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安多“壤口”地名由来

2019-10-21泽旦尼美

写真地理 2019年9期
关键词:噶尔安多戍边

摘要:安多“壤口”(Zangs dkar)地名为吐蕃时期军事地名,在唐蕃战争时期吐蕃赞普派军前往唐蕃边界作战并驻守,这些戍边军队多以原军队或原祖名为新占地命名。在吐蕃时期军事组织“四茹”或“四翼”中有一支军队名为“桑噶尔(Zangs dkar)[]”。安多“壤口”是吐蕃时期唐蕃戍边军队“桑噶尔”的后裔,因此,该地名是以吐蕃军队“桑噶尔”而产生的。

关键词:吐蕃军事地名;桑噶尔;壤口;地名渊源

地名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不仅仅是指代一个地域的语言符号,地名是民族文化的载体,通过地名所承载的文化意义使研究历史事件,地理坐标、军事活动、部落迁徙等供重要的参考价值。著名语言学家L.R.柏默说过:“地名的研究实在是语言学家最引人入胜的事业之一。因为他们时常供给重要的证据,可以补充和证实历史家和考古家的话”。 藏族地名尤其吐蕃时期古藏文地名也承载着很多文化现象,为研究藏族历史,地理、军事、氏族和部落迁徙等历史文化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吐蕃时期古藏文地名由来及其分类

(一)吐蕃时期古藏文地名由来

吐蕃时期古藏文地名主要以古代藏族氏族部落的迁徙、内部整合与分化所产生。以古代藏族四大种姓“赛”(se)、“玛尔”(amar)、“董”(Idong)、“顿”(stong)为氏族来源的部落名称有“赛阿夏”、“玛尔象雄”、“董米雅”、“頓苏毗”。后因内部整治和向东扩张时因政治地理格局演变而产生了很多军事地名。吐蕃王朝建立初期把纳入版图的卫藏地区划分为“四茹”或“四翼”为名的军事组织,在不断扩张领土的过程中在多康地区建立了诸多“赤岱”(khri sde,意为万人部落)、“董岱”(stong sde,意为千人部落)为名的地方建制等。

(二)吐蕃时期古藏文地名分类

以现有可靠文献记载为依据,吐蕃时期古藏文地名主要分为以地缘形貌和江河海湖、动植物命名的自然地理地名和以行政区域、军事事件、交通、姓氏、政治、宗教、文化命名的人文地理地名。

二,安多“壤口”属吐蕃时期军事地名

(一)吐蕃时期军事地改名及戍边军队保留原族部落的名称

1,吐蕃时期军事地改名现象

在吐蕃时期扩张领土军事事件中有较多的藏文地名改名现象,赞普南日论赞时期雅隆悉补野政权征服森波国后,将其地“尼补”(ngas po)改名为“潘域”(vphan yul)。“吐蕃古藏文出现“蛮”、“白蛮黑蛮”等称呼。吐蕃东扩后,统一不久的南诏国成为吐蕃的藩国,吐蕃人将其名从“蛮”改用“姜”,泛指南诏”

2,吐蕃时期戍边军队保留原族部落名称的现象

吐蕃政权向东扩张时,赞普松赞干布派诸多军事组织在多康地区戍边,在其军事事件过程中很多军事组织以原族部落名称命名边疆驻守之地。多麦阿坝(今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区是吐蕃时期唐蕃边界之地,“今松潘县(松洲)的藏族自古以来都被称之为夏尔巴人,其由来是,松赞干布同唐朝开战时期,从上部阿里地区一个叫做夏尔巴的大村落开来一支庞大的部队驻守在松曲河一带地区戍边”。“南坪(又称白马藏族)藏语称“塔波”,是吐蕃时期从西藏“塔波”地区来驻守边界军队的后裔”。今红原县安曲镇也是吐蕃时期从日喀则安曲之地派往边界驻守军队的后裔。以上地名都保留着原族部落名称。

(二)松洲之战吐蕃军队驻扎地

松洲之战开战于赞普松赞干布时期,在其战役中吐蕃军事组织派象雄(今阿里)地区的军队驻守此地。《旧唐书·吐蕃传》记载“贞观八年,弄赞遂与羊同连,发兵以击吐谷浑。吐谷浑不能支,遁于青海之上,以避其峰。其国人畜并为吐蕃所掠。于是进兵攻破党项及白兰诸羌,率其众二十余万,顿于松洲西境。”“约在公元637年至645年间,吐蕃连续击败唐朝驻扎在多康的军队。20多万大军驻扎在松洲。”吐蕃20万军队驻扎地于松洲(今松潘县)西,今安多“壤口”地理位置在松潘县西方向。吐蕃戍边军队驻扎地刚好与安多“壤口”地理位置相一致。这表明安多“壤口”是吐蕃时期松洲之战吐蕃戍边军队驻扎地。

三,安多“壤口”一地名源于吐蕃四茹之桑噶尔

(一),从军事地名的角度看

吐蕃时期的军政组织“四茹”或“四翼”中有一军队称之为桑噶尔茹(Zangs dkar),其藏文书写与安多“壤口”(Zangs dkar)相一致。在松洲之战吐蕃戍边驻扎地与安多“壤口”地理位置相一致。吐蕃时期戍边军队保留原族部落名称等现象看,安多“壤口”与吐蕃时期的桑噶尔军事组织有密切的关系。

(二),语言和服饰

从时间和地域空间去看藏族历史发展的各阶段及不同地域,藏族的语言和风俗虽有时间和地域的差异,但从根本是大同小异的。阿里桑噶尔地域和安多“壤口”两者方言比其他藏区相近,藏族著名学者甲央扎增在其著作中提到“说着安多壤口的方言去阿里桑噶尔地区,在语言沟通上没有任何问题”。在服饰上,安多壤口的长者常说阿里桑噶尔和安多壤口的服饰相似度极高,在《画说西藏》一书中也这样写道“壤口则是从西藏阿里地区来的,所以它的服装带有阿里服装的特色”

综上所述,在吐蕃“四茹”军事组织有一支与安多“壤口”同名的军队,吐蕃时期松洲之战吐蕃军队驻扎地理位置与安多“壤口”相一致、吐蕃时期戍边军队有保留原族部落名称的现象以及阿里“桑噶尔”和安多“壤口”的语言和服饰极其相似。上述考证了安多“壤口”是吐蕃时期从阿里桑噶尔地区桑噶尔军事组织来驻守唐蕃边界的军队后裔,因此,该地仍保留原族部落或军队的名称。

注释:

①吐蕃时期军事组织桑噶尔和安多壤口在汉文书写上有所差别,其藏文书写是一致的,均为(Zangs dkar)

参考文献:

[1]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 .北京.语文出版社.1989

[2]叶拉太.吐蕃地名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2 231

[3] [4]毛尔盖·桑木旦藏族史.齐乐明镜[M].民族出版社.2014.6 151

[5]刘昫. 旧唐书卷一九六吐蕃传

[6]得荣·泽仁邓珠.藏族通史吉祥宝瓶[M].西藏人民出版社2001.8 92

[7]赞拉·阿旺、多尔吉、红音编著.嘉绒藏族研究资料汇编.中国藏学出版社.2003.7

[8]朱林.画说西藏[M].西藏人民出版社.2001.11. 157-158

本文系西南民族大学2019创新型科研项目之硕士研究生一般项目成果,项目编号:CX2019SP251

作者简介:

泽旦尼美,男,藏族,四川红原县人,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藏学。

猜你喜欢

噶尔安多戍边
安多“南木特”藏戏研究文献综述
一个精神行者的感知和领悟——关于梅卓散文集《走马安多》的一种解读
给戍边烈士的一封信
浅析青海安多藏语影视译制网系统
安多藏戏表演的审美特征及其传承
戍边壮士歌
喀什噶尔河流域防洪工程现状及措施探讨
戍边追梦
美丽的喀什噶尔姑娘
喀什噶尔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