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柏拉图《理想国》中“城邦的正义”

2019-10-21吴奇

西部论丛 2019年28期
关键词:城邦理想国幸福

摘 要:正义对于人类的社会而言,似乎是从人类社会诞生之初就产生了。在当代社会中,正义与公平、自由、平等、民主、法治一起共同成為维护社会发展的核心价值观。然而柏拉图在理想国中通过苏格拉底之口阐述的正义观,虽然其根本目的都在于为了使所有人的生活更加美好,但是其与现代人所讲的似乎并不相同。其所倡导的更多的是一种“城邦的正义”,即通过对城邦成员依据其天生的品质,划分成统治者、卫士、农民和手工业者,并以相应的制度确保每一阶级成员职业的固定化,每个人应该满足于各自的工作,从而使真正的有才能的人(哲学家)来管理城邦,因为他是唯一能够把经验和智性结合在一起的人,所以是最有资格做出评判的人。最后,柏拉图通过建构灵魂的不死不灭观念,用来说明对正义之人和不正义之人的奖惩,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正义观。

关键词:正义;城邦;幸福

人类的文明是经历过几千年积淀而成的,人们现在对于自身和外在事物的认识要依据过去的认识,不论过去的认识在现在看来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因为只要其发生过、出现过,不管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都必然会影响到现在。正义作为现代社会中一种公认的社会价值观与公平、自由、平等、民主、法治一起构成了人们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在西方社会中,其含义及相应制度的形成与两千多年前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Socrates)、柏拉图(Plauts)、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等思想家的思想理论有着密切关系,尤其是柏拉图的《理想国》,较为详细地讨论了何为正义、如何实现正义、正义与城邦制度的关系等。

一、 柏拉图与理想国

其一, 柏拉图(约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原名为亚里斯多克勒斯(Aristokles),后来因为他强壮的身躯而被称为柏拉图(在希腊语中Platus一词是‘平坦、宽阔的意思)”[1],出生于雅典的一个贵族家庭,其父亲和母亲的祖辈都很显赫。其自幼接受过那个时代年轻人的那种体力和智力方面的教育。在他二十岁的时候(约公元前407年),柏拉图开始了与其老师苏格拉底(约60岁时)的八年学习生活,从而受到了苏格拉底哲学思想的深厚影响,继承了其渊博的知识。但是,公元前309年,一个事件的发生深深的影响了柏拉图,尤其是其政治思想的转变——对雅典民主制的反思,即苏格拉底被指控腐蚀年轻人和不信奉本国的神灵,而被判处死刑,最终苏格拉底拒绝逃走,而选择服毒自尽。“柏拉图在《费多》一书中对此作了记述,他认为:‘这桩轰动一时的冤案是一次典型的不公正行为,一切哲学家都应努力反对此类事件的重演。”[2](p2)受此事件的影响,柏拉图,先后到麦加拉、非洲、西西里、叙拉古等地进行避难和游历,甚至还曾被当作奴隶卖掉过;在约公元前387年,他重新回到了雅典,并在阿卡德摩(Academus)创办了第一所大学性质的哲学学院——学园,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的Academy(学园、研究院)一词即源于此。柏拉图也因此与其老师苏格拉底和其学生亚里士多德共同被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

其二,《理想国》是柏拉图在其学园创立之后写的,那时他大概是在40岁左右,在经历了年轻时的良好教育和遭遇到现实中的种种挫折之后,尤其是其老师之死,对其产生的困扰,即苏格拉底传授美德并以身作则,招来的却是敌意和诽谤,控告他的人指控他蔑视守教,败坏青年。为什么雅典城邦对于自己最好的公民竟能如此忘恩负义!为什么错误的言辞比正确的言辞更令人信服?这就是柏拉图思考的问题,这一问题使柏拉图逐步把人的教育和城邦的组织管理作为哲学的中心问题。苏格拉底被处死所揭示城邦的不公正所造成的悲剧性。《理想国》本身具有的“双重标题——‘国家(πολιτεια,或者是拉丁文里的respublica;这是通行的说法),‘或论正义,虽然有这双重的标题,但不能认为它是关于政治科学或是法理学的论著,它二者兼具,但又不止于此,是关于人的完整哲学的一种尝试。”[3](p204)

二、 城邦的正义

其一,正义与城邦正义

“正义也称‘公正,对政治、经济、法律、道德等领域中的是非、善恶的一种道德认识和价值评价。作为道德范畴,既指符合一定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又主要指处理人际关系和利益分配的一种原则,即一视同仁和得所当得。”[4](p1950)所以,其可以说是与人类社会相伴而生的,因为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需要正义来维护好人与人之间的合理关系,从而确保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在阶级社会中公正观念具有阶级性‘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公正认为奴隶制度是公平的,1789年资产者阶级的公平观则要求废除被宣布为不公平的封建制度。......所以,关于永恒公平的观念不仅因时因地而变,甚至也因人而异”[4](p1951)。柏拉图在《理想国》中通篇都在讨论正义,对于“正义”一词的理解,与现在却有着区别。在现代西方社会有关正义的观点中,“美国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出的两项基本原则。第一条:每个人都对最广泛而完整的平等的基本自由体系拥有平等的权利,这一基本自由体系是与适合于所有人的基本自由体系相容的”。[5](p150)这样,在现代西方社会中,正义与公平、自由、平等、民主、法治一起共同成为维护社会发展的核心价值观。

其二, 城邦的正义。

在《理想国》中的正义似乎是一种依据对城邦的理性分析,构成对未来的美好的符合城邦公民利益的想象或希望。

第一, 正义的两个争论。

虽然,其通篇都是在讨论什么是正义,但是在书中,这一话题却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发生的,是他在和格劳孔一起去参加敬拜女神的本迪斯节日,偶然遇到玻勒马库斯,并被邀请留下来去他家之后,在与其父亲卢发凯斯关于人年老后如何才能过的安逸、幸福的话题,及其与生活态度、心态、财富和正义的关系,因而苏格拉底关于正义的话题便被正式的展开了。首先,他在回答玻勒马库斯关于“正义在于帮助他的朋友并损害他的敌人”[6](p10)的观点时,引导出分论点“当某事物被使用的时候,正义就没用,而某事物不被使用的时候,正义才有用”,从而产生了一个矛盾——“如果一个正义的人是善于保管钱财的,所以他就也是善于盗窃钱财的”[6](p10);同时,从如何确定“朋友(好人)”与“敌人(坏人)”的不确定中,产生了矛盾,进而通过类比得出,正义之人不可能使得他人变得不正义,好人不能用他们的德行从而使人变坏,来说明损害“敌人”的错误之处。其次,在塞拉西马库斯的关于“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6](p16)的辩论中,从医术、航海术、马术对于其服务对象利益的增益中类比出“知识以分科所考虑或规定的,不是强者的利益,而是臣服于强者的弱者的利益。”[6](p20)在讨论不正义的人比正义的人更加幸福的辩论时,塞拉西马库斯认为不正义是正确的判断,正义是“纯粹的头脑简单”,罪恶的生活要比正直的生活要好,认为不正义的人是博学的人是既聪明又好的人;苏格拉底将塞拉西马库斯的观点引导至从聪明又好的人不会想胜过和他相当的人,从而产生了与塞拉西马库斯的认为不正义之人的实际行为相矛盾——想胜过所有人,进而又论证了正义对于城邦保持住其强大和稳定的作用,因为不正义会造成城邦公民之间的相互冲突、仇恨和对立,而正义的行为有助于知识和友谊。同时,诸神是正义的,所以不正义的人是诸神的敌人,而正义的人则受诸神的喜爱。最后,苏格拉底通过马、眼睛、耳朵的本质和功能的类比得出正义是一种善的精神状态,而不正义则是一种恶的精神状态,从而论证得出正义之人是快乐的,而不正义之人是不快乐的。

第二,“城邦是大写的人”是对城邦正义的最好诠释。

如果有两个同样的字,一个用大號字体写,另一个用小号字体写,那么我们理所当然的会较容易先看大的,苏格拉底用这个比喻来解释城邦即为大写的人,要理解正义与不正义的本质,需要先从较容易辨别的入手,即城邦的正义。他首先构建了一个城邦,由农民、手工业者、商人组成,他们通过各自的劳动,互相提供生存所需的食物、住房、衣服、鞋子等基本的生活资料,他认为这是处于健康状态的真正的城邦,但被格劳孔称为是“为猪设计一个城邦”[6](p53),因为其缺乏满足人更高层次需求的物品,如各种香料、首饰、家具等,所以城邦就必须要扩大规模,产生了许多新的与城邦的基本需求无关的职业,那么对各种资源的要求就会增加,而原来的土地已经无法满足,只能够对临邦进行掠夺,因此就需要卫士来保卫城邦,而因为“一个人精通多个专业领域是不可能的”[6](p55)。所以,必须要分派专门的人来进行训练,以使其“拥有哲学家对知识的热爱,具有激情,步伐敏捷并且强壮。”[6](p58)

对于如何进行分工,则是依据“神在塑造他们的时候掺进了黄金,使他们成为统治者,这就是统治者享有特权的原因,当他在塑造助手的时候掺进了白银,在塑造农民和其他工匠的时候掺进了铁和铜”[6](p100)。因此,城邦被分成金、银、铁和铜组成的这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哲学家或者拥有哲学家品质的统治者,第二等级是卫士,第三等级则是农民和手工业者。而为了确保这一原则得到切实执行,所以就必须对公民的后代也严格依据其品质进行相应的分工,而避免感情上的困难,“因为神谕昭示:含有铜或铁的人成了卫士,则城邦既要毁灭。”[6](p100)

三、如何实现城邦的正义

正如上所说,维护城邦的正义关键在于由优秀的人来掌管城邦的事务,其他各阶级的人各司其职,并且保证他们的后代也能够严格按照这一原则进行职业选择。这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实现:

其一,教育是城邦正义的基本实现方式

苏格拉底提出为了确保城邦公民各阶级所应具有的品质,就要通过教育的培养,他认为教育分为心灵的文艺学习和身体的锻炼,并且前者应该在后者之前进行教育。而心灵的文艺教育主要目的在于培养一个良好的心灵,因为“韵律与声比其他任何东西都能更深刻地感发人的心灵,而且也比其他任何东西具有更强大的心灵影响力量,并能够在其训练中带来优美雅致的风度。”“一种恰当适宜的文艺教育,能够使一个人在事物的结构或性质中,可以非常快速地察觉瑕疵与缺陷”。[6](p84)所以,我们应该将一切美好的事物教给孩子们,帮助他们从小形成一个具有美德的心灵,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但是,由于孩子对于事物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因此我们必须要对教育的内容进行控制和审查,比如要避免把那些关于诸神相互斗争、谋算和打斗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而要确保“说出来的任何话和创作出来的任何作品,都必须符合这条原则,即神不是一切事情的原因,而只是好事的原因。”[6](p63)以及“诸神不是会变形的魔术师并且不会用他们欺骗性的言行来误导我们”[6](p67),从而让孩子们从小就产生对诸神的敬畏、对父母的尊敬和相互之间的友谊。还要教育他们学会自制而勇敢。在心灵中理智的教育完成之后,还要对其进行身体的锻炼,以提高他们的勇气和激情。

其关于教育的理论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希望能够培养出理想中的卫士应该具有的素质。而其认为最为重要的,是对哲学的学习,“因为哲学家是唯一的能够把经验和智性结合在一起的人,所以最有资格做出评判。”[6](p279)

其二,消解家庭制度是城邦正义的核心

苏格拉底所构建的正义的城邦的关键在于组建城邦的卫士,为了确保卫士保持其品质,就要使其能够抵挡住诱惑,任何的腐败都要被排除掉,应该牢记对于自身的信念,只追求最好地顾及城邦利益的事业。那么,除了教育和给他们以至高的荣誉之外,不应该使其拥有任何的财产,他们住的房子是公共的,吃的食物和其他所有物品都由农民和手工业者们提供,但是他们不能够拥有任何的私人财产,这样就能够避免因为财富而使他们产生贪欲,从而失去自制,丧失掉其优秀的品质,也就无法完成守卫城邦的使命。

那么,同样的问题在于如何确保他们的后代也能够按照这一原则行事,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共子共妻制”,一方面女性也可以和男性一样成为城邦的卫士,另一方面选择那些最优秀的男人和女人之间进行婚姻,从而保证第二代群体的尽可能优秀。但是,这种婚姻并不是固定的和长久的,而是一次性的;生出来的孩子也是由集体来抚养,从而使每个人都有无数的孩子,却又都不知道谁是自己的后代。这样其实是试图以一种改良的群婚方式,通过将家庭进行解体,从而破坏私有制,最终避免卫士因关注个人的利益而放弃了对城邦公共的正义的维护。

其三,灵魂说是城邦正义的终极

最后,苏格拉底提出了灵魂不死不灭的观点,并借助厄尔的故事,描述了一个人死之后灵魂所要接受的审判,即生前好的人就通过洞口进入天上。生前作恶的人,将只能够到地下,对于生前所犯罪行进行十倍的惩罚。“因此,如果一个正义之人看上去不好,那么我们一定要认为他的贫困、疾病或别的什么最终会有益于他,无论这是发生在他生前还是死后。关键是诸神绝不会忽视任何愿意投身于成为正义,并且通过尽人力所及地实践美德以使自己接近于神的人”[6](p314)。所以,柏拉图在《理想国》最后提出灵魂的观念,主要的是想构建一个完整的正义体系,从而也为其道德的观点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理想国》作为柏拉图借助其老师苏格拉底之口而写的一篇著作,其所讨论的虽然主要是城邦的正义,但是其所关心的主要还是关于人的哲学问题。对于这本书的意义,“正如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所说的那样,这本书凝聚了柏拉图最远大的理想和最全面的尝试‘追本溯源/用行动和思想来考虑每件事”。[7](p7)同时,书中内容的丰富,也可以使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如关于形而上学的善的理念的统一、教育的讨论、政治制度的研究等等,对西方社会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柏拉图”,http://baike.baidu.com/subview/996/11214863.htm?fr=aladdin2014.

[2] [法]让.布兰.我知道什么?柏拉图及其学园[M].杨国政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3] [英]巴克.希腊政治理论[M].卢华萍译.长春:长春人民出版社,2003.

[4] 冯契主编.哲学大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

[5] 大辞海-政治学·社会学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6] [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M].庞爔春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7] [英]Harry Eyres.柏拉图与理想国[M].毛羽,赵廷译.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吴奇(1988—),男,汉族,上海人,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学历,助教,研究方向:政治学。

猜你喜欢

城邦理想国幸福
理想国叠影之魅
大理:梦游理想国
古代雅典经济责任审计探微
学习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城邦与公民思想及启示
论《理想国》中的城邦正义
“幸福”之下,真实的不丹
名创优品的“理想国”
为了“幸福”的母亲
大理,抵达自由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