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艺术综合主题课程的建构与实践

2019-10-21

上海课程教学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戏剧特色素养

◎ 肖 英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高级中学历经近百年的沧桑浮沉,从1925年的培成女中到1958年的培进中学,再到2004年静安区人民政府与上海戏剧学院签约联合办学,正式更名为“上海戏剧学院附属高级中学”(以下简称“上戏附中”)。

在学校特色之路的探索过程中,我们专注戏剧艺术教育,深挖戏剧艺术的育人价值;通过打造“全息剧场”,构建全方位戏剧艺术育人空间,在个性化3D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学科融合、经历体验与资源拓展等途径,开发上戏附中艺术综合主题课程。

我校艺术综合主题课程的内涵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聚焦中心主题——戏剧艺术。戏剧是集语言艺术、声乐、舞台美术、写作、表演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态。戏剧艺术具有无穷的魅力,可以培养高感性的人才,能够锻炼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执行能力、组织能力,能够提升想象力、创造力、合作力、鉴赏力和公众演说力。

二是注重模块重构和学科融合。针对当前艺术基础型课程的内容,我校依据学生的认知情况、艺术学科课程标准及教材内容,进行戏剧艺术的模块化教学,目的在于增强课程的体验性,提高学生的鉴赏力。而针对非艺术基础型学科,则通过将戏剧艺术与其他学科在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整合来实现,教师在教学中尝试将戏剧艺术核心理念(角色扮演、情境创设、经历体验、创造生成)与基础型课程的教学内容融合,运用戏剧教学法的七大技巧来激活基础型学科的教学,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与趣味性。

三是从艺术素养延伸至综合素养。艺术综合主题课程的开发和实践,其目的是着眼未来,关注综合素养。欧盟曾在2009—2010年发起了名为“戏剧对教育中核心能力促进”的国际项目,在欧洲12个国家,超过5000名青少儿参与研究。其跟踪调查数据表明:在111种戏剧活动中,参与过戏剧教育的孩子有22个方面的能力比没有参加过戏剧教育的孩子有显著的提高。其中这些突出的能力有:①更具创新开拓的精神;②更富有创意;③更自信、积极、阳光的个性;④更自如的交流能力;⑤更具同理心;⑥更擅长从不同角度看问题;⑦更有幽默感;⑧更能应对压力。

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艺术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学校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最主要的途径和内容。艺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目标,学校艺术教育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必须充分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和功能。”

一、艺术综合主题课程的建构基础

从2004年起,我们依托上海戏剧学院(以下简称“上戏”)优质的艺术教育资源,开设戏剧影视表演、戏剧影视文学、舞台美术设计三个专业。在艺术特色专业课程设置上,结合上戏艺术专业课程的设置,又分析了高中生艺术专业学习的特点,探索面向全体学生推广的艺术专业课程,开发了一系列艺术特色课程的教材。

在第一阶段的艺术专业课程设置基础上,从2007年起,对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进行梳理,探索专普两类学生和师资的融合,以“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和“特色课程专业化”为取向,初步形成戏剧艺术特色课程体系。

(一)三类课程梳理思路

1.国家课程校本化

在国家基础课程课堂教学中融入戏剧元素,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使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加强对学科知识的领悟,促进其创新意识培养。以教学案一体化为载体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符合学生特点的新型教学模式。

2.校本课程特色化

在对基础型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过程中,注重在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中凸显戏剧艺术特色,促进校本课程特色化。特色课程根据普通班和艺术班学生分别设置。除此之外,戏剧元素也被融入校本德育课程中,我们开展了“幸福之旅”系列德育活动。

3.特色课程专业化

为了打造更加专业的戏剧艺术特色课程,我们一方面从高校引入艺术专业教师和专业课程资源,另一方面大力培养我校特色课程专业教师,设计出更加符合高中学生发展的专业化特色课程。

(二)学校3D课程体系

自2015年起,在上海市新高考形势下,我校积极参与“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第二轮)”项目,倾全校之力,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为目的,基于学校戏剧艺术特色,整合国家三类课程,构建了个性化3D课程体系(见图1),并把它作为我校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基本形式。

1.定制课程

定制课程是指为全体学生量身定制的课程,其特点为定向、适切。针对高考科目,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分层走班授课;针对六选三课程,根据学生的选课情况分为合格考、等级考班,各类型的班级按照不同的教学要求授课;艺术专业学生的艺术课由以上戏教师为主体的专业教师团队为学生量身打造;幸福修养课程和幸福生涯课程是依据上戏附中普通班及各专业班级学生的不同特点为其量身定制的德育课程。

图1上戏附中3D课程图谱

2.菜单课程

菜单课程鼓励个体学生自主选择,其特点为多样、自主。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力求种类多样,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选择;体育专项课程通过学生问卷确定其需求,并结合学校戏剧艺术特色和场地条件,将体育课程分成若干专项,由学生自主选择,力求学生能在高中阶段掌握1—2项体育专项技能;幸福讲坛课程开放特定时空供学生在戏剧、文学、美术等领域自由选择主题进行微型讲座,学生也可自主选择作为主讲人还是听众;幸福主题课程则通过几大校园节日,在特定的时间段开发丰富多彩的活动供学生自主选择。

3.资源课程

资源课程注重整合各方资源,开放办学,将课程的时空外延扩大,将优质资源引进来,并带领师生走出去,其特点是开放、动态。文化名人进校园课程、高雅艺术进课堂以及幸福之旅课程皆具有这样的特点。

二、艺术综合主题课程的建构思路

作为一所戏剧艺术特色高中,在深入学习戏剧理论的基础上充分开展教学实践,学校以彰显“戏剧特色”、提升学生“艺术素养”为核心,在个性化3D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生发、进化,通过学科融合、经历体验与资源拓展,打造出上戏附中艺术综合主题课程。这一课程以个性化3D课程体系为支撑,并进一步探索定制课程、菜单课程和资源课程的戏剧艺术化实施。

(一)艺术综合主题课程之主体课程

艺术综合主题之主体课程含艺术专业课程、艺术基础课程、戏剧体验课程、高雅艺术进课堂课程四个部分,这也是艺术综合主题课程实施的主力课程。艺术专业课程和艺术基础课程分别面向艺术班和普通班学生开设,在艺术技能习得和艺术素养培育方面分别指向“上品”和“入格”的目标;而高雅艺术进课堂课程通过艺术鉴赏广度和深度的延展,丰富学生的艺术认知,进而促进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提升;菜单课程中的戏剧体验课程则通过戏剧游戏、剧本改编或原创、戏剧表演等戏剧实践切实提升学生的戏剧专业技能,升华其艺术认知,形成艺术思维,坚定艺术态度并进而形成高尚的艺术价值观。高雅艺术进课堂和戏剧体验课程皆面向全体学生(普通班和艺术班)开设,在课程实施中注重两类学生的互动和融通,在思维碰撞、共享和融合中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艺术综合主题课程之融入课程

艺术综合主题之融入课程含定制类的高考科目分层课程、合格考/等级考科目走班课程,菜单类的体育专项课程、幸福主题课程,资源类的幸福之旅课程、文化名人进校园课程。此类课程最重要的特点是“融入”了戏剧艺术元素,通过戏剧与学科教学及学校活动的融合使戏剧艺术融入上戏附中的血液中,从而使学校的课程与文化具有极强的戏剧艺术辨识度。

在国家课程实施中,学校注重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戏剧教学法,运用教育戏剧的七大技巧(角色扮演、教师入戏、建构空间、时空转换、论坛剧场、戏剧游戏、思路追踪)重构课堂,使戏剧艺术特色融于每一个基础学科,形成上戏附中独具特色的重角色、重体验、重合作、重生成的灵动课堂。这类基础型课程是学校课程的主阵地,在主阵地中加强戏剧元素的融入,对戏剧教育法进行实践与提炼,让课堂增效、增趣。

文化名人进校园课程则是对学生最具冲击力的课程。和名家面对面,听名家聊专业、话人生,名家的举手投足都让学生回味,“戏剧悟道,艺术修身”这句话一直鼓舞着我们。

(三)艺术综合主题课程之影响课程

在艺术综合主题课程里,还有一类课程不直接与戏剧艺术产生关联,但又持续地受到戏剧艺术的影响,我们称之为艺术综合主题影响课程。这类课程主要有菜单类的幸福讲坛课程和研究型课程、资源类的幸福之旅课程。由于戏剧艺术强大而持续的影响力,以学生微讲座为主要形式的幸福讲坛课程渐渐形成了戏文特色的“五班说”、美术特色的“艺客”、表演特色的“戏言”,这些微讲座与“学长归来”“对话学霸”“幸福讲坛”等一起,共同构建了幸福讲坛课程的基本形态;幸福讲坛课程让学生历练,学生的自信表达、组织号召、自主探究等多方面的才能得以凸显与提高。幸福之旅课程让学生从小课堂到大社会,从学期中到寒暑假,在时空拓展中开阔眼界、广泛涉猎、跨界思维、德艺兼修。

三、艺术综合主题课程的课程特点

(一)课程目标:跨领域、跨学科

目前《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高中课程设置了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这充分体现对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艺术综合主题课程虽然聚焦于戏剧艺术这一中心主题,但是并不局限于艺术这一学习领域。首先,艺术基础课通过模块化重构,实现了音乐、美术两个学科的融合;其次,我们借用戏剧教育技巧实现了与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等学习领域的融合,依托戏剧教育重体验、重合作、重综合的特点,提升国家基础型课程的教学实效性,最终服务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最后,学校研拓课和资源课的教师团队结合戏剧艺术特色,开发出了一系列具有普适性且极富戏剧艺术特色的课程。因此,在培养目标上,艺术综合主题课程是跨领域、跨学科的,它不仅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素养,还包括其他学科核心素养,最终致力于培养知行并举、德艺兼修、人格完善、乐观进取的高中毕业生。

(二)课程内容:综合性、开放性

综合性是戏剧的显著特征。戏剧是文学、美术、音乐和舞蹈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从戏剧艺术来看,一出戏的演出,首先要有剧本作为舞台演出的基础,还要有布景、道具、化妆、灯光、服装和效果,有的还要音乐伴奏,演员的形体动作要有舞蹈因素等。戏剧艺术的演绎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而课程是学生成长的沃土,学校的课程内容设计也很好地体现了综合性,艺术综合主题课程依托戏剧艺术的综合性和多样性,实现了戏剧教育技巧与基础型课程的显性融合和隐性渗透,每门基础型课程都有浓浓的戏剧味儿。学校拓展课中则专门开设了面向所有学生的戏剧体验课,在课程的实施中,戏文班的学生不局限于“写”,表演班的学生不局限于“演”,舞台美术班的学学也不局限于“画”,播音班的学生更不局限于“说”,大家在一起讨论构思、创作剧本、演绎故事。每个学生都有多重身份,既是导演又是演员还是编剧,有时候还是服化和场务。我校艺术综合主题课程还秉承开放的原则,实现学校小课程到社会大课堂的延伸,把学校作为平台,让一切有利于师生提升和发展的资源充分流动,将优质资源引进来,让学生走出去,开发了一系列资源课程。资源课程的种类也十分多元,既有针对艺术专业班学生的大师课,也有面向全体学生的百家讲坛,还有社会各界共同打造的精粹品牌课程——文化名人进校园和高雅艺术进课堂。学生在极富综合性和开放性的课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成长道路。

(三)课程实施:体验性、生成性

综合主题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其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它注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它坚持面向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它提升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和体验,谋求自我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艺术综合主题课程以戏剧艺术为核心,在学生综合掌握基本艺术知识及人文内涵的基础上,将观、演、赏、评结合起来融入课程教学中。首先,体验是课程实施的核心特征。我们倡导在丰富学生舞台角色体验和生活主体体验的过程中,激发情感,深化认知,从感官感觉等感性的角度到切身的体认体察,不仅“走心”,更做到“力行”。比如戏文专业的 艺术创想课,就是通过教师带领学生精读名著,引导学生进行相对应的生活实践体验,并通过自己的理解表演表现出来,以挖掘学生的内心情感、丰富而不受羁绊的想象力及各方面感知生活的能力。其次,生成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目标。体验激发学生主体性意识,更激发学生个性化思考,在高体验性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高度关注,全情投入,走心感受,用心思考,个性化思考经常呈井喷式表现。主体体验生成个性思考,个性思考生成个性表达。艺术创想课程就是从激发兴趣出发,让学生从主动创造意念、形象,构思直到一个成形的作品,最后让学到的知识在无声无息间流淌在学生的生命血液里。

(四)课程评价:动态性、多元性

综合主题课程的课程目标强调跨领域、跨学科,课程内容开放且综合,课程实施过程注重体验和生成,必然要求课程评价动态和多元。因此,学校关注每一位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变化与成长,每学期为学生提供学科成绩曲线图和雷达图,以期帮助他们更动态地分析自己的成长轨迹;定期为学生做创新素养测试,跟踪研究学校实施戏剧特色课程之后学生创新素养的反馈;学生毕业后的去向、对戏剧艺术的喜好程度也是检验高中三年课程的重要评价依据。这些课程的设置不仅影响学生三年时间,更能够让他们受益终生。在学习活动评价中,学校注重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既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等第,也关注他们在艺术、体育特长、科技创新领域的表现,每学年学校均会评选“艺术之星”“博览之星”“科技之星”“体育之星”“幸福小达人”等。学校还坚持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为每个学生建立“积分银行”。量化的积分不仅记录了学生的成长足迹,也反映出了学生的偏好和特长,为学生的综合评价提供了充分的数据支持。

猜你喜欢

戏剧特色素养
有趣的戏剧课
特色种植促增收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戏剧类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