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心理状况及护理措施分析

2019-10-19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450006周春花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19期
关键词:针对性情绪方案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450006)周春花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6年11月~2018年5月之间选取患有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45例/组。两组患者经统计年龄均在44~61岁,平均年龄(57.24±4.11)岁,患有此症状时间均在8~15天,平均天数(10.24±5.03)天。对比两组患者的姓名、年龄以及治疗前各项指标和临床症状等基线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操作流程和护理方案均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并获得医学伦理会批准。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介入不同的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患者则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宣讲,其主要内容包括疾病的知识,治疗方法等等,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发病表现,制定适合患者的护理方案,树立患者积极治疗的心理和健康治疗情绪。②为患者提供整洁、舒适的治疗环境,由专业、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成针对性护理小组。护理过程中面对患者疑问,要用通俗易懂的言语,耐心解答,并对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随时监测,培养患者良好的心理状态。③针对患者的负面情绪及抵触心理,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并通过患者的心理和情绪变化,积极疏导,大小患者的焦虑、急躁、不安、恐惧的心理因素,稳定患者的心理和不良情绪。为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护理人员可通过第三方的社会关系,例如,家属、朋友等对患者给予关爱、安慰和关注,让患者心理和情绪有所依托,增加安全感和归属感,有利于分解患者不良的心理因素和情绪。④对患者的日常起居和饮食进行合理安排,并根据患者的治疗状态随时调整护理方案。

1.3 疗效判定 采用Avillo情绪量评分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和情绪评分做出判断和统计。通过评分数据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措施介入前后的变化和效果。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介入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后,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心理和情绪评分均优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附表。

附表 患者介入不同护理方案后各项心理变化评分比较分析(±s)[n(例)]

附表 患者介入不同护理方案后各项心理变化评分比较分析(±s)[n(例)]

组别 例数 情感情绪 焦虑对照组 45 66.17±6.39 47.24±11.74观察组 45 80.07±6.54 33.91±11.82 t - 8.524 7.197 P - <0.05 <0.05

3 讨论

功能性子宫出血已成为妇科常见病,约占妇科门诊疾病的10%以上,并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分为排卵型功血和无排卵型功血两种,但多以无排卵型功血为主,以更年期女性最为常见。本文通过对选取的9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显示,精神过度紧张、恐惧、忧伤等是影响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再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也会发生心理和情绪上的不良变化,多以恐惧、焦虑为主。结合以上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介入相应的护理方案,不仅降低患者排解患者不良的心理和情绪,也提升了治理效果[1]。通过研究显示,患者的心理和情绪变化是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对患者介入针对性护理方案,可以提升患者的疾病意识和对治疗方案的了解,也树立患者正确、积极、健康的心理,有利于治疗方案的顺利进行。针对性护理措施,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从患者的角度出发,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个人的心理、情绪变化,为患者制定针对性、个人、综合性的护理措施,并让患者形成正确的疾病意识观念,大大提升了治疗效果[2]。

综上所述,本文45例观察组患者予以针对性护理方案后的情感情绪和焦虑评分均优于实施常规护理方案的对照组患者。由此可见,关注患者心理和情绪变化,介入针对性护理措施,可稳定患者心理和情绪,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了医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针对性情绪方案
烂脸了急救方案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小情绪
定边:一份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一种提供借鉴的“扶贫方案”
小情绪
小情绪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