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与传统开放修补术治疗超重与肥胖患者腹壁切口疝的临床疗效评价
2019-10-19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471003王小亮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471003)王小亮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本次样本分析目标为56例腹壁切口疝的超重与肥胖患者(样本来源于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以随机数字表法实施分组对比计算,每组入组28例患者,对照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是15:13,年龄40~62岁,中位年龄数值(50.54±4.54)岁;实验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是14:14,年龄41~61岁,中位年龄数值(50.54±5.65)岁。统计学验证对照组与实验组涉及的一般数据,P>0.05,统计学不展现计算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传统开放修补术,选取患者平卧位姿势,顺着原切口边缘将手术瘢痕切除,对腹壁组织进行解剖,充分显露疝环,有效游离患者疝囊,于患者腹肌后鞘向四周游离疝囊,边缘超出疝环大约3~5cm,还纳疝囊至腹腔,依据3-0不可吸收线对疝囊颈部实施环形缝合,避免损伤患者腹腔内肠管,在腹膜前间隙放置合理大小的补片,依据2-0不可吸收线在腹肌全层固定补片,逐层缝合患者切口,予以皮下引流处理。
实验组予以腹腔镜手术,选取患者平卧位姿势,依据切口疝所处位置将5mm、10mm以及12mm穿刺器置入,维持12mmHg的气腹压力,对疝环附近粘连组织进行游离,还纳疝内容物至腹腔,以2-0不可吸收线顺着原来的切口上、中、下3点经疝环两侧进行穿刺,在皮下打结,对腹壁缺损进行缝合,选择大小适合的补片,依据2-0不可吸收线在补片四周8个点位置进行缝合打结,预留10~15cm的等长线尾,于腹腔内置入补片,通过Endoclose针对准腹壁缺损中央位置经腹壁穿刺引出预留的线尾,在皮下打结,于腹膜上平展固定补片,朝向腹腔面放置防粘连的聚四氟乙烯面,用钛针在腔内固定补片2圈,补片边缘和钛针大约距离0.5cm,钛针间距大约是1cm,术后6小时患者可食用流质食物,适当开展下床活动。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且比较两组腹壁切口疝的超重与肥胖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纳入研究涉及的所有数据均开展以计算验证软件(SPSS21.0)实施分析,用率(%)的形式表示并发症发生率,行卡方检验,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疼痛评分,行t检验,P<0.05,统计学具有组间参比研究意义。
2 结果
2.1 计算且检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实验组腹壁切口疝的超重与肥胖患者并发症发生率0.00%低于对照组的17.85%,经卡方验证,P<0.05,统计学具有组间参比研究意义。
附表 两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参比计算
2.2 计算且检两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 对照组腹壁切口疝的超重与肥胖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疼痛评分对比实验组数值,经t检验分析显示,P<0.05,统计学具有组间参比研究意义。见附表。
3 讨论
肥胖患者一般存在丰富的肠脂垂和大网膜,具有较大的疝囊容积和腹腔容积之间的比值,腹腔镜手术临床操作中存在较小的固定补片空间,为了减少损伤肠管的程度,需要术前适当进行减肥[1]。感染是临床开展腹壁切口疝补片关键的并发症,相比较正常人,肥胖人群的发生率更高,因此需要尽可能缩小死腔,防止应用电刀对疝囊进行分离,电刀不可持续烧灼相同位置,术后予以负压持续引流[2]。此文计算提示,实验组腹壁切口疝的超重与肥胖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和对照组数据比较,P<0.05,统计学具有组间参比研究意义。
综合以上结论,将腹腔镜手术用于腹壁切口疝的超重与肥胖患者中相比较传统开放修补术的价值更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