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学前教育见习和实习中几对关系的处理
2019-10-20曹英梅
曹英梅
师范院校要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师资力量,必须重视且不断提高教育见习和实习的质量。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师范院校输送优质幼儿教师的重要渠道,在见习和实习中需要处理好师范院校与幼儿园之间、指导教师之间、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等关系。
教育见习和实习是师范院校人才培养计划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为师范生专门设置的运用教育理论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实践性课程,它在提高师范生的职业意识、培养师范生的职业情感、发展师范生职业能力、综合提高师范生从师素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师范生的必修课。近年来,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各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也被高度重视起来,其教育见习和实习对师范生职前专业发展越显重要。但据笔者调查,很多院校对学前教育专业见习实习学生的直接管理和指导较少,教育见习和实习工作的主体意识不强,这直接影响准幼儿教师的基本从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高质量、高效率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也难以保障。
学前教育见习和实习的人数较多、参与学校数量多、参与部门多和周期性的特点,决定了师范院校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确保教育见习和实习工作的有效开展,其中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是必要的。
1 师范院校与幼儿园的关系
从培养幼儿教育师资的宏观角度讲,不论是公办的还是民办幼儿园,都有责任接纳实习生,为其提供良好的教育实践机会,为他们成为优秀的幼儿教师奠定坚实的基础。事实上,学生见习和实习受自身、时间、实习环境、人际关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见习和实习效果远远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基于此,师范院校要协调好与幼儿园的关系,充分发挥理论结合实践的相互渗透、良性循环的作用,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他们个体发展的岗位,保证见习和实习工作的有效开展。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学前教育专业应该把与幼儿园建构良好关系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并设专人负责管理,而不是“临时抱佛脚”。构建良好关系的有效的方法是:选择几所或者十几所条件相对较好、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幼儿园作为长期稳定的见习和实习基地。见习和实习基地的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师范院校和幼儿园应秉持共赢的态度进行协商合作。比如:师范院校可以发挥优势,主动承担幼儿园师资的培训工作;幼儿园委派优秀的教师对师范生五大领域的教育活动设计与演示予以指导;同时师范院校应争取得到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建立指导教师激励机制,努力形成三维一体、共同提高的教育共同体。
2 指导教师之间的关系
在见习和实习期间,各师范院校的教师和幼儿园的一线教师直接参与学生指导,能够在第一时间与学生做沟通和交流,为学生的见习和实习做好调整、规划和安排。处理、协调好各指导教师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汲取养分,促进其专业成长和发展。
师范院校的指导教师一般都是有系统的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储备的专业教师,他们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需求,见习和实习过程中的指导和管理工作对学生成长大有裨益。幼儿园的指导教师有丰富的幼儿保育教育实践经验,熟悉幼儿的特点,是学生保教活动组织、幼儿班级管理在见习和实习期间最直接的指导者,对学生的专业成长起着重要的启蒙作用。指导教师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配合、相互协作不仅仅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更能促进师范院校与各幼儿园的长期合作,达到教育教学的良性循环。这里有三点需要特别注意:
第一,师范院校的指导教师在学生见习和实习之前要充分发挥理论指导作用,包括学习、理解、掌握学前教育各项政策法规,正确设计教育活动方案,模拟教育活动等,让学生明确目标,带着对学前教育的问题投身教育见习和实习工作,要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师范院校教师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指导学生明确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与幼儿园班级教师搞好关系,不断习得在具體保教工作中的有益经验。
第三,在见习和实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不对接而导致双重指导不一致的情况。对此,师范院校的指导教师要与幼儿园教师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师范院校的指导教师应该侧重于对学生的宏观指导,特别要在正确运用学前教育教学理论解释实际问题方面发挥启发、引导作用,而幼儿园教师着重对学生的教育活动、班级管理等具体环节进行把关,使实习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真正把理论与实践得以统一。
3 指导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在见习和实习过程中,学生要在短短的时间里实际体验一名幼儿教师全部教育工作环节,建立起完整的“幼儿教师”观念,获取“为师”必备的基本实践知识。这样的工作仅仅靠他们的主观展示、独立探索是很难完成的。指导教师的指导能够让师范生在实践中走“捷径”。这里强调两点:
第一,学生要有明确的自我角色定位。明确自己是学生,在见习和实习期间要服从管理,尊敬每一位指导老师,特别是在处理与幼儿园的各位教师和保育员的关系上,要做到不卑不亢、不耻下问、虚心学习,做他们的“好助手”和“好徒弟”。比如:组织教育活动必须是在班级教师把关的前提下方可实施,以确保教育的有效性和适宜性;在班级组织其他活动也要主动与主班教师进行商讨,在其支持下开展工作,以伙伴、合作者、朋友的身份参与幼儿的一日活动。
第二,指导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意识。首先,指导教师要体谅和理解学生。对学生而言,见习和实习的任务繁杂,作为新手,他们更需要得到理解和支持,给学生多一些成长空间,包容和接纳他们的错误。其次,指导教师要信任学生。最重要的是相信他们的能力,激励他们创新,为他们提供展示、实践的机会和条件。他们或许缺乏恰到好处的儿童语言,但他们有规范流利的普通话和英语口语;他们或许不能正确处理活动环节、找准重难点,但他们有扎实而宽厚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他们的实际操作或许没有指导教师那么老练、娴熟,但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工作激情也许正是指导教师值得学习的......如果指导教师能针对他们的实际需要予以及时的点拨和精心地指导,学生也许会散发出预想不到的光芒。“后生可畏”这也正是我们事业的希望所在。再次,指导教师要起到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学生是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来到幼儿园、指导教师身边,他们在这里要体验教育的博大精深和幼儿教师职业的崇高和神圣,指导教师要为他们做好榜样,传播作为幼儿教师的光辉形象和积极能量,尽量让学生避开一些人,“在这些人看来,教师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令人心烦的事,他们会不失时机发牢骚,大讲学生如何糟糕......”,因为他们的言语刺激和消极态度会让学生质疑自己的职业定位。总之,指导教师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要求本身就是对学生的爱护和负责,真诚的、善意的、亦师亦友式的指导可以使学生拥有最先的“为师”经验。“严师出高徒”这是我们作为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态度,是对学生前途的关心和期望,更是对学前教育事业的高度负责。
幼教师资职前教育中的见习和实习,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了解幼儿园,熟悉幼儿,巩固专业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初步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具有特殊的价值,理应做真、做实。
本文系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教育见习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影响研究——基于对山西省五所师范院校的调查”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GH-18238。
(作者单位: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