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拜糖平与二甲双胍用于2 型糖尿病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对比

2019-10-19蔡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19期
关键词:胰岛素血糖意义

蔡畅

糖尿病属于终身性内分泌系统病症, 是因机体胰岛素分泌缺乏导致的糖类代谢紊乱引起, 以35~40 岁的青中年人为高危群体, 其中T2DM 为主要类型, 约占所有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1], T2DM 患者的发病机制为胰岛素分泌不足且机体同时存在胰岛素抵抗, 目前临床多采取降糖药物治疗, 二甲双胍和拜糖平是两种常用药物, 可通过持续控制患者血糖水平遏制病情进展, 从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但两种药物的药效机制和作用途径存在差异, 为了探求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药物, 本次研究对比了拜糖平和二甲双胍治疗T2DM 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6 年5 月~2018 年7 月收治的116 例T2DM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各58 例。参照组患者中, 男31 例, 女27 例;年龄35~61 岁,平均年龄(45.27±7.73)岁;病程2~7 年, 平均病程(4.17±1.43)年。治疗组患者中, 男30 例, 女28 例;年龄34~62 岁,平均年龄(45.25±7.80)岁;病程2~8 年, 平均病程(4.19±1.31)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 2. 1 纳入标准 体质量指数>23 kg/m2、HbA1c≥7.0%、FBG>9.0 mmol/L、2 h PBG>14.0 mmol/L[2];所有患者用药前均与本院签署《药效观察研究知情同意书》, 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医学伦理要求。

1. 2. 2 排除标准 排除合并重要脏器严重病变、其他代谢病症、严重感染、免疫系统疾病、恶性肿瘤、近期使用影响糖代谢药物、对拜糖平和二甲双胍过敏的患者。

1. 3 方法 参照组采用二甲双胍(北京双鹤现代医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H11020908, 规格:0.25 g/片)治疗,口服, 0.25 g/次, 2 次/d, 治疗期间根据患者血糖水平调整剂量, 口服最大剂量<0.5 g/次, 持续治疗3 个月。

治疗组采用拜糖平(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10716, 规格:0.1 g/片)治疗, 口 服, 50 mg/次,3 次/d, 治疗期间根据患者血糖水平调整剂量, 口服最大剂量<100 mg/次。

1. 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水平。①血糖指标包括HbA1c(正常范围4%~6%)、FBG(正常范围<7.0 mmol/L)、2 h PBG(正常范围<10.0 mmol/L)。②临床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 患者血糖指标水平达标, 或降低幅度>90%为显效;患者血糖指标水平降低幅度≥50%但<90%为有效;患者血糖指标水平降低幅度<50%或不变甚至升高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水平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HbA1c、FBG、2 h PBG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HbA1c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 h PBG 水平低于参照组, FBG 水平高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83%, 与参照组的93.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34%, 与参照组的8.6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水平水平比较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水平水平比较

注:与参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HbA1c(%) FBG(mmol/L) 2 h PBG(m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参照组 58 11.41±1.80 6.87±0.62 10.71±1.26 6.21±1.30 17.89±1.62 13.01±1.81治疗组 58 11.40±1.85 6.83±0.87 10.76±1.13 7.32±1.01a 17.86±1.73 10.35±0.99a t 0.030 0.285 0.225 5.135 0.096 9.819 P 0.977 0.776 0.822 0.000 0.923 0.000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n(%)]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n(%)]

3 讨论

T2DM 的病理机制为B 细胞功能缺陷和胰岛素抵抗, 随着病情进展可引发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 导致患者致残或致死, 因此强化血糖控制, 保护B 细胞功能是治疗T2DM 的主要原则[3]。以往治疗T2DM 以注射胰岛素为主, 虽然可改善胰岛素抵抗症状, 但大量用药可导致安全性问题, 例如会诱发低血糖、高胰岛素血肿、肥胖等[4], 目前临床将二甲双胍和拜糖平作为T2DM 的降糖药物,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 两组患者HbA1c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 h PBG 水平低于参照组, FBG 水平高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83%, 与参照组的93.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34%, 与参照组的8.6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分析为:①二甲双胍属于双胍类降糖药物, 可提高T2DM 患者机体细胞利用葡萄糖的效率, 抑制葡萄糖肠道摄取和糖异生, 从而发挥降糖作用。此外, 二甲双胍可提高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在胰岛素介导下可增加葡萄糖利用率, 并强化非胰岛素依赖组织的葡萄糖利用率, 抑制胆固醇生物合成, 有利于控制总胆固醇含量和空腹血糖水平。②拜糖平属于葡萄糖苷酶抑制药物, 可竞争性抑制葡萄糖苷水解酶, 与α-葡萄糖苷酶可逆性结合后可抑制各种糖类分解, 延缓葡萄糖和果糖吸收, 对高血糖尤其是2 h PBG 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且能调节胰岛素分泌状态, 改善外周靶器官对胰岛素的敏感度, 降低低血糖风险[5]。③从用药安全性来看, 两种药物以轻微肠道反应为主, 患者均可耐受, 全身不良反应少, 不会影响到药物疗效[6]。

综上所述, 拜糖平与二甲双胍对T2DM 均有显著疗效,且不良反应少, 但拜糖平控制2 h PBG 的作用更佳, 二甲双胍控制FBG 的效果更明显, 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选择合适药物。

猜你喜欢

胰岛素血糖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胰岛素拆封前后保存有别
胰岛素笔有哪些优缺点?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