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经镇痛散贴敷疗法对寒凝血瘀型慢性盆腔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9-10-19黄碧欣
黄碧欣
慢性盆腔痛在临床上为一类常见多发妇女病, 病发因素复杂多样, 若不及时治疗极易使其免疫低下导致多方面临床不适症, 也因病情较复杂、发病部位特殊、治愈率较低增加患者精神及心理负担。因不同程度病情,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威胁, 亟需采用有效措施预防[1,2]。目前在临床上西医治疗手段无明显改善, 主要有效治疗方法缺乏, 加上对病情了解不太深入, 影响疗效。医学上针对此类疾病尚无完善的有效治疗方式, 在临床中进一步制定完善的治疗方案是关键。疼痛为慢性盆腔痛中最常见且又最难控制的临床症状之一, 相关的资料研究表明在一般医疗条件下多数疼痛病患得不到有效的缓解。而中医药治疗具有现代医学治疗手段中不具备的独特优势, 相比较而言, 中国传统特色中医药治疗有着较良好的优势[3,4]。中药内服对受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中医外治具有患者依从性强、疗效确切、作用温和、药效持久、毒副作用低、不良反应小等优势。经中药贴敷将药物施于体表皮肤或体腔黏膜, 使药物透过皮肤透入或黏膜吸收,发挥止痛作用[5]。本研究采用温经镇痛散贴敷方法治疗寒凝血瘀型慢性盆腔痛, 考察其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2018 年6 月本院收治的42 例寒凝血瘀型慢性盆腔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为21 例。所有患者依据临床资料确定为寒凝血瘀型慢性盆腔痛, 均依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制中医病证诊断相关标准判定。对照组年龄26~59 岁, 平均年龄(37.4±7.5)岁;治疗组年龄23~62 岁, 平均年龄(38.6±7.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均经伦理委员会院审批通过, 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经镇痛散贴敷治疗。药物按香附、木香、玄胡、桂枝、干姜、红花3∶3∶2∶1∶1∶1 的比例组成, 研成粉末后取500 g 与加热的凡士林250 g 充分混合调和成膏状放置于穴位贴敷, 约20 g/份, 冷却凝固后备用。擦净患处, 将温经镇痛散贴于下腹疼痛处, 1~2 贴/次, 2~4 h/贴, 可外加红外线照射0.5 h, 1~2 次/d, 7 d 为1 个疗程。依据患者的皮肤、医嘱、药性、耐受力再进行调整贴敷的持续时间。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疼痛情况。疗效判定标准:参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治愈:原有疼痛症状及体征几乎消失;显效:症状减轻幅度大, 疼痛度减轻明显;有效:症状有所改善较治疗前降低;无效:不起作用反之更重。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疼痛情况参考2004 年国家卫生部(现卫健委)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以评分进行评定, 评分越高, 疼痛越严重。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95.2%高于对照组的6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疼痛情况比较 治疗前, 两组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
表2 两组疼痛情况比较
表2 两组疼痛情况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VAS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21 8.16±1.59 6.51±0.90a治疗组 21 8.22±1.96 2.70±0.93ab t 0.109 13.491 P >0.05 <0.05
3 讨论
近年来发现慢性盆腔痛发病率有不断升高且呈年轻化趋势发展, 最常见的是因妇女子宫寒湿凝滞型, 重要病因为寒湿, 病理性产物为血瘀。患者的自觉症状较多, 其中疼痛为主要症状之一。疼痛是指由血液运行不畅、瘀滞所引起的[6],目前西医治疗不良反应较大, 将中医特色融入到治疗中, 应用中医辨证方法治病原则制定合理的中医治疗, 同时给予中医药指导, 从而达到降低病痛、改善病情等目的。温经镇痛散是以医家理论为指导, 了解“通之法”而研制的。疼痛的根本与气血运行有关, 那么应该对气血进行调理。据医学家所说:“调气以和血, 调血以和气则通”。该药贴具有温经散寒,祛瘀止痛之功效, 用于寒凝血瘀证引起的原发性疼痛的辅助治疗。中药内服对于吞咽功能丧失及拒药不受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而中医外治法具有患者顺应性强、疗效确切、作用温和、药效持久、毒副作用低、不良反应小等优势, 是除口服和注射之外的重要治疗方法[7,8]。中医外治具体是将药物施于体表皮肤或体腔黏膜, 使药物透过皮肤透入或黏膜吸收,发挥止痛作用。常用外治方法有敷贴、中药外敷等, 为治疗寒凝血瘀型慢性盆腔痛的非手术方式之一。而穴位贴敷经药物对穴位予以温热刺激, 以温煦肺经阳气, 驱散内伏寒邪。
本研究结果表明,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临床效果良好, 可明显改善控制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 对寒凝血瘀型慢性盆腔痛患者需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及时治疗, 采用中医穴位贴敷疗法对此病治疗带来效果较好, 也显示了治疗的优越性, 在临床治疗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温经镇痛散贴敷疗法对寒凝血瘀型慢性盆腔痛患者在镇痛方面效果明显, 在临床治疗中值得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