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低段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探究
2015-06-17张雪萍
摘 要:主要探讨了农村低段学生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困境及改进措施。对农村低段语文教师“口语交际”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农村小学;低段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要求,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因此,口语交际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一个重要而崭新的课题。在教材中增添了口语交际训练项目,而且都配有具体、形象的情景组图,设计了提示或问题,为口语交际提供了很好的内容。
一、问题的提出
1.由于大多数农村孩子受环境(居住分散,自然条件闭塞,家庭成员文化素质不高等众多因素)影响,直到入学还是满嘴方言,存有闭塞和自卑心理,不敢与人大胆交流,这就给口语教学带来很大困难。
2.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口语交际”在农村学校实施的艰难。常有“死课”(不肯交际),“乱课”(游离目标)的情况出现。
二、如何改变现有的教学情况,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经过几年的学习、实践总结,我认为农村低段孩子口与交际的培养训练,应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1.消除心理与语言障碍,正确认识口语交际课的目的。由于农村自然条件的限制,使孩子存在一种胆怯和恐慌的心理状态。不敢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特别是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更怕说错话而引起同学的讥笑。而方言的大量使用也给学生的交际带来极大的阻碍。一部分学生在交际时出现了不会说的现象,致使说话时磕磕碰碰,词不达意。对于这种情况,我的做法是:
(1)耐心引导学生走出心理误区。鼓励学生克服自卑和怯懦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稍有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激励他们说话的欲望。对于普通话说得不准的问题,教师必须把发展、规范语言作为一项艰巨的任务,课内课外要求学生用普通话交流,养成用普通话说话的习惯,并帮助学生说准字音。在交际实践中规范语言,在互动中发展语言。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因此,要从说话能力上对学生指导、修正,并做好示范。
(2)利用课前三分钟说话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要求学生每节课前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或感兴趣的事用普通话说给同学们听,长此以往,既能锻炼学生说的能力,又能锻炼学生听的能力,为上好口语交际课奠定了良好的听说基础。
(3)使学生明确口语交际的重要作用及口语交际的方法。告诉学生口语交际就如同平时一样把自己所看到、听到和想到的,用语言表达出来。放松对口语交际的畏惧心理,把自己想说的话大胆地说出来。
2.创设情境,激发说话兴趣。常言道:“触景生情,以情动人。”只有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学生才能动之以情,学之有趣。在口语交际课上,设置一定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促使学生产生兴趣,激发说的欲望,培养爱说的习惯,老师再稍加点拨,就会使学生很容易说出自己心中要说的话,从而为口语交际消除障碍,达到预期的效果。
3.实物展示,激发交流动机。形象直观的实物展示,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易于学生观察,容易把学生带到情境中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到口语交际训练中。如《爱吃的水果》一课,我把葡萄、橘子、柿子、梨、苹果等农村学生常见水果放在果盘中,学生的视觉、知觉、味觉一下被唤醒,很快进入到交际情境中。
4.灵活方法,在实践中锻炼。生活才是大舞台,是口语交际的源泉。再现生活中的情景,让学生置身于生活实际去观察、说明,是增强学生体验,激发思维和口头表达的环境条件和动力。应让学生与家长、朋友、社会人进行互动、交流,在生活中与人交往。如,学习了《学会祝贺》就可以捕捉一些机会,去向亲朋好友、同学老师表示祝贺。在日常生活中,还存在大量的交际事件,每个事件都有着广泛的交际话题。我们应时刻鼓励、引导学生利用这些事件进行口语交际实践。
5.积极评价,激励交际信心。口语交际是一个多项互动过程,在互动中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能阐明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还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倾听能力和应对能力。既要专心致志地听人发言,明白对方说话的意图,捕捉说话者的观点,又要表达自己的看法。这一复杂的过程中,时刻需要老师关注过程、引导、激励。教师也要耐心倾听学生发言,不轻易打断学生思路,发现微小的进步及时肯定。如此细心呵护,便能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相互悦纳、团结协作的健康心理状态,使交际活动顺利进行。
总之,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生活是口语交际的源泉活水,口语交际的训练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善于抓住训练点,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创造宽松愉悦的交际环境,采用灵活机动的形式组织教学,就能激发农村孩子的表达愿望、交际愿望,从而达到有效提高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王冬梅.逐渐培养小学低段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4(04).
作者简介:张雪萍,女,二级教师,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30余年,多次在县级教学大赛中获奖。
?誗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