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探究
2019-10-21蒋伟
蒋伟
摘 要: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说,最喜欢的就是体育课。小学生普遍有比较强的好奇心,也非常好动,特别是低段的学生。可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正确引导学生健康、安全、有效地锻炼。本文根据小学体育课的特点,分析了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与搭配问题,讨论了促进教学效果的几种教学方法。体育教学活动大多数在室外开展,如何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组织好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课活动中,并且可以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丰富其情感体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是体育课教学很重要的目的。
关键词:体育课堂;课堂有效性;趣味性
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和任务的基本途径。因此,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比关注学生的运动技能掌握更为重要。注重学生的体育能力和健康水平的可持续发展,应当成为现代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和发展趋势。体育课堂只有根据学生的需求,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个体的发展和个体差异,给他们创设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和展现自我的空间,才能充分体现新课标精神。否则改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就成了为了改革而改革,而不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益,更有效地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一、正确的选择和搭配提高体育课的有效性
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善于模仿、希望得到肯定的身心特点,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当以能够激发其学习兴趣、促进其健康发展为准则。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习俗等,将其与课堂结合,使课堂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在教学内容的搭配上,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先易后难、先灵敏后力量等方法,因材施教,合理搭配。具体说来,按照学生不同的体育水平,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对刚起步的学生,教学内容主要是一些基本活动,如体操、走、跳、攀爬、简易舞蹈等,同时与对应的游戏教材相结合,容易被吸收,有利于维持学生的注意力,收到良好的效果。对于基本活动掌握较好的学生,以投、跳、小足球、韵律活动、武术等为主要内容,并且可以搭配一些富有趣味的比赛或者游戏。而对于体育素质较高者,则以发展其速度、灵敏、柔韧等素质为主,搭配某些体操、加速跑、武术、跳远等活动,让小学生掌握一到两项用来健身的项目,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为今后自觉坚持体育锻炼打下基础。
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生是教育的有效载体,学校存在的根本依据,学生的自我选择决定了学校的存在。”体育不仅是‘体的教育,更是‘人的教育。”学校体育教育中的一个关键所在、核心问题就是:学生作为人的特性就在于他的本性的丰富性、微妙性、多样性和多面性。所以不但要充分理解、尊重学生的需要、能力及学生的发展的多样性、多面性、多维性,更要尊重、重视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自己选择创造的权利与责任。我们提倡的个体性学生观,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其主体感受,发挥其主体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摆在主体位置,不但要重视学生个体的认知发展,而且要看到学生个体是会思考、有感情、能活动的具有独立人格的有机体,把探索和创造的权利与责任交给学生,看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的创造。
三、注重课堂的对话与体验,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
一直以来有种错误的观念,认为体育课不需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对话等等。这种错误的观念对于体育课的有效进行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在体育课堂中,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通过学练不断感受、思考、体悟、探索。教师针对学生身体技能和运动技能发展敏感期较为集中的特点,利用指向激励、维持、调控等教学手段,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学习和操练。尊重和信任学生,给他们创设一个健康、和谐、愉悦、民主、宽松的学习情境。“这种不断地交流和不断地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不但对于学生具有持续地感发力和激发力,使他们爱上体育,爱上体育学习,并终其一生不间断地锻炼、健身、欣赏体育运动技术,有的则因有了特殊的生活观察和体验,有了特长且有了思想和感情,而从事终身的体育锻炼。”
四、注重体育练习的有趣性
无论什么学科,练习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而體育则更是需要肢体上的练习。优化练习设计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一环。单一的练习乏味,使学生厌学,因此,练习设计要尽量做到多样化,趣味化。例如在广播操的练习中,我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自我荣誉感很强,于是先激励学生,看看谁做得最好,哪个小组最先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等,激励学生。然后我先安排学生自练、互练、小组组合练以及互比、互评的交替练等,其间教师则运用精讲示范、恰当点拨、分层要求和整体提高等方法进行指导。这样的练习安排既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结语
“教材、教师、学生三个主体的动态平衡”,即教材的不断丰满化,教师不断丰富化,学生不断充实化的过程。学生在上体育课的同时,不仅仅有学到新知识的新奇,还要感受到上体育课的快乐,“教”与“学”才能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让学生更加喜欢上体育课。同时,教师应当注重渗透思想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健康的人格,以及果断、勇敢的精神。
参考文献:
[1]袁福来.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2015.03期.
[2]陈景霞. 如何进行体育课堂常规改革 .体育教学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