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地区低段学生突破汉语言关的有效策略
2019-10-21加斯双叶
加斯双叶
摘要:如何突破汉语关已经成为诸多少数民族地区重要课题,本文从汉语言关现状、指导思想、遵循的五项原则、教学模式的创新等方面进行可行性分析,探究民族地区低段学生突破汉语言关的有效策略,提高民族教育质量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民族地区;低段学生;汉语言关;策略探究
为深化民族教育改革和发展,进一步加快民族地区双语教学工作步伐,全面实施双语教学,提高民族学生汉语能力,为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发展奠定基础。
一、认识问题所在
人们一直在寻找一个答案,民族地区,特别是民族聚居教学质量为什么那么低。通过反复考查,最终找到了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教学用语障碍。民族学生学龄教育脱离母语,直接用汉语教学,这就造成语言障碍,使教学质量低下。学生在听不懂汉语的情况下学习汉语文,教师费尽心思,无论怎么讲,学生就是听不懂。学生虽然靠死记硬背记住了一些汉字,甚至有的学生能把所学课文全部背完,问其什么意思,不知所云,但不知其义,学生无法从音、形、意几个方面来学习汉字,学生学习成绩当然很难提高。导致民族地区教学质量低下,原因颇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语言障碍。实践证明,民族地区学生到了四年级后才能真正说简单的汉语。
二、明确指导思想
进一步完善民族教育体系,以促进民族地区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培养民族学生运用汉语交流能力为重点,全面遵循语言教学规律,寓双语教学于各项活动中,统筹安排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工作,促进双语育与义务教育协调发展,不断提高民族地区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双语人才夯实基础。
三、遵循五项原则
民族地区学生很容易对第二语言产生兴趣,但低段学生自控能力差,若遇到挫折或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时,也很容易对学习失去兴趣。同时,和母语学习一样,儿童语言认读能力的发展滞后于听说能力的发展。根据低段学生这一身心发展和学习特点,开展双语教学,打破语言障碍瓶颈。
(一)遵循快乐性原则。开展多样化的游戏活动,学习内容贴近民族地区儿童生活实际以保证有效性再现学习内容。
(二)遵循需求性原则。当汉语学习的内容与儿童生活密切相關,在交际中成为不可缺少的内容的时候,这种迫切的需求就会引起强烈的学习动机,产生学习的渴望。因此,创设与民族儿童生活需求直接联系的汉语学习情景。
(三)遵循刺激性原则。儿童第二语言的习得需要大量的、无处不在的听、说、读的多重语言的信息刺激。要求我们提供提供可以复现类似于第一语言习得的语言环境,并把它有机渗透于民族儿童的各项活动中。
(四)遵循规范性原则。儿童是通过模仿获得语言。要求教师所示范的语言要规范,提供给儿童的语言必须正确、清晰、自然。
(五)遵循听说为主原则。幼儿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此时学习任何一种语种,对语音的把握是纯正的,能辨别语音、语调上的细微差别,能准确模仿各种声音。因此,遵守儿童语音发展规律,就要强调听说领先、以听促说、听说结合的原则。
四、创新教学模式
学前两年:第一学年采用部分浸入式,第二学年采用完全浸入式。
早期部分浸入式双语教育是指在幼儿阶段部分地用第二语言(汉语)组织幼儿学习、生活、游戏活动。先用母语组织前半天的活动,实现母语先行,感知认知经验,获得必要的入学准备;另外半天用汉语组织活动,让幼儿完全“浸泡”在汉语的语言环境中。这时,汉语不仅是学习的内容,更是交流的工具。
必须充分体现第二语言(汉语)习得的无意识性。注重通过游戏和活动培养幼儿对第二语言的兴趣、听说能力,不要求书写和认读,以消除幼儿学习第二语言的紧张情绪和心理压力。学前双语教育策略必须与我国学前教育纲要中规定的“游戏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相一致。
在小学低段,除无法让学生理解的部分词语外,全部用普通话进行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汉语文能力。
五、实施有效策略
(一)规范办园体制,构建兼容并包的学前双语教育体系
语言环境是幼儿习得第二语言的重要因素,要在具有第二语言环境的乡镇,特别是在县城改扩建一批高水准的幼儿园,扩大幼儿园规模,吸纳民族聚居区进城务工子女,让他们与汉族幼儿混合按龄编班,在交往中自然习得汉语,也有利于儿童跨文化适应能力的培养,这样,可解决部分少数民族幼儿过汉语关的问题。
(二)采取多种途径,加快民族地区双语教师队伍建设
民族地区教学质量的提升,儿童能否过汉语关,师资是关键。师资是否充足和师资水平高低是影响幼儿教育质量的重要瓶颈。采用就地培养、招录、外出培训等多种途径创建一支双语教学理论扎实、教学技能过硬、素质较高的适合民族地方教育的教师队伍。
(三)广开思路,加强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研究
一是做到“走出去拿进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走出去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地区教育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为我们开展民族地区双语教育提供实践条件;二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是了解和掌握农村幼儿教育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强化指导力度。
(四)多方合作,选定开发适合民族地区儿童身心发展的多媒体教材
教材是影响教学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因素之一。民族地区开展学前双语教育,要充分考虑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在教材的选订、编写时一定要在思想上树立多民族的观念,策略上确立母语、认知经验先行。
(五)创设语言环境,开展多媒体教学
1、积极创设温馨的心理、物质和语言环境,为民族地区儿童提供必要的学习第二语言条件。儿童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通过活动、游戏、日常生活开展教学活动,使得儿童在真实的情景中习得第二语言。
2、多媒体是通过视觉和听觉感受相结合方法来培养学生活动第二语言的能力。其含义有二:一是采用多媒体教具,以视听为教学手段;二是听懂和理解语言材料建立在听完整的语言机构基础之上。
3、培养汉语学习习惯,形成汉语技巧,这是第一任务。因此训练时要做到语言与情景相结合,完成整体感知到个别训练的过程。其次是排除书面语和母语中介的干扰,让儿童养成用汉语进行思维的习惯。
4、创设汉语学习环境,开展多媒体教学,才能实现民族地区儿童“过汉语关”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木卡特斯·买买提, 帕哈尔丁·赛福丁. 浅谈低段小学汉语识字教学的有效策略[J]. 当代教研论丛, 2016(8).
[2]佚名. 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学策略分析[J]. 汉字文化, 2018, No.209(15):8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