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护理流程在急诊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评价

2019-10-20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50000黄佩祎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11期
关键词:反应时间入院心肌梗死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50000)黄佩祎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471000)胡杰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组因情绪波动、酗酒、不良饮食习惯、过度劳累等因素致使患者局部冠脉粥样斑块破裂堵塞动脉管腔,血管急性、持续缺血、缺氧,引起心肌坏死,是临床急诊科常见急危重症[1]。本文就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过程中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优化组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龄39~77岁,平均年龄(51.7±4.2)岁;发病至入院时间平均(3.2±1.0)h。常规组48例,男24例,女24例;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52.0±4.8)岁;发病至入院时间平均(3.4±1.2)h。随机将患者分成两个组别,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优化组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进行抢救。具体方法:①院前急救与转运流程 在接到急诊电话后迅速出诊,与在场人员或家属取得联系,让其保持患者呈平卧状态。在到达现场后询问患者发病原因、疾病史、发病时间,立即对患者体征进行监测,遵循医嘱对患者给药、吸氧,配合医生完成现场抢救,对患者进行转运。与医院进行联系,告知其患者基本信息,让急诊科室、心电图室、手术室做好准备,备好抢救器械、药品,使患者尽快得到有效治疗。②接诊流程 与出诊护士保持联系,了解患者病情进展,做好急救准备,在患者入院后立即将患者转运至急救中心,与出诊护士交接信息,观察患者神志、体温、生命体征,协助医生进行初步诊断,联系相关科室进行检查、诊断。③救治流程 使患者保持卧床休息,吸氧,持续心电监护,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采集静脉血液进行实验室检查,完成心电图检查,在患者明确诊断后,对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做好术前准。④院内转运流程 在搬运前对患者转运安全性进行合理评估,在患者由急诊科-检查室-导管室-手术室的转运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做随时急救的准备。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抢救效果、急救反应时间(初步诊断时间、辅助检查时间、急诊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用软件SPSS18.00处理数据,%、±s分别表示计数、计量资料,用x2、t进行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抢救效果 优化组治愈率93.75%高于常规组77.08,且复发率8.33%、再行PCI率4.17%分别低于常规组的27.08%、20.83%(P<0.05)。

附表 两组急救反应时间比较(±s,min)

附表 两组急救反应时间比较(±s,min)

组类 例数 初步诊断时间辅助检查时间 急诊时间优化组 48 1.1±0.6 29.3±3.2 43.5±4.1常规组 48 3.1±0.8 37.4±4.0 56.3±5.8 t 13.8564 10.9553 12.4853 P<0.05 <0.05 <0.05

2.2 急救反应时间 优化组初步诊断时间、辅助检查时间、急诊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见附表。

3 讨论

该疾病发病突然,病情发展快,其发病率与死亡率高,预后差。有文献报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1h内院外猝死率高达50%[2]。因此在抢救时优化接诊、救治流程能缩短患者入院至抢救室、行各项辅助检查、静脉用药等急诊环节时间,尽早对患者病情进行确诊,使患者在最佳抢救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治。在转运过程中对患者转运安全性进行评估,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减少转运过程中不良时间发生率,使患者尽快得到救治。经研究得出,优化组治愈率高于常规组且复发率、再行PCI率低于常规组(P<0.05);优化组初步诊断时间、辅助检查时间、急诊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过程中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效果明显,能减少急诊各环节时间,缩短抢救时间,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提高抢救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反应时间入院心肌梗死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硫脲浓度及反应时间对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砷影响
用反应时间研究氛围灯颜色亮度对安全驾驶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除有机物除磷系统中好氧反应时间参数优化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
多因素可识别急性冠脉综合征再入院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