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2019-10-20薛映春
薛映春
网络媒介的蓬勃兴起进一步助推了大众传播质的飞跃,对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网络“泛娱乐化”所造成的冲击是不容忽视的。本文从人文精神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整合的视角出发,透视当前高职院校人文精神教育的缺失,并分析重视人文精神教育功能,挖掘人文精神教育资源,开展人文精神教育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帮助高职生抵御网络“泛娱乐化”消极影响的重要举措。
当今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网络媒介的蓬勃兴起,网络“泛娱乐化”现象愈演愈烈,娱乐元素无缝不入地渗透到了政治、经济、文化之中,在一定程度上对抗主流话语体系,消解主流意识,给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负面影响:侵蚀了校园清朗的教育环境,削弱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侵蚀了校园文化,扭曲了学生价值观,丧失审美能力,弱化了学生的思辩能力,造成精神“贫血”等等,加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难度。笔者认为,重视人文精神教育功能,挖掘人文精神教育资源,实现人文关怀价值,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帮助高职学生抵御网络“泛娱乐化”消极影响的重要举措。
1 当前高职院校的人文精神教育现状
1.1 人文精神和人文精神教育的内涵
所谓人文精神,则是人类和人类社会自我完善所需的美好的精神要素,是在人类文明发展中起基础作用的品质,包括人类对自身的追求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人文精神是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文化性格的集中体现,也是一个民族传统在现代社会的体现和升华。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有着十分值得肯定的宝贵成分,如自强不息、刚健有为、厚德载物、追求道德理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君子理想人格等思想,这是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精华,对确立现代新的价值观有着重要意义。
所谓人文精神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这种精神的养成一般要通过多种途径,包括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等。这一教育既重视由外而内的文化化成,更强调自我体悟与心灵觉解,归根结底,它使人理解并重视人生的意义,并给社会多一份人文关怀。由此可见,只有那些优秀的、能够升华人的精神,提高人的价值的文化才能列入人文精神教育的内涵。
1.2 当前一些高职院校人文精神教育的缺失, 给网络“泛娱乐化”的消极影响带来可乘之机
当前一些高职院校在发展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对人自身素质的培养却被忽视。一些高职院校片面强调了专业教学和实践技能培养,放松了对人自身的研究和教育,放松了对人思想道德的正确引导,人文知识和专业知识相互割裂,学生很难在专业学习中持续获得人文知识的滋养,人文精神缺失较为严重。在物质生活面前,人的精神生活匮乏。不少用人单位对高职生的评价是“有知識,缺文化;有技能,缺修养”。教育陷于急功近利的狭隘的功利主义泥潭里,高职生只是变成了受过良好训练的人而已。许多高职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以外知之甚少,更谈不上良好的修养、高尚的品格。当代高职生对自身的评价,进取意识、自立能力、竞争意识呈不断增强的趋势,但奉献精神和组织纪律却呈减弱趋势,在自我与社会,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上,明显地向自我和个人本位的方向偏移,他们更为关注的是人自身状态和现实利益。
由此可见,一些高职教育更多的把教育目的定位于为社会现实的政治、经济服务,为个人的谋生、就业做准备,忘记了教育的终极目标——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这种教育的缺失,根本在于“轻人学”、 “轻人文”、“轻育人”的本体功能。忽视人文精神教育,使得高职生面对网络“泛娱乐化”消极影响缺乏一定的免疫力,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干扰。
2 对人文精神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进行优化整合,正确处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人文精神教育功能的关系,充分认识开展人文精神教育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帮助高职学生抵御网络“泛娱乐化”消极影响的重要举措
2.1 正确处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人文精神教育功能的关系
大学教育应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不仅掌握科技知识,而且是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对人本身,对社会的理解与掌握,对真善美的品位与体会,对信仰、价值的承诺与执着,这些都不是科学和理性所能担当的,而恰恰是人文知识、人文精神教育所能提供的,人类文明永远需要人文精神的滋养。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性教育实践活动,它担负着进行社会意识形态灌输和规范行为训导的主要任务,是我国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进行社会教化的一种主要手段。同时,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来看,它还具有人文精神教育的功能,承担着对社会成员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重任。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精神教育在目标上有交叉重叠之处。人文精神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如忠诚祖国、奉献社会、立志图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品质,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教学目标——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内涵是一致的。从总体优化的思路看,应当把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教精神育联系起来,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从而帮助高职学生抵御网络“泛娱乐化”的消极影响。
杨叔子曾经说过:“大学的主旋律是‘育人,而非‘制器,是培养高级人才,而非制造高档器材。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有精神世界的,何况是高级人材……我们的教育失去了人,忘记了人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有精神世界,就失去了一切。其实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如此,都是以人为出发点,以人贯穿于各方面及其始终,何况是直接培养人的教育。”大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这种理想的价值向度对现实起着规范和导向作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全面发展”的人格范式就是“四有新人”。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认识和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人文精神教育功能之间的关系,既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对人文精神教育的指导功能,又充分调动人文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基础性作用。
2.2 开展人文精神教育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帮助高职学生抵御网络“泛娱乐化”消极影响的重要举措
(1)加强人文精神教育,有利于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会正确对待自己,对待他人、集体、社会、国家乃至自然环境。
科学承认世界,人文关怀世界,只有既承认世界,又关怀世界,才能同世界和谐,同他人、同集体、同社会、同自然和谐。正如美国一项权威调查报告指出,人文精神教育告诉我们,如何设法对付生活中永恒不变的基本问题,那就是正义是什么,应该爱什么,应该做什么,什么是勇气,什么是高尚的,什么是卑鄙的。
辩证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然而不少青年学生不懂辩证法,看问题容易走极端。比如在学习西方和尊重民族传统问题上,谈到西方就津津乐道,认为西方什么都好。但如果从人文精神教育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学习和了解了中西方国家的历史与国情,这就能帮助学生一分为二地认识中西方的差别,既承认西方国家的先进发达,又能尊重自己国家沉淀了五千年历史的民族传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并把这份自信心和自豪感转化为爱国主义热情和投身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爱国主义行动中去。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生观主要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不同的人生观往往意味着不同的生活道路和生活方式,并赋以人生以不同的意义。因此,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通过人文精神教育,让学生了解尽管在人类社会长河中涌现过形形色色的人生观,但只有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人生观,才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观,进而帮助学生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培养学生的道德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2)人文精神教育有利于高职生陶冶情操、锤炼人格、净化心灵
高职生有丰富的情感,但由于知识阅历的缺乏,他们的情感往往是稚嫩的、不成熟的。通过人文精神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培养健康积极的情感,提高他们的情感调节能力和审美能力,可以使他们体味人文精神,熏陶出一种人文素质、人文关怀和人文追求,不仅关注自身的发展,而且还关注国家、民族和人类命运前途,帮助大学生认识自身、认识世界、认识个人对于社会的责任。
总之,人文精神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实现对人的尊重,对人的力量的肯定,对人格完善的追求。因此,它与思想政治教育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在帮助学生抵御网络“泛娱乐化”的消极影响,人文精神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
3 深入挖掘人文精神教育资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帮助高职生抵御网络“泛娱乐化”的消极影响
3.1 充分挖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人文精神教育资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从内容和学科性质看就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人文学科对人的心灵的震撼,对人的批判精神的形成,对人性的提升与人格的塑造,影响最为直接也最为深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的指导思想指出: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和改革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地位,明确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宗旨与人文精神教育内在的、深刻的一致性,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学生人文精神教育的使命。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贴近现实、贴近学生思想实际、贴近当前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将政治与人性、人生、生活、自然、社会紧密相联,彰显其人文精神教育的特点。
高职院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教育资源。无论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自由、解放的学说,还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的理论,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让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光辉的思想理论,都贯穿着一个核心内容,就是使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这些理论富有深厚的人文魅力,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的人文精神教育资源。只有闪烁着人文光辉的思想理论,才更能使学生通过对自我价值的追求,逐步认识到实现社会价值的意义。在新形势下,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地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人文精神教育资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帮助高职生抵御网络“泛娱乐化”的消极影响。
3.2 提高学校教学管理者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文修养
孔子说:“以教人者教己”,“己立才能立人”,要培养出具有高尚人文精神修养的学生,需要有较高人文精神修养的教学管理者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优秀的大学教育工作者是大学的核心人物,更是大学人文精神的灵魂。
在思想多元化的今天,要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大学生喜爱并终身受益的课程,教师更需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人文修养,具备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克服空洞说教,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精神精神内涵,吸引学生主动地理解教材、信服教材内容。在这一理论传授的过程中,教师不是单纯的理论“说教者”,而应是知识学习的“引导者”,教师的良知信仰特别是精神信仰对学生的影响,具有其它领域不可替代的独特的价值。作为学生而言,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笔者认为教师的知识、道德品质、个性、性格 、为人处事的态度等人文修养的外在表现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学生“亲其师”的态度。学生希望教师是他們的良师益友,这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这也体现了教师所具备的人文修养。
3.3 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以“环境育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人文精神的培育是一个立体的、全方位的过程。良好的人文环境的创造,需要国家、社会和学校共同形成合力。就学校而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开设人文教育选修课和系列专题讲座,它是人文精神教育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地营造浓厚的人文学术氛围;开展读书活动,构建“书香校园”,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经典著作,更深入地领悟原著的思想性;组织文化沙龙,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主题文艺演出,举办各种技能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文化水平。通过营造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人文环境的熏陶。此外,还应形成反映本学校品位、格调的校训,建设和开发校园人文景点,并在学校的各项教学、管理、后勤服务工作中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体现浓厚的校园人文氛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以促进学生的思想和精神的全面发展。
本文系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校级科研项目《网络舆情“泛娱乐化”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KY201708。
(作者单位: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