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高频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的系统评价
2019-10-21张剑坤
张剑坤
【摘 要】目的:评价经鼻高频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采用经鼻高频通气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MAP、呼气峰压、血氧分压、二氧化碳、有效率、死亡率、撤机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采用经鼻高频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较好。
关键词:经鼻高频通气,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效果
【关键词】鼻腔高频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7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9-0061-01
Effect of transnasal high frequency ventilation on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Zhang Jiankun
(The Central Hospital of Mianyang City Sichuan Mianyang 621000)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nasal high frequency venti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Method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nasal high-frequency ventilation.Resul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Conclusion: Nasal high frequency ventilation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Key words】nasal high frequency ventilation therapy;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therapeutic effect observation
前言:
呼吸窘迫綜合征为新生儿常见病,患儿症状以呼吸困难为主,如未及早治疗,易导致各器官与组织供氧不足,对患儿预后的改善不利。发病后,给予常规机械通气(CMV)治疗,可有效减轻病情。有研究指出,将经鼻高频通气治疗方法应用到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效果更佳。为改善患儿的预后,本文于本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中,随机选取58例作为样本,阐述了经鼻高频通气的方法,观察了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29例)性别:男/女=15/14,胎龄(36±2)周,体重(2±0.4)kg。对照组(29例)性别:男/女=16/13,胎龄(35±2)周,体重(2±0.5)kg。两组患儿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标准
(1)患儿均已确诊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患儿无机械通气禁忌症。(3)无先天性疾病。(4)无其他系统重大疾病。(5)家长知情同意。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机械通气治疗:(1)FiO2=0.6,吸气峰压=20~25cmH2O,呼气末正压=4~5cmH2O,呼吸频率=40~60次/min。(2)治疗期间,需对FiO2及呼气末正压进行控制,维持氧合,改善治疗效果。治疗
观察组采用经鼻高频通气治疗,方法如下:(1)预调:启动HFV,频率为10~12Hz,FiO2与常规机械通气时一致,呼吸频率=10次/min,吸气峰压=1~2cmH2O,流量=10L/min,增加振幅,以能够看见及触摸胸口振动为准。(2)调节:将PaO2调整至50~90mmHg,并调节振幅,使PCO2为35~50mmHg,频率不变。(3)撤机:如患儿病情稳定,可首先将FiO2降低至0.6以下,继而逐渐降低振幅,并改为间歇指令通气模式,至撤机。(4)监护:机械通气期间,需严密监测患儿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开始给予机械通气时,应2h进行一次血气分析。当病情稳定后,需4~8h进行一次血气分析。更改为间隙指令通气模式后,应2~4h检查一次X线胸片,后将检查频率更改为1次/d。
1.4 观察指标
(1)观察患儿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包括MAP、呼气峰压、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共4项指标。(2)观察患儿的治疗情况,包括治疗有效率、死亡率、撤机时间、住院时间4项指标。(3)观察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颅内出血、气漏、腹胀、二氧化碳潴留共4项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
观察组治疗前MAP(16±1)cmH2O、呼气峰压(27±3)cmH2O、血氧分压(51±3)mmHg、二氧化碳分压(71±2)mmHg,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MAP(10±2)cmH2O、呼气峰压(22±1)cmH2O、血氧分压(86±5)mmHg、二氧化碳分压(48±3)mmHg,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2.2 患儿的治疗情况
通过对两组患儿治疗情况的观察发现:(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28/29)、死亡率3%(1/29)、撤机时间(70±4)h、住院时间(6±1)d。(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69%(20/29)、死亡率21%(9/29)、撤机时间(89±8)h、住院时间(9±1)d。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
2.3 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
通过对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的观察发现:(1)观察组患儿颅内出血率为0(0/29)、气漏率为0(0/29)、腹胀率3%(1/29)、二氧化碳潴留为0(0/29)。(2)对照组患儿颅内出血率为3%(1/29)、气漏率为3%(1/29)、腹胀率14%(4/29)、二氧化碳潴留为3%(1/29)。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3.1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常规机械通气方法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方法,以机械通气为主。给予常规机械通气,虽可减轻病情,但难以根据患儿的病情,对各项参数进行调整,且通气频率较低[1]。受上述因素的影响,部分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采用该方法治疗难以奏效,患儿死亡率较高[2]。本文研究发现,采用常规机械通气方法治疗疾病,患儿治疗后MAP(14±2)cmH2O、呼气峰压(24±2)cmH2O、血氧分压(68±4)mmHg、二氧化碳分压(57±8)mmHg,与治疗前相比,患儿通气状况显著改善(P<0.05),提示病情有所缓解。通过对治疗情况的观察发现,本组患儿治疗有效率69%(20/29)、死亡率21%(9/29)、撤机时间(89±8)h、住院时间(9±1)d,上述数据表明,本组患儿的预后有待改善,撤机及住院时间有待缩短。通过对并发症发生率的觀察发现,本组患儿颅内出血率为3%(1/29)、气漏率为3%(1/29)、腹胀率14%(4/29)、二氧化碳潴留率为3%(1/29),提示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有待降低。
3.2 经鼻高频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
为进一步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儿的预后,本院将经鼻高频通气应用到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常规机械通气方法相比,给予经鼻高频通气,可根据患儿的病情,对各项参数进行调整,提高机械通气的安全性。给予经鼻高频通气后,患儿的肺部可有效扩张,达到预防肺不张的目的,且可避免肺部过度扩张影响心输出量。治疗期间,临床可对患儿的血气情况、肺部情况进行监测[3]。当患儿病情出现异常时,可被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使疾病治疗的安全性得以提升,改善预后。本文研究发现,给予经鼻高频通气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MAP(10±2)cmH2O、呼气峰压(22±1)cmH2O、血氧分压(86±5)mmHg、二氧化碳分压(48±3)mmHg,与治疗前相比,患儿的通气状况明显改善。与给予常规机械通气治疗相比,患儿通气状况改善幅度更大,优势显著。通过对患儿治疗情况的观察发现,本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治疗有效率97%(28/29)、死亡率3%(1/29)、撤机时间(70±4)h、住院时间(6±1)d,与给予常规机械通气治疗者相比,患儿治疗效果更佳,病情好转速度更快,优势显著。通过对患儿并发症发生率的观察发现,本组患儿颅内出血率为0(0/29)、气漏率为0(0/29)、腹胀率3%(1/29)、二氧化碳潴留率为0(0/29),与未给予经鼻高频通气治疗者相比,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强(P<0.05)。张会敏[4]在研究中指出,给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经鼻高频通气治疗,可将有效率自82%提升至96%,将患儿的死亡率自16%降低至1%。该学者的研究成果,与本文基本一致,均证实了经鼻高频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良好疗效。但值得注意的是,治疗期间,临床需加强对患儿的气道管理。
综上所述,采用经鼻高频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能够有效改善通气状况,减轻呼吸困难症状,缩短通气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患儿的死亡率,且能够减少颅内出血、腹胀等并发症,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黄方,刘小辉.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9(06):1023-1025.
[2] 杜华.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9(10):1807-1808.
[3] 王胜.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猪肺磷脂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9,51(03):302.
[4] 张会敏.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9(05):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