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理情绪行为干预模式对大面积烧伤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

2019-10-21周红霞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生活质量评分

周红霞

【摘  要】目的:探究大面积烧伤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评分受合理情绪行为干预模式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5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合理情绪行为干预模式。最后,分析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费用、家庭收入水平、烧伤部分等。30天护理工作结束之后,分析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与术前相比,所有患者的焦慮、抑郁和生活质量评分全部明显降低,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较低,生活质量评分较高,护理满意度较高,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合理情绪行为干预模式,降低大面积烧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可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合理情绪行为;大面积烧伤;抑郁评分;焦虑评分;生活质量评分

【中图分类号】R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1-0203-02

作为意外伤害的一种,烧伤面积大于50%即为大面积烧伤。补液、抗感染、创面保护等是大面积烧伤的主要治疗方式。医学水平的提高,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存活率明显提高。大面积烧伤之后,不仅造成患者的生理伤害,也造成患者的巨大心理伤害。采用合理情绪行为干预,有助于患者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5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合理情绪行为干预模式。最后,分析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费用、家庭收入水平、烧伤部分等。30天护理工作结束之后,分析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和生活质量评分。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5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5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为(45.3±12.3)岁,17例中度烧伤患者,8例重度烧伤患者。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19-60岁,平均年龄为(44.3±11.3)岁,16例中度烧伤患者,9例重度烧伤患者。比较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其他一般资料,P>0.05,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或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合理情绪行为干预模式。

1.3 观察指标

患者的焦虑程度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总分56分,测评患者护理前和30天护理后的焦虑程度。患者的抑郁程度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总分67分。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 GQOLI-74) ,总分400分。患者满意度采用自治量表,总分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和SPSS20.0统计分析软件,整理、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方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反之,P>0.05,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住院资料比较

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烧伤部位、家庭收入、住院费用及时间等指标,P>0.05,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见表1。

2.2 对照组和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与术前相比,所有患者的焦虑、抑郁全部明显降低,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较低,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对照组和观察组生活质量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较高,护理满意度较高,P<0.05,差异显著,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作为意外伤害的一种,烧伤面积大于50%即为大面积烧伤。补液、抗感染、创面保护等是大面积烧伤的主要治疗方式。医学水平的提高,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存活率明显提高。大面积烧伤之后,不仅造成患者的生理伤害,也造成患者的巨大心理伤害。采用合理情绪行为干预,有助于患者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5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合理情绪行为干预模式。最后,分析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费用、家庭收入水平、烧伤部分等。30天护理工作结束之后,分析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和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表明,与术前相比,所有患者的焦虑、抑郁和生活质量评分全部明显降低,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较低,生活质量评分较高,护理满意度较高,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一言以蔽之,采用合理情绪行为干预模式,降低大面积烧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可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郭兵妹,刘聪聪,祝筠,等.烧伤病人心理干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6,30( 2) :132- 135.

[2]   周春兰,刘桂蓉,李岚岚,等.心理护理对Ⅱ-Ⅲ度烧伤患者临床疗效的观察[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6,43( 03) : 572-574.

[3]   周琦.护理干预对烧伤植皮术患者术后疼痛感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 英文版),2017,6( 1) : 89-91.

[4]   高凤英,王晓燕,乔芬.重度烧伤患者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社交回避和苦恼的相关性[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7,23( 6) :728-733.

猜你喜欢

生活质量评分
无痛分娩护理中责任助产和整体护理模式的效果观察
以后溪穴为主穴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预见性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
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及改良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观察
团体辅导在抑郁患者中的作用分析
护理干预对肠造瘘患者术后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人性化护理用于小儿心肌炎患儿的临床价值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