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2019-10-20任雅娴
任雅娴
【摘要】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高校教师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已经成为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如何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越来越引发社会各界关注。文章将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着手,分析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有效改进措施。
【关键词】高校教师 职业道德修养
一、引言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习近平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也提到,“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教书育人,还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格,因此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和人格素养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截至2018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663所,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833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1%,高等教育的规模的不断扩大对高校教师的职业修养提出了更加严峻的要求与考验。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首先,“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合格的教师必须是道德上的合格者,是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和仿效的对象。教师必须能够以身作则,向学生传达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其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必须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储备,能够通过教学开拓学生是知识面,解答学生的疑惑,解决学生的问题。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良好的学术道德,能够在学术研究领域有所成就,遵守学术规范,做学生科研的领路人。再次,合格的教师必须拥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改革开放后大量国外事物现象涌入,对处于人格完善时期的高校学生来说,某些事物会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为了减少高等教育人才的流失,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校教师必须坚定政治立场,确保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三、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一)少数教师职业道德缺失,缺乏教书育人的职业理念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的观念也在不断变化,教师作为社会人,其思想也不免受到社会影响。部分社会群体的暴富激发了人们对物质利益的欲望,逐渐消磨人的意志和理想,高校教师也不例外,少数教师的职业道德感出现滑坡。这个问题的出现,既是教师个人追逐利益放弃理想的结果,也是部分高校管理者的疏忽,在高校管理过程中出现价值观偏差,一昧重视成绩,忽视教师工作的神圣性及高等教育育人的基本任务,将市场引入高校管理体制,忽视教育不能以产出投入比量化这一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
(二)近年来教师职业“妖魔化”严重,教师基本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当今社会对教师职业存在一定的偏见,教师社会地位较之以往出现下滑。近年来,教师和警察、医生一起逐渐被妖魔化,在这种舆论环境中,社交媒体上欺辱教师的案例屡见不鲜。 部分学生家长对学生过度溺爱,不尊重教师,甚至对教师怀有敌意。有时候,往往负责任的教师反而会被攻击、被误解、被欺辱,同时,学校管理层在此类问题上的处理往往无法切实保障教师合法权益,不少高校教师只能被迫明哲保身。在自身基本权益难以得到保障的情况下,职业责任感和荣誉感不可避免地会随之降低,职业作风就可能会出现问题。
此外,高校教师成长过程漫长,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要经历漫长的教育考核、学术训练、资格考核才能上崗,然而青年教师还要面临收入低、教学科研工作压力大等现实问题,不少高校教师、学者积劳成疾或由于学术压力大而自杀。投入和产出差距如此之大,使得不少有志有才的教师选择碌碌无为,浑浑度日。
(三)部分高校过度重视科研,对教师职业道德要求不高
受传统观念影响,很多高校将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和高精尖人才培养作为衡量教师成长的标准,尤其是科研工作,有时候会成为衡量教师工作的唯一标准,忽视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在师德建设方面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严重不足。
(四)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标准制定过高,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缺乏可行性
高等学校对教师队伍的职业标准制定过高过空,空喊口号的多,切实可行的少。一般来说,大多数高校学生的思想品德评定标准制定相对合理,且有切实的奖惩制度保障,而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评定标准则十分空洞,且缺乏相应的奖惩措施,导致教师对职业道德评定不感冒,不上心。同时,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方式单一枯燥,解决不了教师的职业疑惑,脱离教师实际工作情况,很难引起教师重视的同时还会影响教师提升职业道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工作乏善可陈。
四、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并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搭建教师职业道德监督体系
高校师德建设是一项复杂工程,需要多部门多单位齐抓共管,切实制定实际可行且行之有效的师德建设规章制度。同时,要完善细化师德评价监督标准,多部门共同搭建教师职业道德监督体系,确保监督体系的合理与公正。监督和评价标准的制定切忌过高过虚,必须从教师工作实际出发,公平公正地衡量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二)建立并完善合理的评价体系和用人制度,切实保障高校教师利益
教师行业生存和发展的压力较大,若缺乏合理公正的人事升迁体系和评价体系,会严重损害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及自豪感。要解决这个问题,高效管理层必须建立完善、合理、公正的用人制度和教师评价体系,尤其是教师评价体系,不能一昧以科研论成败。此外,要加强对教师人身安全的保护,让更多有责任心的教师敢于有所作为,敢于承担。只要教师的人身安全和切实利益得到合理保障,大多数教师还是会自发承担责任,自觉提升职业道德水平。
(三)注重教师队伍师德理论知识学习,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高校应结合实际,开展教师职业道德理论和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完善教师政治学习理论学习制度。结合各高校各学科不同情况,开展多样的理论学习、案例分析、社会师德相关热点讨论、影视作品赏析、优秀教师表彰座谈等活动,调动教师队伍提升自身师德的主动性、自发性。同时,高校师德教育应借助网络信息化手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与媒介,将理论学习碎片化,模块化,潜移默化,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 第 2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