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听障儿童语言康复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2019-10-21张阿妮阿依孜木古力·米吉提
张阿妮阿依孜木古力·米吉提
摘要:新疆听障儿童语言康复教育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但相对听障儿童及其家长对康复教育日益增长的需要,仍存在康复教育机构不足、发展不均衡、办学条件有限、专业师资缺乏、家长认识不足、融合教育推动不利等制约因素。结合新疆开展听障儿童语言康复教育实践, 分析这些问题的形成的原因,探索通过加大投入、完善管理机制、提高师资待遇、扩大宣传等途径促进新时代听障儿童语言康复教育更快更好发展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听障儿童、康复、现状、对策
一、新疆听障儿童语言康复教育发展历程
我国1987年进行了第一次残疾人抽样调查,1988年国务院批转国家计委等部门《关于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要的通知》[1],由民政部、卫生部、国家教委、国家计生委等9个部委组成的“全国残疾人三项康复工作协调小组”,并于1988年8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残疾人三项康复工作会议”,开始在全国推进相关工作,被视为对我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2]。残疾人康复不仅是医学问题,更是复杂的社会问题,除医疗康复之外,还需要使用包括心理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等手段来实现。残疾人康复教育对残疾人回归社会、维护平等权利、实现自身价值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全国0-18岁听力障碍儿童约为60.3万人,其中0-6岁的儿童就有13.7万,每年至少新增2万[3]。听障儿童康复教育是残疾人康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早期干预理论倡导的影响儿童终身的关键性康复教育。进入80年代后期,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我国听障儿童语言康复工作也成为国家“三大抢救性康复工程”之一,得到相关学科的关注和参与;形式上从个别医疗机构的听力门诊业务,发展成为融听力医学、特殊教育、语言康复为一体的新型综合性学科。进入“八五”开始,我国已基本建立起以聋儿康复研究中心为主体,以省级听障儿童康复机构为骨干、布局市县基层听障儿童语训班辐射社区家庭的我国听障儿童康复服务网络。截止2007年全国共有1700多个听障儿童康复训练机构或班点,专业师资3000多人,在训儿童超过10000名[4]。听障儿童康复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新疆聽障儿童语言康复工作起步相对较晚,上世纪90年代初,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举办了为期三个月的首届新疆“聋人康复教师”培训班,这些师资为在喀什、阿克苏、伊犁、塔城、奎屯、焉耆、乌鲁木齐等地设立的首批听力语言康复机构开展工作提供了保障。这些机构初建时期还非常简陋,条件艰苦,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都远远满足不了全疆听障儿童康复训练的需求。例如,当时参加培训的人员只有10余人,每个语训机构配置的专职人员1到2名。据1986年全国第一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新疆听力语言残疾16.2万人,其中0-7岁听障儿童2.2万人。这些康复机构能够招收的听障儿童100人左右,可谓杯水车薪。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新疆的听障儿童康复教育规模上了一个新台阶。2001年自治区残联成立了新疆残疾人康复指导服务中心,该中心下设新疆聋儿康复中心。该中心前身为新疆残疾人职业中专学校于1993年设立的聋儿康复中心,有着一定的师资和康复工作基础;中心的建立,为在全疆开展、推进和指导听障儿童语言康复教育工作起到了辐射作用,也成为全疆听障儿童康复训练工作龙头单位。如今,该中心已成立近20年,其职能逐步定位在为全疆听障儿童语言康复工作的技术资源中心和业务管理部门。“中心”拥有一批具有有一定康复医学、康复听力学、康复教育理论并具有丰富康复训练临床经验的师资队伍,不仅完成中心的康复训练任务和科研任务,同时还肩负着全疆巡回指导送教上门的工作,成为新疆残疾人康复教育事业的有生力量。“中心”也逐渐积累经验,总结出一整套针对听障儿童生理、心理特点,采取综合性康复训练措施进行听力缺陷补偿、培建听觉能力、发展言语功能、开发智力潜能、培养良好性格的训练模式和方法,并通过训练达到让听障儿童开口说话、增强接受教育和独立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的目的。
二、新疆听障儿童语言康复教育现状
根据《201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截止2015年已建设自治区级听力语言康复机构1个,基层听力语言康复机构15个,年度收训听障儿童205名,在训359名。康复机构的数量由2008年的12家(原有的一家中间停办)增加到2015年的16家,康复教师30多人增加到89名。这些康复机构已覆盖了全疆各地州市,甚至有的县也成立了听障儿童康复机构。依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我区的听力残疾人员19.4万人,0-14岁残疾儿童9.92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9.28%;其中听力残疾儿童推算数据近2万人[5]。但是总体来讲,参加语言康复的听障儿童人数一直都很有限,无论是人数上还是质量上都存在需要分析的一些问题。另外影响听障儿童语言康复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家长对这项工作的认识和态度。一方面一些家庭可能是贫困家庭,对承担康复训练资金存在困难,因而影响其积极协助和保障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持续进行;另外一些家庭因为思想落后,文化程度较低,不能正确认识对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意义和价值,对听障儿童语言康复缺乏信心,拒绝送孩子参加康复训练;还有的家长听从江湖骗子的某年某月孩子的听力自愈的歪理邪说,耽误了孩子受训的最佳时机;也有的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但是更加倾向于对孩子进行医疗康复,在求医问药路上耽误了了宝贵的时间。另一方面,各地州县市存在较大差异,与当地经济文化不无相关;康复机构的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的结构质量,康复班点分布等因素都可能成为影响听障儿童语言康复的原因。
听障儿童经过语言康复基本具备与正常听力人群的日程交流能力,残疾儿童康复教育的目的也是最终能够让这些孩子进入到普通学校进行学习,以便长大成人之后顺利进入社会,不但能够自食其力生活自理还能为社会做出贡献。但是根据新疆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统计的“十一五”期间参加康复训练的832名听障儿童中,只有275人进入小学或幼儿园跟正常的孩子一起接受教育,不到全部受训儿童的一半;虽然这部分儿童中存在还不能适应普通学校的学习环境,但是大部分不能进入普通小学学习的听障儿童都不是自身单一原因造成的结果;同时已出训并正在接受普通学校教育的孩子当中有很大一部分由于学习上或行为方面在普通学校不能很好融入,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的建立,学习成绩也不可避免的收到影响。中心对所属16个康复机构进行达标验收工作时,很多家长也多次提到了这个问题。虽然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与康复模式需要进一步完善有一定的关系。
我国听障儿童语言康复方法经历了由手语法-口语法-综合沟通法-双语(手语+口语)双文化(健听人文化+聋人文化)法的演变过程[6],当前除了医疗门诊式服务模式以外,还有特殊教育式服务模式、机构中心服务模式、融合教育服务模式等。听障儿童语言康复教育从重视规模发展到更加重视质量[7]。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经验,例如:“十一五”期间,听障儿童的康复作为抢救性工程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我区210名听障儿童得到听障儿童抢救性救助项目支持,每人免费享受两只先进的数字优化助听器并三年免费享受康复训练,53名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孩子享受国家人工耳蜗救助项目,免费植入人工耳蜗和享受一年的康复训练。“十二五”规划中又启动了“七彩梦行动”项目并计划五年内将我区340名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孩子纳入免费植入人工耳蜗项目,400名听障儿童免费发放助听器。今年我区85名听障儿童受益了植入人工耳蜗项目,100名听障儿童得到了助听器。这些孩子的听力损失通过佩戴助听器和电子耳蜗得到了一定的补偿,为其更好生活学习打下了基础。
但总体上说,我区康复机构受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分布不均匀及各康复机构之间存在差异等因素制约,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质量还不够理想。我区绝大多数康复机构采用传统的较简易的康复教学模式,如利用卡片教学、看图片教说话、看数字卡片认数字等手段进行语言康复,康复效果最好的孩子能背几首儿歌,会算十以内数字的加减,会玩皮球,会画事物图片,但是还有一些孩子的康复效果还不令人满意。单纯从评估来看,这些受训听障儿童最后都能顺利通过评估等级,但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不容忽视,由于他们最后的康复级别评估使用的是由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研制的康复评估卡片来进行的,因为老师平时会经常使用这些卡片对他们进行康复训练,这些因素会影响这些听障儿童顺利通过评估。然而,这些孩子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远远达不到我们预定的目标。
三、对策建议
综上所述,我区听障儿童语言康复教育工作取得很大的成绩,但在新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区听障儿童语言康复无论从规模、模式和质量等方面都距兄弟省份较先进的水平还有明显的差距。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梳理后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投入,改善听障儿童语言康复教学环境
首先改变语言康复机构供不应求的现状,同时还要提高康复教育质量。目前我区绝大多数康复机构以办公型模式的环境进行康复教学,这种模式不适应新时期残障儿童康复训练的需求,也不符合儿童心身发展规律。故应参照幼儿教育环境创设的理念,在激发儿童兴趣的环境中进行康复。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的主要资源;目前,我区绝大多数康复机构普遍存在教师缺编情况。就新疆聋儿康复中心来讲,现从事康复教育的16名教师中有8名是聘用的,师资队伍不稳定严重影响教育质量。由于聘用人员的流动性较强,聘用教师找到较合适的单位就会辞职本职工作,有经验的教师流失严重,影响师资队伍整体质量。
3.改革康复教育模式,合理安排课程,实现全面康复
康复教育模式一定要适合儿童的全面发展规律来进行,集体课可以满足孩子全面发展的的需求,个别化课程满足孩子的特殊需要。因此,建议集体教学应包括正常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如游戏、教学、户外活动等,课程由语言、健康、社会、艺术、认知等。个别化教学由听觉,发音,语言,认知,沟通5大方面的内容。康复模式影响康复效果,例如“十一五”期间和“十二五”期间享受国家资助项目的近千名听障儿童,虽然在听力上得到一定缺陷补偿,但是康复效果并不乐观。
4.加強对家长及社会的宣传
在听障儿童康复教学中,需要听力师、康复教师、儿童及家长等人员密切配合共同完成,而家长配合是其中一项重要因素。孩子在学习语言时,他的第一任老师就是家长,聋儿康复教学中,家长的积极参与非常重要。由于基层偏远地区家长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低、家庭生活条件差、对康复训练认识不够、对康复机构期望较高、对孩子责任性差等特点,各基层康复机构虽然也做了不少工作,收效甚微。残疾人工作受社会经济政策等路径依赖的影响较大[8]。因此建议加大对家长和社会的宣传力度,普及聋儿康复的基本常识,各基层康复机构应采取有力手段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扮演听障儿童语言康复的主力军角色。
参考文献:
[1]统计要事(1992年1月)[J].中国统计,1992(03):45.
[2]曹跃进,陈森斌.我国残疾人康复组织体系研究[J].残疾人研究,2014(02):7-11.
[3]纪钢.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J].中国残人,2007(06):12-13
[4]程凯.听障儿童语言康复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7.
[5]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新疆卷),2007
[6]程凯.听障儿童语言康复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7
[7]梁巍.基于服务场所与方法不同的听语康复模式与分类[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6,14(06):469-472
[8]赵萌萌.从保障生活到促进发展: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价[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作者简介:
张阿妮,1962,女,新疆乌鲁木齐人,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疆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特殊教育研究。
阿依孜木古力·米吉提,新疆乌鲁木齐人,新疆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教师,长期从事聋儿康复教育工作。
基金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疆少数民族残疾儿童义务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项目批准号:2015BMZ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