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优秀传统建筑文化

2019-10-20程凤武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16期
关键词:自信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程凤武

摘 要:我们现在的年轻一代人,需要传统文化的滋养,并需要增强文化自信。传统建筑文化包含很多科学、美学的内容,要使传统的优秀成果为新的时代所用,解决好古为今用的问题。

关键词:自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筑

著名的哲学大师、思想家张岱年先生曾说过:“一个对本民族的历史与文化知之甚少的人,在精神上便缺乏一种归属感;一个对自己的传统不懂得继承发扬的民族,便无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随着社会的发展,今天的现代人不能放弃传统文化的熏陶,更需要传统文化的滋养,来增强文化自信。现在的年轻人热衷于血型、星座、情人节等西方文化,而对中国的生辰、礼仪、书画、建筑文化等很是生疏。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7年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第十二条提出:“挖掘整理传统建筑文化,鼓励建筑设计继承创新。”

传统建筑文化包含了很多科学、美学的内容,有很多是值得也需要代代传承的。比如我们的传统建筑文化讲究“山环水抱”,又说“负阴抱阳”,这样的环境适合人居。因为这样的地势采光好、通风好,形成的被山水“怀抱”的感觉,使人的心里充满了安全感,为所在环境的居住者增加了一分坚定和自信。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是天人合一,注意环境与建筑的和谐统一,把人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统筹考虑。

中国的建筑大多是坐北向南,这是因为中国位于北半球,冬季的时候刮北风,冷空气从北面吹来,非常寒冷,房屋的窗户、门朝向南方,北面是实墙,坐北朝南可以阻挡寒风,让房屋内的环境更舒适。

中国的城镇大部分在河边,这是因为人们生存离不开水源,靠水居住,方便了生活,也利于耕种庄稼,这是人们遵从大自然环境的自然选择,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究的天道,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今天,在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中,还存在着一定问题。

第一,认为传统建筑文化是封建迷信。一方面,民间传统的建筑文化一般披着风水的外衣,民间有很多算命先生、风水大师,以看风水作为养家糊口的一个职业,为了挣钱欺骗百姓。另一方面,传统建筑文化中也有一些神秘成分,用现代科学很难解释。但是要知道风水只是传统建筑文化的一个表象,这里面确实存在着一些糟粕,但是也包含着很多科学合理的东西,不能因为某些人的行为而影响人们的认知。对于存在的这些神秘成分,不能简单地否定,因为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神秘的成分并不鲜见,如果仅凭表象上的荒诞不经就全盘否定,那就犯了虚无主义的错误。

某大学曾开设了一个“建筑与风水”选修课,但这节课不久就被叫停了,教务处给出的解释是这门课存在争议,并有迷信的成分在内。但是授课老师说他讲授内容主要是地形、光照等,都是有科学依据的,和迷信没有任何关系。

第二,开发商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违背传统建筑理念。某大开发商在建设一个社区前,曾征求专家对规划布局的意见,专家按照传统建筑文化理念提出意见后,他们并没有采纳,这是因为如果按照专家的意见,他们会少卖2万多平方米。

第三,认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已经过时了,那些古老的、传统的东西和现在的时代不适应了。一些人虽然承认传统建筑文化,但认为这些是没用的,因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现代的建筑技术和材料远远胜于古代,便不去研究和传承。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因为任何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历史,新的文化都是在过去的文化基础上产生的,创新和发展不是空中楼阁。世界历史上每个民族都产生了独具特色的建筑文化,随着整个世界文化的发展而发展。世界上产生的新的文化,当然也包括建筑文化,都离不开过去长时间的浸润和沉淀。

如何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

传统文化是我国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成果,传承就不能割断历史,必须要尊重历史、尊重民族文化传统。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在继承时,一定要依据科学有所选择,既要剔除那些封建、落后、愚昧的东西,也要宣传、学习优秀的文化传统,使历史传统中的精华为现代时代所用,认真做好古为今用。

比如过去的传统建筑文化认为,厕所是晦气,这是因为过去的厕所都很脏,所以厕所放在门前、放在屋前都不好。如今这样的观念就必须更新了,因为现在的厕所大部分是抽水马桶,冲刷的很干净,没有异味。

过去的建筑下面如果是空的,传统堪舆认为是穿心煞、悬空煞,损害居住者的运势,这是基于过去的建筑技术水平提出的,下面是空的房屋就容易倒塌。现在的建筑技术已经非常发达,高楼大厦下面都有地下室,没有安全问题,所以过去的这种看法没必要继承下去。

飞檐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表现,通过对檐部的创造设计,不仅采光面积增大,排泄雨水也很便利,还增添了建筑向上的动感,众多的飞檐更是体现出壮观的气势,也把古建筑中飞动轻快的韵味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样的传统建筑文化就应进一步发展传承下去。

以下的建筑文化原则必须传承:

一是整体系统原则,天人合一,这与我们建设生态文明是一脉相承的。人类的建筑不能破坏自然生态环境,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是因地制建原则,一切从地形、地貌的实际出发。古人在进行建筑设计时,是根据周围环境,即周围的山、水、阳光、道路、风向等做适合的建筑设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三是前期勘测的原则。因为潮湿的地质会导致一些病的发生,如关节炎、皮肤病等,地球磁场也会影响人们的健康。古代的温州在建造前,当时的地理学家郭璞就从瓯江南北两岸分别采取土壤,进行比较,发现南岸的土比北岸的重,南岸更适合建城,因此温州城建于瓯江南岸。

四是为我所用,改造环境的原则。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为自己服务。如都江堰、郑国渠等都是古代劳动人民改造环境的经典。

当前,最重要的不是创新发展,而是继承。“文革”中,堪舆被全盤否定,优秀传统建筑文化被抛弃,很多古建也被推倒,随之而来的是千篇一律的方块建筑,千城一面。

很多人的思想观念还受“文革”遗毒影响,把传统的文化精髓当作糟粕,把经典当作垃圾,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等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我们要想实现中国梦,不仅仅要经济腾飞,还必须有自己的文化,而建筑文化是最直接、最明显的体现。

当然,我们现在不是倒退,也不是复古,而是意在寻找我们中国人的根,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增强民族的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自信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做一个自信的“小小音乐家”
深化年轻化战略108万已是“小目标”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浅谈高职学生内力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