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019-10-20石静蓉

商情 2019年44期
关键词:提出问题初中数学教学

石静蓉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即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集中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让学生从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创设一个空间,引导学生探索,形成问题意识,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提出矛盾冲突,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逐步消除心理障碍,并学会动手解决。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  提出问题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 在新课程背景下,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增加了新内容。《新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也要求: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可见,让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新视角之一。笔者以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提出问题的能力是一切能力的核心。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给学生以提问题的权利、机会和场所,更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探索环境,激发学生质疑兴趣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到,一切有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

(1)把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教师可采用“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模式设计教学过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创设不同的教學情景,让学生根据学习的知识来发现、分析和解决提出的问题,使整个课堂活跃起来,每个同学都会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之中,起到了激发学生思维的作用,同时还让学生在这种快乐轻松的学习环境中熟识了所学的知识,启迪了智慧,提高了能力。兴趣往往是思维的导火线,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动力和对知识的求知欲。因此,善于见疑、质疑、释疑的教师,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形成。

(2)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创造提问的机会。在新课程教学下,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以及概念的内涵、外延作必要的探索,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之中,通过“做”让学生获取知识,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和探究实验,得出结论,参与并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构建对知识新的认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从多角度深入了解掌握知识,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从而在面对实际问题的时候更容易激活知识、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任何概念、公理、定理、法则都可能是一个不完全的归纳过程,教师不应把结论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错失了质疑的机会,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学习积极性也难以调动起来,学生只会机械式的记忆,无法体验学习的乐趣。只有放手让学生自主思索,获取知识,才能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必要的分析、概括的过程,也会锻炼学生的思维。

二、清除心理障碍,敢于质疑

传统教学模式教育下的学生易出现“高分低能”现象,由教师掌控课堂,学生处于被动理解、记忆、储存和提取知识的地位,学生的主体性往往得不到体现。教学课程改革是在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构建一个以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探究创新为主的教学方式,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核心教学思想,坚持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真正主体,关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个性特征发展、终身可持续发展。

(1)充分运用学生的好奇心理,让学生主动提问。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容易对周围所处的环境、事物产生好奇心,喜欢接触新事物、新知识。心理学研究证实:好奇心过强可形成一种特殊的心理需要,可逐步转化为学习活动的动机,诱发学习兴趣,促使学习者探索相关事物和认知信息。运用好“好奇心理”,可促进学生细致而深入的观察、思考问题,主动攻克新奇的疑难问题,敢于及时发表疑问,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理”,并正确引导,消除学生对问题的模糊认知。

(2)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及时抓住教育时机。多数教师缺乏耐心,若学生没听懂教师所讲的知识,会严厉斥责学生,“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我刚讲过你就忘,脑子里装的什么!”、“你自己想办法解决!”等打击学生自尊的语言,长期如此,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信心。笔者认为,造成学生在课堂上不敢质疑现象的主要原因源于教师,即便学生提出问题,也会遭到教师无情的反击,甚至引来同伴的冷嘲热讽,试问还会有学生提问吗?正确的做法应是肯定学生的行为,加以正确引导,而不是草率的全盘否定。此外,初中生处于青春期阶段,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易作出特别的举动吸引别人的注意,产生一些新奇的想法。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和肯定,另一方面还应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所提出的的问题,并学会独立解决问题,再设法提出更新异的问题。要想做到如此,教师首先要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给予学生同等提问质疑的机会,并对这种行为表现出热情、尊重的态度。

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学生知识,不如教学生学习方法。想法的提出建立在所学知识之上,教师可教授学生一些学习方法,如:观察法、综合分析法、判断推理法、比较法等。

深入贯彻新课标理念,不断改革学习方式,下意识去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交给学生开启学习的钥匙,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无时不刻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积极探索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寻求解题技巧,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才能有效提升,慢慢走上创造性学习之路。

参考文献:

[1]章雪霞.初中数学小班化教学“发现-提出问题”的实践研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12).

[2]秦燕.初中数学 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能力[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6,(12).

[3]张继.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4,(10).

[4]郝同兴.初中数学教学中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技信息,2017,(6).

[5]赵炳伦.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运用问题教学手段[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6,(12).

猜你喜欢

提出问题初中数学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课堂五环节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中考中笔试考查“提出问题”能力的探索实践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提出问题技能训练初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