下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中国社会,我们需要注意到,传统村落正在逐渐消失,传统村落文化遗存正面临着被破坏殆尽的文化困境。作为文化工作者,为传统村落文化建档、保护传统村落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必然选择。
截至 2018年11月,我国已陆续公布 4 批传统村落名录,进入名录的西藏自治区传统村落有 11个。其中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西藏自治区共8个,分别是日喀则市南木林县土布加乡岗嘎村、定日县岗嘎镇岗嘎村、谢通门县通门乡坚白村、亚东县帕里镇居委会;山南市乃东区扎西曲登村、琼结县下水乡唐布齐行政村;林芝市波密县八盖乡日卡村、巴宜区鲁朗镇扎西岗村。西藏村落建档正是积极响应和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行动落实,紧密结合推进新农村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实际,着力创新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富有西藏地域特色和独特西藏民族价值的美丽村落,传播西藏特色地域文化。
一、传统村落建档的概念解读
从地理的概念上来说,村落是人类分散的或集中的,长期生活、繁衍在一个边界清楚的固定区域,是农业社会从事生产的人群组成的单元空间。2011年,中央四部委明确提出:“传统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传统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与文化渐进式创造、积累,传统村落已成为了解我国地方历史与文化特色的重要载体。”
西藏地区大部分传统村落分布在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落后的区域,由于城镇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新农村建设,不适当、不合理的乡村旅游开发等原因,使得西藏传统乡村格局发生改变,区域内村落的民族特色逐渐消减,西藏传统村落的建档式保护工作已迫在眉睫。
2013 年,全国政协委员冯骥才先生在天津大学成立了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中心,创建了中国传统村落网,编写了《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田野手册》,旨在通过发挥学术研究、开展田野调查,加强宣传与教育等来推动传统村落文化遗存的建档式保护。从全国区域来看,“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项目在2014年3月已经启动,该项目旨在为我国两万多个传统村落建立可供备查与传承的档案记录,并由冯骥才教授及其团队率先启动首批传统村落立档项目,时隔4年,西藏地区的档案学者侯希文及其团队也开始启动“创新乡村治理,建设美丽乡村——西藏村落建档研究”的项目,致力于研究西藏地区传统特色村落的建档与保护。在此背景下,西藏村落建档的人员培养和基层档案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直接影响到整项西藏村落建档工作的成败。
二、西藏村落建档工作中基层档案队伍建设的现状
西藏自治区内目前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已达11个,但与西藏自治区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极具特色的乡土风光和民族风情不相匹配的是,西藏区域内还有很多的文化遗产和档案资源急需挖掘、抢救、开发和保护,与此同时,从事西藏传统村落建档的基层档案队伍建设状况堪忧。
一方面,从事西藏村落建档工作的人员有专业学科背景、学历层次不一的基层办事人员,有专门引进的档案学专业人才,也有临时调配的藏族文献保护和文化传承方面的专家,其中,基层办事人员和兼职档案工作人员在人数上占较大比例。所以,人员结构复杂,且尚存较大人员缺口。另一方面,参与西藏村落建档的人员大多为西藏地区的公职人员,大多来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历经、报名审核、政治审查等环节,大多经过认真考察,学历层次和文化水平有基本保证,大多为大专以上学历,政治面貌多为中共党员,政治觉悟和素养较高,热爱西藏、热心藏族传统村落的建档式保护事业。
三、西藏基层档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西藏已经有一批扎根基层、甘于奉献的档案工作人员,共同构成了西藏档案事业、西藏特色文化事业的金字塔式根基,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西藏基层档案人员需求满足不了西藏传统村落建档这项工作的需求,西藏地区基层工作人员队伍建设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首先,由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各项基层工作的编制有限,西藏地区专职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存在较大缺口,具体表现在:档案专业人员的岗位紧缺,村落建档工作大多由办公室人员兼职承担,在工作上存在着完成任务即可的心态,甚至有敷衍塞责的个例;缺乏对西藏村落建档工作的热爱和沉浸式研究,无法有效开展西藏村落建档的归档整理和档案编研工作。
其次,“懂民族的不学档案,学档案的不懂民族”。一方面,引进的档案学专业人才缺乏民族历史文化知识和民族档案知识,对西藏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不甚了解,甚至不懂藏语,另一方面,熟悉当地风土人情的基层办事人员或兼职档案人員又缺乏专业的建档保护方面的专业知识,对边疆历史档案学、民族档案学、地方文献学、民族史料学知之甚少。
四、探究西藏村落建档背景下基层档案人员队伍建设的方法和路径
西藏村落建档工作是一项立足于保护西藏传统村落、传承西藏特色文化的事业。因此,探究西藏村落建档背景下基层档案人员队伍建设的方法和路径,宏观层次上必须坚持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人才,为民族地区文化事业、档案事业服务的原则,紧密围绕西藏具体工作的发展需求,努力实现民族与档案“两种文化”的融会贯通,以更好地满足西藏文化传承和特色档案事业的发展要求。
除此之外,在微观层次上也有一些方法和路径来实现基层档案人员的培养。
第一,加大档案工作宣传力度,普及大众的文化意识和档案意识,同时发挥基层档案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推动西藏村落建档工作上消极观念和负面工作态度的转变。档案工作人员自身要树立正确的档案工作意识,把西藏村落建档工作的认识提升到“为民族留存文化”的高度,主动学习档案知识和村落建档流程,钻研当地少数民族特色地域文化,增强档案意识,提升民族文化素养。
第二,基层档案工作人员的配备应满足基本的档案工作需求,使基层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能够真正、专门、完全的从事档案管理这项专业技术工作,而非其他行政人员兼职担任,或者虽为档案人员却承担着大量办公室的综合业务工作而无法腾出精力处理档案业务工作,保持基层档案人员的稳定,避免频繁变动。只有当档案岗位设置有、工作人员固定住,更进一步的基层档案人员培养才不是一句空话。
第三,上级档案业务指导部门应有所作为,通过加强档案业务指导,和提供档案业务培训等措施促进基层档案人员业务能力的提升和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档案业务指导和档案业务培训应结合西藏地区档案工作的特点和需要,对西藏地区基层档案工作人员定向制定档案业务培训计划和档案人才培养计划,为非藏族、非本地户籍的档案工作人员定向增加少数民族文书档案、民族地区档案工作、民族特色档案事业方面的培训内容和继续教育课程。
第四,充分利用各种对口支援政策和扶助倾斜政策,借助对口支援的档案业务指导资源,通过专家对西藏村落建档工作背景下的基层档案工作人员开展针对性、专门性的指导,使基层档案工作人员找到差距,准确提升业务技巧和业务水平;委托有档案专业的大中专院校代培档案工作人员,委托有建档工作经验的机构或组织代培建档工作的青年骨干力量,或者去先进地区先进档案局馆的业务进修和学习等。
五、结语
传统村落文化保护是一项延续国家历史、弘扬民族文化的文化工程,西藏传统村落文化建档工作并不是某一个社会组织和机构就能够完成的工作,需要文化部门牵头,联合档案部门、民委和宗教部门,邀请建档村落村民共同参与和投入。在此背景下,档案工作者要抓住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机遇,找准定位,自觉参与,增强挖掘和保护这些古村落的自然和文化遗产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创新乡村治理,建设美丽乡村,努力在西藏村落建档工作中开发西藏传统文化资源,传播西藏特色文化和西藏独有的民族品牌,推动西藏档案文化事业的发展, 在实现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同时为西藏经济发展引来商机、促进繁荣。
参考文献:
[1]住房城乡建设部 文化部 财政部关于公布第二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的通知 http://www.gov.cn/zwgk/2013-08/30/content_2477776.htm
[2]任 越.论我国传统村落文化建档的实践诉求与现实困境[J].档案学研究,2018
[2]陈 阳.对我国传统村落文化建档式保护问题的思考[J].兰台世界,2017
[3]冯卫东.高校管理人员职业规划创新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
[4]王 媛.基层档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研究[J].兰台世界,2015
基金項目:本文为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科研项目《创新乡村治理,建设美丽乡村——西藏村落建档研究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为XT-ZB201820。
作者简介:李丽(1988-),女,汉族,河南镇平人,档案学硕士,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高校档案管理与利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