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育人现状研究
2019-10-20盛正子
盛正子
课程思政是当下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就业指导课同样要进行思政融合,提高育人效果。目前民办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已经越来越受重视,本文拟通过对民办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现状调查与分析,提出课程内容改革建议,以改进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效果,更好地促进学生就业。
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发展迅速,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办、国办印发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这些文件,推动了各类应用型大学的发展。民办高校重视在应用方向的培养,同样,伴随着高就业压力,就业指导课、职业生涯规划课、创业指导课等类似的就业择业课程开始设置。但是,该课程本身尚处于摸索阶段,课程书本种类杂乱,没有比较权威的课本,各校基本会自选教材或自编材料进行教学。十九大召开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践行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当中的浪潮一阵一阵兴起,就业指导课也可以抓住此次契机,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就业指导课程当中,提高育人效果。
1 设置就业指导课程的必要性
1.1 帮助大学生找到个人定位,更好地完成学业
由于我国对于学生职业发展的培养比较晚,学生的职业探索期比欧美国家相对较晚,我们的大学生往往需要在大学的三、四年时间中,立刻定标找到自己的岗位,但是这些尝试是欧美国家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就已基本完成的内容。因此,在民办高校设立就业指导课,按照国家的方针、政策培养学生,帮助学生了解专业技能对今后就业的导向和作用,激励学生在校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多开拓视野。通过职业兴趣、能力测试明确个人今后职业发展方向。在校进行专业学习时,能够按照职业需求,认清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尽快地培养专业技能,满足今后的发展需要,甚至对个人学习专业进行调整或者补充,从思想、能力、心理等方面做好求职准备。
1.2 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引导学生掌握良好好的求职技巧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这就要求民办院校通过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了解、熟悉国家的就业指导方向,地区就业指导政策,引导学生把握好目前的就业形势和用人趋势,能够理智的分析岗位前景和发展方向,对个人发展有良好的预估。
就业指导课还会提供人事劳动关系、求职面试等与学生毕业后就职息息相关的知识、技巧,让学生在步入社会时能够从容不盲目,并且,在求职中找到满意且合适的岗位。
1.3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达到育人效果
由于我国学生职业探索期的滞后,大部分毕业生的第一份工作都找的比较匆忙,缺乏明确的目标,随之而来的职业道德问题也开始显现。毕业生往往在毕业后半年内就换工作,频繁跳槽,学生的就业心态不佳。
此外,在工作期间,学生所展现出来的职业素养还会影响到毕业院校的形象,充分展示出原来学校在育人方面所做的工作。职业素养不仅包含了职业工作能力,还包含了职业道德水准。在频繁爆发出职业道德操守丑闻的今天,我们尤为需要在就业指导课中加强对职业道德的教育,通过提升自我岗位的认同感,培养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接班人。
2 民办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现状
在不断普及高等教育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加,民办高校因为招录的学生普遍成绩不如同级别的公办院校学生,毕业生就业压力会更大。因此,在民办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就显得十分重要。就业指导课程的设置不仅仅为了指导学生就业,还同时会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终身奋斗目标。
2.1 课程设置的现状
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大学生职业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教高厅【2007】7号)明确规定,就业指导课是现阶段作为高校必修课或选修课开设,经过3-5年的完善后全部过渡到必修课。目前,各民办院校是将就业指导课列为必修课进行课程设置的。
但是,课程设置不够规范,多数处于边缘化,教学课时能有按照教学要求有所保证,教学时间则通常安排在晚上,或周五下午,占用部分学生的休息时间。且课程一般来说到大二、大三才开始开课,这就造成学生无法正确认识到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性,影响教学效果。
2.2 教学内容的现状
走访的几所高校均有就业指导课的教材,但教学使用的教材没有权威的版本,各校基本自己选取或编写。且市场上的教材在教学内容板块中大都缺乏思政教育,对于职业道德这块内容编写较少。教材更多地侧重于职业兴趣探索、求职简历、面试过程、人事劳动关系。这几块内容看似有用,但学生反映与专业脱节,实际使用到上课知识的情况很少。
2.3 师资力量的状况
由于民办院校教职工流动性本身就比较大,因此师资力量往往比较薄弱,一般会由辅导员、就业指导中心老师等教师兼职授课,并没有专职教师。对于教学很难深入研究,开展高水平的就业指导科研工作。此外,由于这些教师没有创业经验,因此,在上课过程中涉及到创业板块的东西,很难有丰富的教学素材,扩宽学生眼界。
3 提高民办高校就业指导课程育人效果的建议
3.1 提前课程设置时间
将课程提前至大一开始学习。学业是职业运用能力的基础,通过职业兴趣能力测试等工具,让学生更清楚的认识自我。进入民办高校的学生,普遍学习基础较差,通过自我分析,能更清楚地获得自己的定位,使学习更有针对性。与此同时,延长了学生的职业探索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通过大学期间的社会实践更好地接触社会工作岗位,给自己以准确的定位。
3.2 教学内容对接专业、创业,增加职业道德教育
教学内容以职业规划为主,同时可以新增职业道德素养篇章,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工作中应当遵循的职业道德。在追求职业目标之时不忘记拥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在工作中,不仅仅拥有专业的技能,还有高尚的品格。将思政融于课堂教学中。
此外,近一年来,各民办高校纷纷采用“大国工匠精神”等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系列课程来引导、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同样可以结合各校专业,挑选合适的素材进行育人教育,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对中国优秀文化、工匠精神的认同感,提高教学中的育人效果。
3.3 增强师资力量,组建专兼职教师队伍
民办高校可以以学校就业部门为中心,依托思政教研部门协同培养师资力量。在校内可以选聘具备一定教学经验,又热爱就业指导工作的老师专职担任授课教师。同时,也可以找寻具备创业背景的社会人士,结合实际开发具有针对性的创业课程板块。
积极开拓就业指导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整体教师教学素质,出台相关制度,为职称评定等发展铺平道路。同时,提高任课老师的觉悟,希望他们能积极担当起将思政内容融于课堂教学的任务,提升学生对于职位、就职地点、周边工作环境等认同感,能够以积极的心态进行工作。
4 结语
“倘若没有相应的道德纪律,任何形式的社会活动都不会存在。” 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不仅是为了促进就业指导的成效,还需要通过职业道德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素养。课程思政不应当只是当下的一股浪潮,而应该是持久地以此提高民族认同感,培养高素质学生的一剂良药,以此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作者单位: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