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不同时机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尿失禁及性生活质量、盆腔脏器脱垂的影响
2019-10-19莫明慧陈庆凤刘婷李玉玲
莫明慧 陈庆凤 刘婷 李玉玲
女性盆底支撑结构出现缺陷、受损导致其功能受阻, 都是盆底功能出现障碍所致, 主要表现为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和性功能障碍。盆腔器官脱垂包括阴道前后壁膨出、子宫脱垂。其中轻度和中度脱垂情况属于盆底治疗的适应证,重度脱垂应选择手术治疗;而女性性生活与盆底功能有直接关系[1]。部分女性在生产后, 盆底肌肉出现松弛现象, 从而导致出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严重影响性生活。同时, 盆底肌力减退还会直接引起女性尿失禁[2,3]。此次研究对不同时机开始盆底康复训练的产妇进行对比,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1~10 月本院接收的90 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产妇均为自然分娩, 按照抽签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45 例。研究组产妇年龄23~43 岁, 平均年龄(25.6±5.8)岁。对照组产妇年龄20~43 岁, 平均年龄(24.9±6.1)岁。两组初产妇的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初产妇同时进行常规健康教育, 主要是科学的运动与锻炼, 不能进行重体力性的劳动。研究组在产后6~12 周进行为期6 周的盆底康复治疗;而对照组在产后24~48 周进行为期6 周的盆底康复治疗。盆底康复治疗的具体内容如下。
选择法国杉山盆底康复治疗仪完成对盆底肌的低频电刺激与生物反馈联合治疗。①低频电刺激治疗。把盆底治疗仪放置在产妇的阴道内部, 按照不同的肌纤维对其进行频率不一的脉冲式电流刺激, 针对Ⅰ类与Ⅱ类的肌纤维选择10~35 Hz 及其15~70 Hz 频率进行电刺激, 同时结合产妇个人的耐受力情况对仪器电流数值与强度做出一定调整, 这样可以对产妇盆底肌群进行强化后, 实现对其盆底肌刺激目标后更好的支配盆底神经, 达到收缩盆底肌目的。②生物反馈治疗。模拟生活场景, 若产妇由于咳嗽太厉害而出现漏尿的情况,那么先训练产妇日常咳嗽时控制漏尿的能力, 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模拟突然咳嗽的高峰场景, 让产妇进一步收缩阴道,看能否很好控制。选择电子生物反馈治疗仪置入产妇阴道对盆底肌肉产生的收缩进行电信号的测定, 进而实现对阴道收缩力情况的采集, 对特定肌群予以识别。若控制良好, 则不会出现压力性尿失禁情况, 便进行下一步训练。③阴道哑铃训练。将阴道哑铃放置于产妇阴道, 医护人员指导产妇收缩阴道, 利用阴道肌肉夹持阴道哑铃, 阴道哑铃的选择从最轻的开始, 随着产妇阴道承受力和收缩力的增加逐步加大阴道哑铃的重量, 进行15 min/次, 1 次/d。④缩肛训练。掌握阴道哑铃练习以后再进行缩肛训练, 产妇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缩肛训练:主要是为了通过增强产妇盆底肌肉的自主收缩力, 从而提高控尿能力和盆底肌肉收缩力。医护人员指导产妇反复进行收紧肛门阴道的运动, 收紧持续时间以3 s/次为宜, 然后放松。缩肛训练每天应保证在15~20 min, 具体时间以产妇接受程度而定。普通产妇持续6~8 周的缩肛训练后,控尿能力和盆底肌肉力量开始改善, 持之以恒巩固效果会更好。接受治疗与训练期间, 需要及时将产妇的情况进行记录,在疗程结束后定期定时对产妇做随访。
1. 3 观察指标 记录比较两组产妇的性生活质量评分、尿失禁情况、盆腔脏器脱垂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产妇性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研究组的性满意度、性交流、性态度、性反应4 项性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28.1±1.9)、(23.7±1.9)、(13.8±1.2)、(18.2±1.6)分, 均高于对照组的(23.9±2.3)、(20.4±1.8)、(10.3±1.4)、(14.0±1.2)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性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x-±s, 分)
2. 2 两组产妇尿失禁情况比较 研究组中仅有1 例产妇出现尿失禁, 对照组中有12 例产妇出现尿失禁, 研究组产妇的尿失禁发生率2.22%低于对照组的26.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8791、P=0.0010<0.05)。
2. 3 两组产妇盆腔脏器脱垂情况比较 研究组的盆腔脏器脱垂发生率为2.22%(1/45), 低于对照组的13.33%(6/4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726, P=0.0491<0.05)。
3 讨论
无论是盆底尿失禁还是盆腔器官脱垂或性功能障碍, 患者病情均有轻度、中度和重度的区别。本文的盆底康复治疗只针对轻度和中度患者, 病情严重的患者则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盆底康复治疗时, 盆底康复治疗仪具有帮助患者疏通会阴、长强两个穴位经络, 增加盆底肌力, 促进患者盆底肌力恢复活力的功效[4-6]。女性的性生活与自身盆底功能有直接关系, 女性产后由于盆底肌肉组织受到损伤, 阴道容易变得松弛, 除了影响性生活外, 还会导致患者出现尿失禁症状。这都是因为女性在妊娠期间身体重心都在盆底肌集中的缘故, 特别是到了妊娠后期阶段, 胎儿体积不断增大, 盆底肌韧带开始松弛, 导致盆腔中的器官往下移动, 从而降低尿道闭合的压力, 出现尿失禁。产妇分娩过程中, 对会阴、肛门部位肌肉组织和盆底神经组织的破坏都是出现尿失禁及今后性生活障碍的诱因[7-9。
女性在产后, 机体处于薄弱阶段, 在产后6~12 周进行盆底康复治疗, 加快盆底功能的恢复, 从而加强阴道的紧缩度, 提高性生活质量。盆底功能的恢复还有利于预防和治疗尿失禁、子宫及盆腔脏器脱垂等盆底障碍性疾病的发生。为此, 此时是盆底功能恢复的最佳时间。此次研究中, 研究组的性满意度、性交流、性态度、性反应4 项性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28.1±1.9)、(23.7±1.9)、(13.8±1.2)、(18.2±1.6)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3.9±2.3)、(20.4±1.8)、(10.3±1.4)、(14.0±1.2)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仅有1 例产妇出现尿失禁, 对照组中有12 例产妇出现尿失禁, 研究组产妇的尿失禁发生率2.22%低于对照组的26.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8791、P=0.0010<0.05)。研究组的盆腔脏器脱垂发生率为2.22%(1/45), 低于对照组的13.33%(6/4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726, P=0.0491<0.05)。此结论和庄燕群等[5]结论相符。
综上所述, 产妇在产后6~12 周进行盆底康复治疗, 能够最大限度改善由于盆腔支持结构退化而出现的盆底功能障碍, 若错过此时的黄金治疗时间, 产妇的盆底肌功能将会受到持续的损伤, 及早治疗能够进一步保障女性健康, 避免对女性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值得临床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