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与疗效的关系分析

2019-10-19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人民医院472400曹伟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19期
关键词:开颅血肿分级

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人民医院(472400)曹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9月我院的82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以出血时间的差异分为A组(7h内)、B组(8~24h内)、C组(>24h),82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42:40;年龄35~75岁,平均(55.0±18.5)岁;出血量53~183ml,平均(118.0±50.6)ml。本文开展的此次研究两组患者与其家属均知情,且对此次研究持支持态度,82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且本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

1.2 方法 本次研究中对患者实施的各项手术治疗方式均根据患者的血肿情况、出血部位以及出血量进行选择,具有手术治疗方式如下:①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适用于小脑有出血现象且血肿量达到50~70ml左右的患者;②开颅血肿清除术:适用于血肿量>70ml的患者,对该类患者不仅应清除血肿,还应对患者进行骨瓣减压操作[1];③单侧或双侧脑室穿刺置管外引流术:适用于以脑室出血为主的患者,该手术的实施一般在置管之后对患者的血肿部位进行清洗,同时利用轻度负压进行抽取。④改良式-经软通道脑内血肿清除术:此手术方式可在局麻下进行,该手术较传统手术安全、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缩短住院天数,费用少,切口小,已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附表 术后1年ADL分级比较[n(%)]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ADL分级指标(日常生活能力指标),包括有Ⅰ级(表示患者具有正常的日常生活能力)、Ⅱ级(表示患者的生活能力尚未完全恢复,但可独立生活)、Ⅲ级(表示患者可扶拐行走,且日常生活需要他人的帮助)、Ⅳ级(患者不可下地活动,但有思想意识)、Ⅴ级(表示患者处于植物人状态)、死亡。

1.4 统计学分析 文中数据均以通过SPSS22.0软件的计算,ADL分级指标为计数资料,其表示为[n(%)],用χ2进行检验,当P<0.05时说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后1年ADL分级比较:术后1年,A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优于B组与C组,P<0.05,见附表。

3 讨论

当前,临床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该种治疗方式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根据本文此次的研究数据显示,术后1年,A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优于B组与C组,P<0.05,这项数据说明及早进行手术对患者的预后效果较好,且及早进行手术还将降低患者的致残率与死亡率。约有38%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会在发病期发生血肿增大,血肿增大一般在患者发病后的3h以内较为常见,发生血肿增大的患者应在7h内及时尽早的进行手术治疗。脑出血血肿一般会在患者发病后的30min以内形成,直至血肿现象形成后的6h后,血肿部位的水肿现象会逐渐加剧,且血肿脑组组会出现有坏死现象,致使对患者的脑组织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因此在发病期的7h内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及时的清除血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该病手术治疗方式多种多样,其中最为常见的为小骨窗清除术以及开颅清除术等,其中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属于一种微创手术,其切口较小,所用手术时间也相对较短,可在显微镜的协助下对患者具体的血肿部位进行细致的清除[2]。

由于手术治疗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创伤性,致使患者在血肿清除后会出现有高颅压等不良症状,若患者出现有该症状时应对患者实施骨窗手术、脑室外引流以及开颅清除术等手术,以降低患者的脑颅压,并可对脑疝等不良症状起到预防作用,所以,在对重症脑出血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应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式。

综上所述,在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疾病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与手术方式对于该病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尽早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是治疗该病的关键,其可显著提高该病的手术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开颅血肿分级
小骨窗开颅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12例的临床体会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分级诊疗路难行?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下肢平滑肌肉瘤误为慢性血肿1例
开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