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在GICU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效果评价中的应用

2019-10-19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450016翟继卫宋亚佩姚丹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19期
关键词:荧光法洁净度合格率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450016)翟继卫 宋亚佩 姚丹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GICU)是集中收治各专科急危重患者的高危科室,其入住GICU患者病种多、病情重,是我院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对于医务人员手高频接触物体表面 (如各类医疗仪器面板及外表面、床边桌、病床等)及邻近患者诊疗区域极可能被患者污染,进而污染医务人员的手,引起致病菌的直接或间接传播[1]。因此探索了解GICU物体表面清洁和消毒的效果,旨在提高GICU医务人员对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重要性的认识。集束化干预是一种有效的医疗、护理综合措施,其中每个措施均经过临床证实,能改善患者治疗结果,措施的集中实行效果更好[2]。ATP检测系统对评价清洁消毒效果更便捷;ATP检测系统对清洁消毒效果的评价更敏感[3]。本研究用ATP检测GICU环境物体表面清洁状况,能快速准确从现场直接读取数据,便于查找物体表面清洁消毒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及时指导实施集束化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GICU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效果,以保证GICU的消毒效果和医疗质量安全。现将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2017年1月~2018年5月对我院GICU医务人员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如:各类医疗仪器面板及外表面,各类操作台面,电话机,电脑键盘及鼠标,病历夹、病床及其他(手卫生、工作服)等清洁消毒效果进行采样监测。

1.2 采样方法 采样前,医院感染专职人员不事先告知科室,对GICU日常使用中高频接触的各类环境物体表面统一方法,便于采样。检测仪器为System SURE Plus手持式ATP荧光检测仪及其拭子。依据WS/T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专职人员用5cm×5cm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使用ATP荧光仪专用无菌棉拭子沾湿含荧光素酶的采样液(为仪器配套专用),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4个规格板面积。被采表面≥100cm2,取100cm2;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取样后将采样棒在管内折断,然后震荡使荧光素酶液充分浸湿棒头,将检测管插入手持式ATP生物荧光检测仪进行检测,15s内读取数据,结果以相对发光单位值RLU表示,使用中物体表面≤100RLU/100cm2为合格(根据厂家推荐的标准),计算合格率。

1.3 采用干预方法

1.3.1 常规方法 2017年1月~2017年9月执行常规的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方法。用含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普通抹布对GICU物体表面作常规消毒擦拭每日2次。科室自测每季度对各类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卫生进行致病微生物培养检测,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季度用ATP荧光法监测物体表面洁净度一次。

1.3.2 集束化干预方法 2017年10月~2018年5月,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统计ATP荧光法监测物体表面洁净度结果,到科室现场培训并指导采用集束化干预措施进行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每周监督检查,每季度反馈监测数据。

①科室ICU成立医院感染管理专项小组。由科主任、感控医师、感控护士、专职消毒员(每班次配备1名)及保洁员组成,主要负责医疗器械统一化管理和清洁消毒集中化处置工作。患者出院、转科后,及时对其所用医疗器械用75%乙醇浸湿的一次性无纺布擦拭,再用消毒湿巾(含主要成分复方季铵盐)[6]集中进行擦拭、终末消毒,干燥备用。集中管理的医疗器械包括输液泵、微量泵、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听诊器、加压袋等及高频接触医疗区域的物体表面(电话机、移动查房车、电脑键盘等)。

②强化人员感染相关知识培训。科室每月组织全科医务人员及保洁员学习医院感染规范及规章制度,规范操作流程,遵循物体表面经纬线擦拭法,遵循“清洁单元化”原则实施清洁消毒。

③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增加清洁消毒频次。重点对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呼吸机面板、输液泵、心电监护仪、患者床头、床档及升降按钮等,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或消毒湿巾擦拭3次/每日(精密仪器用75%乙醇擦拭),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随时进行消毒处理。

④落实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短时间内有不同患者检出2株同种病原菌考虑有多药耐药菌传播时,到科室协助开展强化清洁消毒,预防交叉感染发生。

⑤严格手卫生依从性管理。科室感控小组对全科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每月自查,感染专职人员不定期进行手卫生专项督查,督促手卫生的落实。科室使用清洁消毒剂及手卫生用品等费用支出由医院、科室各承担50%。

⑥遵循标准预防原则,实施职业安全防护措施;所需防护用品、配备齐全,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1.4 统计处理 应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物体表面ATP检测效果干预前后对比 共采样172份,ATP检测值≤100RLU/100cm2的环境物体表面为合格,实行集束化干预手段后,GICU物体表面ATP监测合格率由干预前19.8%提高到45.3%,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整体合格比例仍偏低,见附表1。

2.2 不同类别物体表面ATP检测合格率对比本次调查的8类常见物体表面中,电脑键盘及鼠标、病历夹、其他物体表面(工作服)合格率最低,其次是电话机。不同类别的物体表面ATP检测值有明显差异,见附表2。

2.3 最差的前三位物体表面采样点与ATP检测值 6类物体表面洁净度最差的前3位采样点与检测值,见附表3。

附表1 集束化干预实施前后GICU物体表面ATP检测合格率(%)

附表2 不同类别环境物体表面ATP检测合格率(%)

附表3 6类物体表面洁净度最差的前3位采样点与检测值(RLU)结果排列

3 讨论

采用集束化干预措施,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形成一系列、完整、持续性的实施方案,从而实现真正预防和干预。本次采用干预措施,包括成立医院感染管理专项小组,对医护及保洁员进行感染知识培训,每周加强监督检查及季度反馈,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个案现场指导强化清洁消毒防控措施,手卫生专项督查等措施,本调查采用ATP生物荧光法,因能现场快速读取结果,说服力较强,能提高医务人员持续改进的意识,显著提升现场督查的效率。尤其是采用ATP检测法后,GICU物体表面监测合格率有所改善,为环境清洁消毒质量提供有利参考依据。

本次研究采用ATP生物荧光法,共采样172份标本,干预后的合格率提高到45.3%,集束化干预在GICU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中的应用有效,但整体清洁效果仍不太理想。其中病历夹、其他(医务人员工作服)合格率仍偏低,这些手高频接触的电脑键盘及鼠标合格率为25.00%,低于张旭等[1]对重点护理病房环境表面消毒效果分析,各类医疗器械操作面板及外表面合格率37.5%,低于沈燕等[4]采用ATP生物荧光法对46所医院ICU环境物体表面洁净度的检测分析结果,干预前与干预后采样整体合格率与李会芳等[5]调查结果相当。本次调查物体表面洁净度相对较差的采样点,内线电话、移动查房车等往往是日常清洁工作中容易忽略或污染严重难以清洁消毒的地方。

各类操作台面虽然是每天都会清洁消毒的地方,但本次监测合格率仅为45.00%,提示在ICU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方面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地方。本次研究清洁消毒质量有了明显改善,但由临床护士兼职集中对医疗器械进行终末消毒方式,人力和专业清洗消毒设施不足等方面问题仍然存在,正在积极探索更有效的解决方法。因此,为了重症监护病房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工作能更科学化、更具体化,更系统化实施,这方面的科学循证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关注重症监护病房环境物体表面洁净度,应加强日常清洁消毒督导工作,以提高环境物体表面整体洁净度。

猜你喜欢

荧光法洁净度合格率
202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7.8%
ATP生物荧光法在餐具消毒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基于氟—氟相互作用的上转换荧光法快速测定水中的全氟辛烷磺酸
山西省河东煤田安平勘查区煤炭资源洁净度评价
浅谈如何提取检测微量元素硒
穿层物流垂直提升输送技术在制药企业中的技术应用
净化空调系统调试中常见问题和改进建议
提高重症医学科床头抬高合格率
洁净电子厂房消防系统设置及施工技术探讨
我国生鲜乳连续7年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