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赤峰清真北大寺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2019-10-20彭晓静林杨骆玉梅
彭晓静 林杨 骆玉梅
赤峰清真北大寺是赤峰地区目前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伊斯兰古建筑,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文拟在众多的研究资料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面对文物事业大发展的新形式,对赤峰清真北大寺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方面进行剖析,使得赤峰清真北大寺更好的受到保护和为大众熟知,更大的发挥其价值和功能,展现古建风采,宣传赤峰厚重的历史文化。
1 赤峰清真北大寺历史沿革
赤峰清真北大寺采用传统的砖、木、石结构,融合了伊斯兰特色和中式古典风格,是赤峰地区目前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伊斯兰古建筑,也是赤峰市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和旅游景点,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研究和观赏价值。
该寺始筹建于清乾隆四年(1739年),初建五间土房,礼拜大殿三间,沐浴室和教长室各一间。乾隆七年(1742年),为满足伊斯兰教众需求,通过募捐方式筹资,仿照沈阳清真南寺设计施工改建。历时四年,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完成。历经270余年,几经修缮和精心保护,使其保持原有风貌,一直是穆斯林的聚礼朝拜之圣地。
2 赤峰清真北大寺风格布局
赤峰清真北大寺具有中国传统寺院的完整布局,采用中国典型的四合院形式,融合伊斯兰元素,寺门座西朝东,门前有抱鼓石两块,两侧有古式磨砖漆缝墙陪衬,衬墙两边各开一边门供人出入。寺门原系红漆门扇(后期涂改为绿色),吊耳铜环,门楹为砖雕花纹,上面挂有清嘉庆年题“清真北大寺”(现为复制品)扁额,硬山筒布瓦屋面。
清真北大寺设有礼拜大殿、南北讲堂、望月楼,周边有后期建的附属建筑:食堂、沐浴室、埋体房。
清真北大寺的礼拜大殿及南北讲堂,都是大木起脊式建筑。大殿的内部有窑殿、“米哈拉布”及其右侧(大殿西北角)的宣教台(敏拜尔)。大殿由抱厦、大殿、“米哈拉布”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各有起脊的屋顶,上面用勾连搭的形式连在一起,形成一座完整统一而又起伏灵活的大殿建筑。
清真北大寺望月楼是传统楼阁式的建筑,对称角楼,圆形金顶,高大宏伟,与周围的建筑对比鲜明。
从方向上看,清真北大寺的寺址坐西朝东,窑殿背向西面。这是因为位于赤峰西方的麦加克尔白是伊斯兰教朝向,全世界穆斯林礼拜时都必须面向它。伊斯兰教反对偶像崇拜,赤峰所有的清真寺大殿,无论其华丽还是淡雅,无论饰以彩画还是素雕,大都是以美化的古兰经文作为装饰,从而使殿内清新爽目。
赤峰清真北大寺的建筑装饰展示了中西合璧的特点,砖雕艺术非常精妙:大殿左右山墙、帮克楼八字墙等处的都阿宜砖雕,是少见的精品。寺门左右八字墙上布满的雕花,呈现出优美的质感,尤其是山墙装头青砖雕刻,是二百七十余年前穆斯林先辈书写的阿拉伯文“都阿宜”,砖雕图案构思巧妙,镌刻精美,采用立体套环式刀法,把一幅阿拉伯文夸张的描绘为蝶形,又不失原作之根本。在陽光的照射下,形成一种柔和的韵律,使人赏心悦目,叹为观止。这些青砖磨雕的美丽纹样,正是中国穆斯林多少世纪以来积累的智慧和技艺成果。寺内的木工装饰也极精美可观,如望月亭的云字状窗棂、大殿的格门雕刻,无一不是艺术佳作。尤其大殿格门做工十分精致,格门雕有各种图案花纹,裙板雕刻寿字,更显得富贵高雅。
赤峰清真北大寺砖雕手法采用平雕、浮雕两种雕法。礼拜大殿山墙博缝头“都阿宜”采用平雕与浮雕相结合的手法,立体套环式雕刻出的“都阿宜”线条细腻,刀锋流畅,如行云流水,雕刻出的阿拉伯文似彩蝶飞舞,翩翻欲飞,十分动人。赤峰清真北大寺的石工装饰亦足有道者。如抱鼓石、蟠龙基石、盘花柱、角柱石上面的雕饰,全是少见的精品;寺内角柱石上的石雕凤凰、喜鹊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八字墙上的琉璃、六角形的磨砖,均属上乘之作。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两块乾隆十二年(1747)。所建的石刻《日月》。它是大殿山墙角柱石,南侧为曰,北侧为月。南为:祥云照日,丹凤展翅富贵牡丹;北为:彩云映月,喜鹊登梅双喜临门;图案细腻逼真,刀法有力。两旁各飞一团石云,云上分别托着一轮红日和一弯明月。令人感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真主造就的宇宙苍穹尽在眼底。《日月》角柱石通体彩绘,与正面大殿彩绘格门交相辉映,别具风采。
3 赤峰清真北大寺的功能和价值分析
3.1赤峰市清真北大寺功能分析
赤峰清真北大寺不仅是广大穆斯林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承载了文化教育、社会服务等功能。
第一,清真寺核心是宗教功能。它是穆斯林进行礼拜和节日聚礼的载体,每天礼拜、每周聚礼日、每年开斋节等穆斯林教众聚集于此进行礼拜。
第二,赤峰清真北大寺是从事文化教育的场所。由寺管会和伊斯兰协会聘请阿訇传授《古兰经》、《圣训》、教义,此外,还教阿拉伯语言,每年周边省市旗县有大量的穆斯林来学习和交流,在赤峰学院留学的外国穆斯林也来参加礼拜和学习,清真北大寺提供了一个语言和伊斯兰文化教育的场所和平台。
第三,赤峰清真北大寺社会服务功能,清真寺与穆斯林的家庭生活息息相关,孩子出生沐浴、取名、婚事、殡礼都在清真寺举行。赤峰清真北大寺大殿南边是食堂,专门承办红白喜事宴请;西北面是埋体房,举行葬礼;大殿北面是淋浴室,穆斯林教众进行沐浴。
3.2赤峰市清真北大寺价值分析
3.2.1历史价值
赤峰市清真北大寺是由伊斯兰教众根据宗教信仰需要,运用当时所能得到的材料和所掌握的技术创造出来的,它带有时代烙印,从不同侧面反映当时的经济、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宗教信仰等特点,里面蕴含的种种信息,可以对建筑史、宗教史、艺术史等,并且可以补文献之缺,与文献相互印证。
3.2.2艺术价值
赤峰清真北大寺是中国传统砖木结构的四合院式建筑,其布局、造型、色彩、装饰都融汇了汉族、回族的建筑技术和建筑特点,创造性的展示汉族与回族的美观实用建筑形式;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审美要求和民族间的文化艺术和交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是祖国文化艺术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3.2.3科学价值
赤峰市清真北大寺布局科学、结构紧密,全部建筑呈现坐西朝东。建筑材料主要是由砖石瓦木,画栋雕樑,卯榫结构;反映了当时工匠高超的技艺,也是研究清代砖木结构建筑的精品杰作。对研究清代的建筑范式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例证。
4 赤峰清真北大寺的保护和利用
4.1保护现状分析
4.1.1保护成效
一是申报文物保护单位定级,2013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是赤峰市红山区唯一一处“国保”级的古建筑。
二是完成修缮维护,赤峰清真北大寺百年历经风雨侵蚀,房屋建筑呈现立柱倾斜、水平杆件脱榫现象。严格按照古建筑修复原则,对北寺古建筑进行整体维修,包括寺门、南北侧门、南北厢殿、抱厦、大殿、望月楼。
三是加强文物安全巡查,主要是古建消防、防雷、安全等方面,建立了全面的消防机制;鉴于古建筑的特殊性,安装防雷设备;与清真寺管理委员会、伊斯兰教协会协作、沟通,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
4.1.2面临的挑战
一是法律法规不够健全。虽有《文物保护法》作为根本依据,但是针对古建筑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细则和方案还存在欠缺,文化遗产保护必须执法监督相结合,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二是自然和人为损坏。由于古建筑自身特点和自然条件及周边人为铺设管道及附属建筑物对清真寺建筑造成了极大威胁。主要存在有风蚀、雨蚀(酸雨等)、墙体开裂、山门下沉、墙面片状剥落等隐患。
4.1.3保护措施
一是科技保护,首先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取得清真寺表面的点云空间相对位置的三维数据,通过处理生成三维数字模型,对清真寺数字化展示和修复方案设计方面提供最科学的依据。其次在清真寺修缮过程中,要保护其真实性,完整性,不改变文物原貌,保护处理不留隐患;使用材料必须坚持可逆性,以便有更新更好的材料替换;对石碑、石刻、砖雕进行玻璃或者透明塑料罩等材料进行保护。
二是法律保护,针对古建筑保护的具体实施办法或管理细则,制定切实可行的单体保护的科学规划及实施步骤,确定保护区范围、建设监控地带、环境协调区,对保护与利用的原则、程度、范围、资金投入、权利义务、违反保护条例的惩罚给予确定。
三是全民保护,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加强遗产保护宣传,弘扬历史文化,促进民族团结;积极引导公众参与保护文化遗产,文明礼教、文明参观。
4.2合理利用
一是活化文物古建,倡导文物建筑开放,首先继续发挥宗教场所功能,清真北大寺是赤峰市历史最为悠久的清真寺院,是穆斯林教众进行教务活动和仪式的场所,它是赤峰穆斯林心中神圣的象征,以清真寺為中心,形成教坊制度,聘请阿訇为教长,领导教众过宗教生活。其次根据清真寺宗教场所的特殊情况,可采取限时、限空间方式向公众开放,通过语音讲解、图片展示等向来参观群众讲解清真寺的建筑构造、历史沿革等,让公众更好的了解。
二是利用“互联网+中国文化”行动计划,采用科技方法,探索先进数字技术在古建筑保护、研究和展示领域的应用范式,例如通过三维扫描数据建模处理,形成数字化影像,在电子触控屏、虚拟现实展示装置、移动终端 APP等平台上展示清真寺独特魅力。
三是借助文化传统,塑造城市形象,清真北大寺不仅传承着伊斯兰教在赤峰的发展历史,也是回族同胞 沿袭传统风俗文化的载体,更是清代建筑的典型代表;借助清真北大寺,展示赤峰市民族融合、宗教自由、开放包容的精神,也是清代建筑工艺的标准范本,提供宗教、建筑文化对外交流的实体和瑰宝。
四是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借鉴国内外古建保护与利用经验,对清真北大寺进行维修和保护,由于是砖瓦木石结构,其保护难度很大,需要更高的科学技术才能更完好的保护;考虑到清真北大寺的承载力,教众和游客接待量需要控制。
5 小结
清真北大寺是赤峰人的记忆,是城市历史的见证,它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宗教传承和文化积淀。反映着赤峰伊斯兰教中国化的正确方向,发挥着伊斯兰教在促进地方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的积极作用。保护好清真北大寺是我们的责任,合理的利用好清真北大寺是造福一方的事业。
(作者单位:赤峰市红山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