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在高龄髋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2019-10-21蔡定浩

医疗装备 2019年19期
关键词:腰丛髋部硬膜外

蔡定浩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中医院 (江西南昌 330100)

下肢手术类型较多,包括糖尿病足手术、动脉血栓手术、股动脉瘤手术等,且高龄患者较为常见。当前,临床上危重或高龄患者实施下肢手术时,麻醉管理具有一定难度。髋部手术患者通常存在呼吸系统疾病及循环系统疾病,围手术期容易出现器官失代偿,具有较高的麻醉风险。因此医师应选择正确麻醉方法,以提升术后恢复速度,减轻对患者全身状况的影响。本研究探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在高龄髋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中医院行单侧下肢手术的40例高龄患者,根据抽签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试验组男15例,女5例;年龄62~92岁,平均(70.56±1.68)岁。对照组男14例,女6例;年龄60~90岁,平均(70.52±1.5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穿刺点为L1-2或L2-3,实施硬膜外穿刺置管,试验剂量无异常后使用1.5%利多卡因注射液[黑龙江哈尔滨医大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4772;规格5 ml(盐酸利多卡因40 mg,薄荷脑6.5 mg)]进行维持。

试验组于神经刺激仪(德国贝朗公司,BL-4894235N型)定位下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开放静脉,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予以患者1~2 mg咪达唑仑注射液(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037;规格2 ml:2 mg) 及0.025~0.05 mg 芬 太尼注射液[宜 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30199;规格2 mg(以C20H28N2O5计)],并予以患者吸氧治疗,密切监测患者呼吸情况;神经刺激初始电流为1 mA,神经刺激器频率为1 Hz;将脊柱棘突连线交点及髂嵴最高点连线作为腰丛阻滞穿刺点,阻滞侧旁开4.5 cm;于股骨大转子到髂后上棘连线中点做一向下的垂线作为坐骨神经穿刺点,将骶髂关节、股骨大转子及骶裂孔3点做标记,在前两者连线中点做垂直线,与后两者连线交点作为坐骨神经阻滞穿刺点;神经刺激电流从1 mA减至0.3 mA时,相应肌群仍有收缩,回抽无血后提供药物注入。

1.3 临床评价

(1)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包括镇痛维持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麻醉阻滞完成时间。(2)比较两组低血压、面色潮红、药物疹、神经损伤、腰痛等麻醉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

试验组镇痛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阻滞完成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min,±s)

表1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min,±s)

组别 例数 镇痛维持时间 麻醉起效时间 麻醉阻滞完成时间试验组 20 770.66±50.35 8.22±1.24 12.03±1.32对照组 20 680.15±50.14 12.69±1.41 12.24±1.25 t 5.696 10.646 0.517 P 0.000 0.000 0.608

2.2 两组麻醉相关不良事件比较

试验组麻醉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麻醉相关不良事件比较[例(%)]

3 讨论

髋部骨折多见于老年群体,临床上通常对该病患者实施早期手术治疗,但长时间卧床可导致较多并发症,影响患者生命质量,因此患者应早期下床活动。既往临床上应用硬膜外麻醉实施髋部手术,但当患者存在韧带钙化、脊柱畸形、凝血功能障碍时,将增加穿刺难度,影响麻醉效果[1]。

高龄患者因为椎管内间隙变窄,实施硬膜外注射会增加药物扩散范围,造成大范围阻滞[2]。且实施硬膜外麻醉为节段性阻滞交感神经传出纤维,可增加下肢血管扩张情况。高龄患者通常合并较多疾病,器官功能降低,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可能出现硬膜外感染、硬膜外血肿、尿潴留、全脊髓麻醉、阻滞不全等情况,甚至在操作中损伤神经根,导致运动功能障碍及下肢感觉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3]。实施全身麻醉会对患者心脑血管产生较大刺激,且高龄患者如存在肺部疾病,其术后可能无法将气管顺利拔除,增加肺部感染率及患者经济压力。于神经刺激仪定位下实施外周神经阻滞,神经刺激仪通过对周围神经干进行刺激,使其所支配的神经收缩,同时麻醉医师可以准确定位,在目标神经干周围注入局部麻醉药物。该方法能够降低神经损伤率,提升穿刺成功率,减少传统神经阻滞的弊端[4]。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需要大量的药物实施局部麻醉,咪达唑仑及芬太尼对人体无明显不良影响,且作用时间长,镇痛效果显著,在外周神经阻滞中应用效果满意。且单侧下肢阻滞不会对患者呼吸功能造成影响,能够促进患者术后快速恢复[5]。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镇痛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阻滞完成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麻醉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高龄髋部手术患者于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麻醉起效时间短,镇痛维持时间久,且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腰丛髋部硬膜外
右美托咪定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胫腓骨骨折病人镇静效果及苏醒质量的影响观察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中级篇)
逍遥散加味降低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谵妄效果观察
探讨超声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危重患者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分析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
硬膜外注射脉络宁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