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运用

2019-10-20胡满华

成功密码 2019年3期
关键词:情境创设运用数学

胡满华

摘要:在小学阶段,学生们的数学思维模式正由具体向抽象过渡。在这一阶段,老师通过创设情境来进行相应的数学教学,这样的教学会更加有效。对此,本文结合笔者教学经验,分析了如何在现阶段的教学大背景下,更好地进行情境创设教学法,真正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关键词:情境创设;数学;运用

情境是小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教学方法,值得教师重视。对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数学思维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教师通过进一步加强生活与数学的联系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在数学知识中感受生活,让他们能够将知识与生活进行一个更加紧密地联系,真正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以下是笔者整理出来的,在进行情境创设时需要注意的事情。

一、创设教学情境要注意与课本教材相结合

课本作为一门课程的最核心内容,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有重要作用,教材是学生所有资料中最直接的工具。教师通过情境创设法进行课堂教学是正确的,但是必须注意要将自己的教学内容与情境创设结合起来,绝不能脱离自己的教学内容,随意地进行情境设置,否则不仅毫无意义,而且还有可能使得情境教学法这一良好的教学方法沦为形式。小学数学教学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要进一步地联系学生的具体水平与生活经验,创设出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发挥新教学法的重要作用。

例如,在学习“小数乘法”这一章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通过一个趣味的即兴教学将学生带入课堂,教师可以先问学生一个问题,“你们喜欢放风筝吗?”这个问题看似与数学学习的内容毫无关系,但是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巧妙构思来引入数学知识,告诉学生风筝有很多种,并在PPT上进行展示,在每一种风筝的下面都标出一个价格,问问买三只要花多少钱。通过这样的问题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变得更加高效,让他们更快地理解老师的教学内容。

二、创设教学情境要注意启发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教师通过情境教学法能够更好地将原本较为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熟悉的生活知识,有利于更好地推动学生的知识掌握。在进行教学情境设置时,教师要不断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调整教学,不断地对课堂中的教学思路以及课堂提问进行斟酌,保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得学生把握好本章内容的重难点。

例如,在进行小数乘小数相关内容学习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这样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最近发生了一件事,学校的宣传栏玻璃被打碎了,我们要换一块新的玻璃,这块玻璃长1.2米,宽0.8米,这是多少平方米?大家来看一看这个式子应该怎么列出来,我们要怎么计算?用怎样的列式和算式?这样的问题能够很快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此时学生就能通过教师的问题知道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明白是怎样计算小数乘小数的。当学生知道教学重点后就会陷入思考,此时教师再抛出旧的知识来启示学生:让我们想一想上节课的小数乘整数的法则是如何的,这与我们这节课学习内容会有内在关联吗?在这样的问题下,学生的思路很快会被教师引到正轨上,他们会去思考小数乘小数的乘法运算规则与小数乘整数的运算规则之间联系。

三、创设教学情境要注意与生活实际密切结合

情景教学的创设必须要与课本的内容联系起来,但仅仅做到这一点还不够,情境教学除了要与课本内容进行联系,还必须与生活实际相互结合,只有将这两点都做到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情境教学的重大作用,真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解“长方形的面积”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很多同学会对面积这一概念无法理解,此时教师就可以用生活实例来提醒学生。比如:如果学校要建一个大操场,那么操场上要鋪多少的草坪呢?如果家里需要买一个玻璃,那么要买多大的玻璃呢?这里的多少草坪、多少玻璃指的就是面积。面积的单位又是非常多的,平方毫米、平方厘米以及平方分米和平方米都是面积的单位,这种不同的单位变化代表着面积的大小不同。当然,教师也需要通过引入生活实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这一点。教师将生活中的各种有趣的实例引入课堂,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面积单位以及面积单位的使用方法,让他们更好地学习该章内容。

四、总结

总而言之,教师在进行教学法的创设时,既要结合具体的教学知识,又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联系。通过启发式教学法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能够在更加有趣的前提下进行自主数学学习,帮助学生真正建立数学学习自信,让他们养成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促进其数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思源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情境创设运用数学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