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现场施工技术与现场管理方式探索
2019-10-21徐国书
徐国书
摘要:技术实施和管理工作是提升房屋建筑项目建设质量和效果的两项非常重要的指标。从现代的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实际出发,不同的施工环节在具体的技术应用类型和现场管理方式上,都是有所差别的。只有在不同的施工环节中针对具体的施工要求做好技术的控制和应用,才能发挥出相应技术在施工建设中的作用。而对于管理工作而言,其是贯穿于整个施工建设系统内部的一项重要工作。现场管理方式,决定了管理工作开展的效果,并且也能够起到辅助提升工程建设规范性和质量的作用。本文针对具体的现场施工技术和管理方式进行研究和阐述。
关键词:房屋建筑;现场施工技术;现场管理
一、建筑施工现场的技术类型分析
施工技术的应用是支持整个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开展和实施的重要条件。根据不同的施工环节和施工技术应用条件,其所需要应用的具体施工技术类型也有所差异。下文首先针对具体的施工技术类型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基坑支护技术
从现阶段的房屋建筑工程的实际出发,这里所探讨的基坑支护技术,主要是指深基坑支护技术,在具体的支护技术应用中,包括了土方开挖环节、止水帷幕建设环节等,在现场施工技术的应用中,需要结合具体的房屋建筑工程的建设效果和建设要求,按照既定的施工流程和方法完成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实施和操作,从而为房屋建筑施工项目的基础质量做好把关[1]。在这一施工技术的应用中,还应当注意技术本身的创新和完善,确保深基坑支护取得具体房屋建筑项目既定的支护效果。
(二)混凝土原材料的浇筑技术
现代的房屋工程建筑中,混凝土是应用广泛性最强的一种类型的技术。为了取得更好的混凝土原材料施工效果,需要在其浇筑环节和振捣环节加强技术实施的规范性和有效性的控制。其中,浇筑环节的控制要点在于,注意充分考虑混凝土原材料本身的性质,在温度、湿度等外部环境指标的控制中注重考虑混凝土原材料本身的性质和对这方面因素的需求,把握好浇筑力度和浇筑时机。而从振捣工作的开展角度上来说,一方面,施工技术人员应当针对振捣施工的设备选用、振捣操作进行全面的控制[2]。另外,还应当对振捣操作的效果做好检验和优化调整工作,确保这一施工环节的质量。
(三)钢结构的施工技术
钢结构是房屋建筑施工项目中核心的一种结构类型,钢结构施工,包括了钢筋原材料的选择,钢筋原材料在施工中的防火、防腐蚀效果的控制以及钢筋绑扎和结构搭建工作。从具体的施工技术角度分析,关于防火和防腐蚀效果方面,施工技术人员应当保障相应的防护措施采取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并且在钢筋绑扎的环节中,保障其细节性和稳固性效果,保证房屋建筑项目中的钢结构搭建取得良好的效果,提高整体建筑框架结构的质量。
(四)梁结构以及柱和板的综合施工技术
这三种类型的结构,都是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在建设中起到衔接性作用的结构和技术类型。关系到整个工程建设衔接结构的质量和稳定性。这三种结构在具体的房屋建筑工程中,属于起到衔接作用的关键性结构,并且还存在混合衔接施工的可能性,因此,需要施工人员具备综合性的施工观念和技术,提升施工技术应用的效果。
二、现场管理方式的阐述
各种类型的技术应用,实际上也需要通过管理和组织的方式达到良好的效果。现场管理,是一种区别于宏观的管理方式的工程管理模式,下文从现场管理工作的几方面主要内容入手,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做好现场环境条件的前期勘察
房屋建筑施工项目的施工条件和环境,会影响到整个建筑项目实施的效果,一旦由于地质或外部环境因素引发对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影响,则有可能直接威胁到项目的顺利推进和开展。因此,管理工作人员应当针对施工现场的环境条件做好前期的检验和勘察工作,一方面从地质环境入手做好勘察,另一方面,也需要结合具体的工程建设计划,对于施工项目的具体开展可行性进行确认。最后,现场的勘察工作,也是为了降低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在建设中可能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的发生几率,实践降低建筑工程项目环境污染的现代建筑项目开展要求。
(二)做好施工现场的原材料控制和管理
这一点主要是指,从原材料本身的质量入手,管理人员应当做好控制和把关。一方面,管理人员可以在原材料的初步采购环节中积极参与和监督,确保所有施工建设中所应用的原材料都具备稳定的质量水平,且同时兼顾较高的市场性价比。另外,对于即将进入施工现场进行应用的原材料,管理人员一方面应当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做好大批量原材料的堆放和管理工作,避免原材料发生污染、锈蚀等问题。另一方面,在关键性原材料投入应用前,管理人员应当重视针对这部分原材料的抽样检查工作,确保其大批量投入应用后的实际效果。
(三)做好各项施工技术的现场管理
上文已经提到,具体的施工技术具有复杂性和专业性较强的特点。作为管理人员来讲,要想通过现场管理发现施工技术应用和实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就应当首先对不同类型的施工技术进行全面准确的了解。从而在管理过程中参照自身所掌握的技术规范检验不同技术类型在实施中的准确性,实现针对施工技术的科学管理。
(四)建立宏观的管理系统和机制
这一點是独立从建筑工程管理的角度进行讨论的。从现阶段建筑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具体内容上来讲,目前的工程项目在复杂性和建筑应用的先进性上都提出了非常高的具体要求。只有在施工建设的具体环节中做好全面的管理和控制,才能达到优化建筑施工建设管理效果的目的。从具体的管理手段的角度分析,可知宏观上的管理制度体系和平台体系,是宏观管理工作得以落实的重要条件。因此,管理人员还可以借助先进的施工建设与管理系统或者应用创新性的管理模式,达到建立管理系统,完善管理机制的目的。
三、结束语
总的来讲,房屋建筑工程在现代的建设背景下,无论是建设质量和建设应用中的功能性要求上,都是相对较高的。这就意味着相应的施工技术的应用和管理工作的开展,也要达到与之匹配的程度。因此,无论是具体的施工人员还是担任管理工作责任的工作人员,都应当重视个人的工作内容,实现各个环节和不同管理范围的切实有效管理和控制,优化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本身的建设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扬,李童.房屋建筑现场施工技术与现场标准化管理方式[J].中国标准化,2017(20).
[2]兰学武.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工作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25):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