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微课程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2019-10-20彭婷婷

知识文库 2019年4期
关键词:广度文学作品公众

彭婷婷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高校掀起了运用微信公众平台学习传统课程的建设热潮,此模式具有有效扩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具有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升教育质量的优势。在此背景下,笔者所在课题组也基于微信公众平台设计与实践了《中外文学作品分析》移动微课程,积极探索“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微课程”和“混合式教学”的成功建设模式和经验。故而,本文拟对在微信公众平台环境下设计与实践《中外文学作品分析》移动微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进行了教学反思和经验总结,以期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微课程”和“混合式教学”的建设提供一些经验。

1 《中外文学作品分析》课程教学现状及教学改革必要性

《中外文学作品分析》课的开设是为了完善学生的知識结构,拓展学生文学与文化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但遗憾的是,笔者和项目组成员经过长期调研发现《中外文学作品分析》课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中外文学作品分析》课教师囿于课堂时间的限制,课上往往只能介绍基础的知识,而难以拓展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针对《中外文学作品分析》课程存在的教学问题,笔者和课题组成员认为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可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中外文学作品分析》微课程“混合式教学”,可以有效扩展知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提升教育质量,为课程的教学与学习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2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中外文学作品分析》移动微课程设计与实践

经过一系列研究论证,本项目组引入了教育领域新兴的“移动学习”、“翻转课堂”等为理论指导,建立移动学习系统的结构框架,设计并实现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的移动微课程学习平台,使得学生可通过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完成査看《中外文学作品分析》课程通知、课程学习、评测、知识交流等移动学习功能。下面,笔者拟对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中外文学作品分析》移动微课程设计与实践做出具体分析。

2.1 开发环境

微信公众平台 本项目拟为移动学习平台创建服务号,选择开发模式。

2.2 核心功能模块的实现

①在微信公众服务号创建自定义菜单,创建“关于我们”、“美文共赏”、“微课专辑”三个模块。

②设计图文信息流程。微信公众平台编辑模式的图文信息是微信端链接的查看全文,然后可以再连接到原文来源的网页地址,而开发模式没有全文这个界面,需要自行设计或寻找合适的 WAP 界面。

③ 设计关键词自动回复流程。 首先接收用户发来的消息,接着分析keyword,解析出关键字 ,然后查询与关键字对应的内容,最后将信息发送给用户。

移动学习平台支持三类用户角色的访问:学生、教师、管理员。系统对移动学习者用户提供针对教学资源的查阅、下载以及一些系统辅助功能;对于教师和管理员,可以登录到服务器后台程序,对于教师用户可以上传教学资源,査看资源以及学生的效果评价;管理员有权限对用户账户进行操作。

3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中外文学作品分析》移动微课程教学评价

本课题组对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中外文学作品分析》移动微课程混合式教学的实施情况、学生的学习体验以及《中外文学作品分析》课混合式教学的效果进行测评,测评结果显示93.00%的同学认同《中外文学作品分析》课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认为该模式可以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拓展他们对中外文学与文化知识了解的广度和深度。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线测试试题会出现卡顿现象,学习小组分工不明等,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对这些问题有所改进。

总的来说,“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中外文学作品分析》移动微课程混合式教学”的实施是成功的,拓展了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达到了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目的。但尚有一些不足之处需在后期教学中改进,需完善教学系统功能,进一步提升教学能力,更新教学理念,推动教学改革。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

猜你喜欢

广度文学作品公众
我们为什么要文学
中学编程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古代诗人玩转公众号
文学作品与电影文学作品间的对比分析
追求思考的深度与广度
追踪潮流前线,一定不能错过这几个公众号
文学作品与数学
浅析小学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政治课堂提问技巧探微
魔镜告诉我,你缺少时髦的APP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