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理环境差异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2019-10-21刘慧茹潘心雨亓雪
刘慧茹 潘心雨 亓雪
摘要:法国丹纳的《艺术哲学》明确将地理环境、种族与时代并列为文学生成“三要素”,由此可见地理环境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性,不同地域的自然风光和气候特点给文人墨客不同的感官体验,从而催生出风格迥异的文学作品,把地域特色体现得淋漓尽致。江浙一带小河湖泊居多,于是有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悠闲美好的生活图景;西北之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悲壮苍凉之下繁衍一片豁达爽朗的西北人家;黄土高原泥沙满天,“高粱地和土窑洞”是黄河流域中诞生的文学作品中亘古不变的元素;台湾沿海,多种文化融合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学创作风格。
关键词:地理环境差异;文学创作;
一、气候差异造就独特的南北文学
“杏花春雨江南,骏马秋风冀北”的清辞丽句形象地概括了两地基本的自然地理特征——南方草木葱茏、清奇瑰丽,北方则土厚水深、雄浑阔大,在这样有着显著差异的自然环境中孕育成长的人文风气亦因此而各具特色。
江南以南,才子佳人遍出,富庶水乡著称。江南多梅雨,冬季的阴沉细雨和阴冷潮湿都是其一大特点。相比北方的干冷,岭南的湿热,人体在江南这样的气候条件下是非常舒适度的。身體的愉悦平和体现在文学作品中就是“平和闲适”。
江南以北,空气干燥,秋冬漫长,人们性格多豪爽好饮酒,古时候诗人笔下的诗词多诞生于觥筹交错之间,酒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诗人性情和诗词风格。
山水情人叶千华说:“江南文化是一种意境文化,一种诗情文化,一种画意文化,一种韵味文化,一种秀美文化。它蕴含在山水花木月夜晨昏之中,在雨露岚雾中缠绵,有着禅意般的美丽。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地方文化的杰出代表”。
以《诗经》为代表的北方文学,着重体现了北方文化,特别是中原文化注重农耕的特点。而南方文化却将注意力集中在原始自然崇拜及神明崇拜上,《离骚》是产生于古代南方文学艺术的代表。在《离骚》中大量描写了巫术和神灵,反映出南方文化对自然的崇拜远超于对祖先的崇拜,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起源。总的来说,北方文学是现实型的艺术风格,而南方文学则偏重幻想。
二、黄土地孕育不凡的乡土文化
黄土高原地区是中国北方和西北地区的交界处,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气候较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矿产丰富,利于耕作,盆地和河谷农垦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黄土高原地区交通不便,城市化进程缓慢,人们普遍乐于农耕生活。于是在这一片土地是衍生出了一种极具独特的乡土文化,几十来年这种文化深刻地折射出了当地的风土人情。
黄土高原地区的文学作品平易近人,贴近生活,透着一股浓浓的生活气,“土炕,土窑洞,白头巾,唢呐,腰鼓”等等极具特色的意象融进文学作品里,造就了《红高粱》、《白鹿原》、《活着》这样脍炙人口的巨著。
三、西北边疆独有的边塞诗风格
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兴盛于隋代,在唐朝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汉魏六朝至唐朝,随着疆域扩大,征战不断,士卒赴边塞抗敌。在西北边塞恶劣的气候环境下,将士和诗人内心愁苦,一边思念家乡一边坚定信念保家卫国护守国土,期间出现了高适、岑参、李益、王昌龄等边塞诗人。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从军行》《关山月》《塞下曲》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是初唐写作边塞诗较多的诗人,他的边塞诗歌意境光大蕴意丰富,在刻画边塞风光的同时描绘了和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抒发自己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借诗篇表达边疆将士思乡的情思。内容不仅涵盖了盛唐边塞诗的大多领域,而且格调高亢。
边塞地区恶劣的气候,风沙漫天,巨大的昼夜温差给了边塞诗人不同于江南水乡温婉和北方旷达乐观的感受,从而激发了诗人的苦闷和豪情,催生了无数优秀的边塞诗作,那是一个时代的文化明珠,也是一个民族发展历程中奇特的一笔。
四、盆地环多山塑造巴蜀文化
广义上来说,巴蜀文化就是包括今天四川盆地及其附近地区以历史悠久的巴文化和蜀文化为主体的同时,包括域内少数民族文化,从古到今的地区文化的汇总。在《汉书·地理志》中就有称巴蜀“土地肥美,有江水沃野,山林竹木疏食果实之饶”,巴蜀地处盆地四周多山环绕,山势险峻多大山大水,交通历来不发达,但这里地处西南边陲,很少受到战乱滋扰,同时商贸、冶炼行业盛行,因此巴蜀人向来自足自乐,俗不愁苦。
巴蜀地区的高山、盆地造就了巴蜀文化的文学艺术,审美对象的丰富性同时促进了艺术创造的多样性。俗尚游乐是巴蜀人的一大特点,所以巴蜀很早就兴起了旅游习俗,到唐宋时期到达了顶峰。
如李白著作之《蜀道难》,“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巴蜀文化中也有不少文化典故“蚕丛”、“鱼凫”、“五丁开山”等;也成就了王勃送送友人去蜀州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铭记了李商隐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惆怅,体会到杜甫的“天边老人归未得,日暮东临大江哭。陇右河源不种田,胡骑枪兵入巴蜀”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巴蜀的壮丽风景造就了巴蜀文化的丰富多样。
参考文献:
[1]费孝通. 乡土中国[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刘南威.自然地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548.
[3]李春华.环境科学原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