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研究

2019-10-18谢依玲徐玉娇许莲清石湘红王婵

市场周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养老模式

谢依玲 徐玉娇 许莲清 石湘红 王婵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养老面临诸多的问题。特别是现时期已经进入独生子女时代,大家普遍直呼养老压力大,城市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亟待解决。如何解决养老问题,如何提高广大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已逐渐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本文以南京市的老年人群体为调查对象,基于587份有效问卷数据,调查发现52.8%的老年人期望的当前养老方式是自己或夫妻料理,48.9%的老年人表示未来可能入住养老院,50.3%的老年人存在对养老院收费昂贵的担心。进一步探讨老年人幸福度影响因素及幸福来源,采用田口正交试验方法分析,结果表明文化水平、经济水平与年龄对老年人幸福度的影响程度依次减弱,年龄影响不显著,老年人最大的幸福来源是身体健康,其次是稳定的经济来源以及丰富的文娱活动,最后才是儿女孝顺。

关键词:老年人幸福度;老年人精神需求;养老模式;田口正交试验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9)09-0185-03

一、引言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江苏省早在1986年就进入老龄社会,是我国第一个进入老年型的省份。2017年年底。南京60岁以上老年人已超过140万,占总人口比例为20.85%,简单地说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60岁以上的老年人,而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4.07%,这标志着南京已进入“深度老龄社会”。人口老龄化给城市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城市的空巢老人增多、老人“害怕”进养老院、老人孤独感加重等,那么城市老人当前养老现状如何?他们对于自己的养老到底有什么看法呢?

本文通过调查城市老年人的生活现状、幸福感程度,调查老年人追求的理想养老模式以及所需要的个性化服务,并分析原因,同时根据老人的需求对社会、养老机构、社区、家庭等多方位就养老问题提出建议,呼吁大家关爱老年人,关注老年人生活,让爱延续,让爱不缺席。

二、文献综述

近几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受到社会的关注,城市老人养老问题也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孟艳春探究中国养老模式,提出结合家庭养老、个人养老与社会养老,并朝着社会化养老的方向发展,才能解决中国养老问题。张春芳研究城市养老的投资模式,提出我国应采取“医养”结合的社区养老模式。王慕然等对南京市四卫头社区老人进行调研,提出需要了解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提供针对性的养老服务。陈赛权(浙江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认为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是我国养老模式的必然趋势。刘贵平等提出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并非对立的养老模式,而是可以共存的,其本质绝不是简单的由谁来出钱的问题。

综上所述,虽然学者们对老年人养老服务模式展开了深刻的研究,但是对老年人自身意愿的调查还不够充分,因此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的焦点访谈来对老年人关于养老模式的选择和看法进行深度挖掘,以期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需求研究。

三、城市老年人养老服务现状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利用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研大赛国家级一等奖项目2016年调研数据探讨城市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现状,主要包括消费、医疗、娱乐与幸福度等,并进一步分析城市老年人幸福度影响因素。该数据以南京市老年人群体为调查对象,主要为60岁及以上的人群,包括当前进行养老院养老、社区养老、子女养老和自己养老的老人,通过多阶段抽样,选取南京市玄武区、秦淮区、栖霞区等七个区的养老院机构、社区、公园等调查地点,调查方式以街头拦截式发放自填问卷、面访法为主,对选取的养老院机构老人进行问卷调查与面访调查。对非养老院老人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并随机访问个别老人。剔除无效问卷,本研究的样本量为587份有效问卷数据。并且通过问卷信度检验。

(二)样本基本情况

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样本性别、年龄、文化水平、经济能力及家庭背景情况,样本基本变量分布情况为:调查样本共587例,男性297例。占50.6%,女性290例,占49.4%;60岁及以下70例,占12.1%,60至70岁339例,占58.7%,70岁以上169例,占29.2%;小学及以下学历89例,占15.2%,初中学历199例,占33.9%。高中学历199例,占33.9%,大学或专科以上学历100例,占17.0%;月生活费水平为1000元以下35例,占6.0%,1000-2000元70例,占11.9%,2000-3000元341例,占58.1%,3000元以上141例,占24.0%;月收入水平为1000元以下32例,占5.5%,1000-2000元70例,占11.9%,2000~3000元163例,占27.8%,3000-4000兀229例,占39.0%,5000元以上93例,占15.8%;70岁及以下老人418例中,子女数1个194例,占46.4%,子女数2个136例,占32.5%,子女数3个及以上88例,占21.1%;70岁以上老人169例中。子女数1个26例,占15.4%,子女数2个65例,占38.5%,子女数3个及以上78例,占46.2%。

1.南京市老年人文化水平

调查样本中拥有大学及专科以上学历的老人可达17%,拥有初中及以上文化水平可达84.8%,这说明南京市老年人的文化程度整体上比较高。

2.南京市老年人经济水平

南京市老年人月收入大多处在3000至4000元,由频数分布表计算平均值,南京市老年人月生活费平均水平2554元,月收入平均水平3124元,老年人的收入大致够用。南京市老年人经济来源中,退休金的比例最大占56.5%,其次是工作收入占20.8%,再次是本身积蓄占9.4%,政府补贴占7.5%,其他占3.8%,依靠子女供养的比例最少仅有1.9%。

3.南京市老年人家庭背景

对比发现。70岁以下的老人只有一个子女的老人比例高达46.40%,两个孩子以下的老人占所调查比例的78.9%。相比之下,70歲以上的老人现如今只有一个子女的比例为15.20%,三个孩子以上的比例为46.34%。数据分布不均匀的主要原因可能是1996年我国将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四、城市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分析

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南京市老年人期望的社会服务、期望的当前养老方式以及期望的未来养老方式,进而深入分析南京市老年人对养老院养老的态度。

(一)南京市老年人期望的社会服务

南京市老年人所需要的各项社会服务中。医疗保障服务排名第一,占60.4%,紧接着是精神服务、娱乐设施服务。最后是出行服务,分别占45.3%、37.7%与9.4%。

(二)南京市老年人期望的养老方式

调查样本中52.8%的老年人期望的当前养老方式是自己或夫妻料理,32.1%的老年人期望与子女同住,13.2%愿意住养老院,家政保姆照顾1.9%。而在选择自己养老或者夫妻料理的老人中,67.67%的老人表示以后身体不便的时候可能会选择住养老院,23.54%的依然坚持自己或者夫妻养老。另外的8.79%的老人表示以后年龄大,手脚不灵活时之后会请保姆照顾。总体而言,13.2%的老人当前愿意住养老院。52.8%当前选择自己或夫妻料理的老人中67.67%表示未来身体不便时可能选择住养老院,总共48.9%(即13.2%+52.8%×67.67%)的老年人表示未来可能人住养老院。

(三)南京市老年人对养老院的态度

南京市老年人对养老院最担心的是收费昂贵这一问题,调查样本中有50.3%的人选择了这一项,其次是养老院老弱病残集中,产生压抑感,占28.7%,再次是没有家庭温暖,占25.1%。调查样本中21.6%的老年人对养老院的态度积极良好,卫生差、伙食差等其他问题的担心相对较少,分别占16.2%、14.4%。

五、城市老年人幸福度影响因素分析

(一)老年人幸福度影响因素的选取

老年人幸福度是其精神层面必不可少的分析。张伟新等调查发现年龄显著影响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王福兴等发现大学学历老年人相較于文盲、小学及初中学历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更高。刘仁刚等发现婚姻质量与收入水平是老年人幸福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参考学者研究的老年人幸福度影响因素,结合南京市老年人的实际调研情况,本文选取年龄、文化水平与月收入为影响因素。

(二)研究方法

正交试验设计法以概率论数理统计、专业技术知识和实践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标准化的正交表来安排试验方案,并对试验结果进行计算分析,是一种能够减少试验次数,迅速找到优化方案的科学计算方法。

本文选择三因素三水平的田口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进行研究,月收入因素的三个水平依次为2000元及以下、2000-3500元与3500元以上,年龄因素的三个水平依次为60岁及以下、60~70岁与70岁以上,文化水平的三个水平依次为大学及专科以上、高中与初中以下。将问卷中获取的老年人对生活满意度的打分数据(十分为满分),转换成幸福度水平分类数据,幸福度打分0~3.4~7.8~10分别为幸福度水平的低、中、高水平。根据不同因素水平的筛选。计算各群体的幸福度均值,生成对应响应数据。

(三)极差分析结果

利用Minitab软件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田口正交试验设计,极差分析结果显示,对幸福度的影响排序为:文化水平、经济因素、年龄。老年人所受到的教育程度越高,幸福度越高。收入越高,老年人的幸福度就越高。年龄对老年人的幸福度影响不显著。老年人幸福度影响因素的主效应图如图1所示,年龄对应的折线波动最小。影响程度最弱。

六、研究结论

(一)老年人幸福度影响因素

老年人幸福度影响因素依次为文化水平、经济因素、年龄。文化水平、经济因素对老年人幸福度呈正向显著影响,年龄对老年人幸福度的影响并不显著。一方面,老年人受教育程度越高,其思想更加进步,能够与时俱进地融入社会生活,也更能自我排解压力,因此幸福度会相对偏高。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条件好的老年人能够享受更多的老人服务,旅游,登山、健身等,进一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幸福水平随之上升,所以老年人的收入越高,幸福度越高。

(二)老年人幸福来源

南京市老年人幸福来源的最大因素是身体健康。其次是稳定的经济来源以及丰富的文娱活动,最后才是儿女孝顺。大多数老年人对儿女孝顺这方面不是很重视,只有接近一半的人选了这一项,老年人认为儿女有自己的生活,儿女的孝顺与自身生活关系并不密切,自身的身体健康、生活安稳更加重要。

(三)老年人期望社会服务

南京市老年人期望的社会服务中,精神服务需求已经超越娱乐设施,成为一项重要的需求,大部分老年人基本生活能够满足,但是精神诉求并不能得到满足。虽然城市公园、小区的娱乐设施相对健全,能够适当放松心情与锻炼身体,但不能够满足其内心诉求,由于子女工作繁忙、孙辈学业繁重,老人缺少心灵上的关怀,此外由于城市的交通拥挤、车水马龙,年龄稍大一些的老人活动范围较窄,内容较为单一,因此老人更多地需要精神交流。

(四)老年人期望养老方式

南京市大部分老年人期望的当前养老方式是自己或夫妻料理,并且这部分老年人以后将有很大的可能选择住养老院,因此未来的养老趋势是养老院养老。大部分老年人不再期望子女养老,一部分原因是子女学业事业繁重,没有过多的精力和时间照顾陪伴老人,不能满足老人精神方面的需求。另一部分原因是子女家庭经济负担沉重,没有足够的能力去照顾老人,这部分老年人不愿给子女带来更多压力。最后是老人与子女的思想观念不同,各自的生活方式不同,这部分老人为避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共同生活会产生的矛盾,更愿意选择自己照顾自己或者夫妻俩互相照顾,便于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五)老年人对养老院的态度

首先,南京市老年人对于养老院最担心的是收费昂贵这一问题,调查发现不同经济条件的老人对于养老院的收费问题都存在较大的担心,目前很多养老院的收费相对较高,多数老年人住不起养老院,因此这是大多数老年人最担心的一个问题。

其次,养老院老弱病残集中,容易产生压抑感。通过访谈了解到对养老院持抵制心理与反感心理的老人群体的特征是身体状况良好,喜欢新鲜事物,爱好与年轻人交流。其观点是老人应该更多的与年轻人沟通,这样心态会更年轻。

(六)南京市养老模式发展趋势

南京市位于长三角地区,经济和文化水平相比其他地区较高,老年人的思想也较开放,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家庭式养老。未来养老的发展模式朝着多层次、多元化与多渠道的方向发展,其中养老院养老将成为主流。南京市仍存在公办养老院一床难求、门槛高;民办养老院收费高、入住不足的问题,因此南京公办民营养老院将成为主流。

七、对策与建议

(一)社区养老服务的建议

1.搭建社区养老服务平台

在老年人分布密集的社区,加大对社区养老服务建设项目的资金投入,整合街道和社区文化站、服务站等公共服务资源。联合多方力量拓展服务范围,搭建完善的社区养老服务平台。

2.建立社区考核机制

将上门慰问设立为社区工作人员的考核项目,真正的走进老人家中,才能真正了解老人的需求。

3.提高社区养老服务的质量

记录社区老人的家庭情况、健康情况、服务需求,定期为老人检查身体,开展文体娱乐、老年课堂、心理咨询及疏导等精神慰藉服务。

4.发展志愿服务

借助高校、企业等社会力量,建立志愿服务合作关系,提供上门聊天、送医送药、电脑培训等志愿服务,多开展户外活动。将社区变成一个大家庭。

5.引进新服务

建立社区食堂,加大社区助餐点建设,为独居老人提供方便。

(二)养老院养老服务的建议

1.加大经济型养老院建设

由于养老院的资源分配不均,两极分化现象较为严重,因此扩大中档水平养老院的建设。满足大多数中等养老金老人的需求。

2.引入社会资金

在很多养老院经营困难的情况下,养老院不能仅依托于政府补贴,还可为自己搭建爱心捐赠平台,引入社会爱心资金。

3.生活环境建设

注重自身建设,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健康干净的环境;将患病的老人与健康的老人分开居住。让身体状况良好的老人能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下生活。

4.氛围营造

通过对老人家属提出定期看望老人的入院要求,增加与老人的交流等。为老年人营造温馨的氛围,让老人感受到家的温暖。

5.加强志愿合作

与学校、社区、企业建立志愿服务关系,为老人提供一些聊天慰藉、文体娱乐等活动。

(三)居家养老的建议

1.子女方面

(1)多抽时间陪伴父母、勤打电话;孙辈应该多关心爷爷奶奶,带他们进行户外活动,让老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2)注意老人的身体状况,学习一些基本医疗知识。避免一些意外发生。

(3)尊重父母的养老意愿,不必强求与老人同住,也不能强行将老人送人养老院等。

2.老人方面

(1)转变观念,减少对养老院养老、社区养老模式的偏见,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

(2)多参加一些健身活动,养成好的生活习惯,保持愉快放松的心情。

(3)活到老,学到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保持心态的年轻。

(4)单身的老人可以尝试敞开心扉,接受一段新的生活。

3.社會方面

(1)可以为生活能自理的老人,建立固定的养老场所,这部分老人不愿住养老院、不愿与子女同住且没有能力买房养老。让入住老人相互照顾,减少养老负担,同时发挥余热。

(2)提供老年人与年轻人交流的场所,建造“说吧…‘聊吧”等能够让老人释放压力、放松心情、同时了解新鲜事物的场所,可适当盈利,但需要避免过多的利益。

(3)建立老人志愿服务机构,为老人提供一份义工工作。

猜你喜欢

养老模式
发展“互联网+”老龄服务产业的困境与对策探析
温州“老人公寓”养老模式的经验特征
我国互助养老的实践现状及其反思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局何解
引导城市消费对接旅游消费的异地养老模式探索
社区居家养老医疗保健服务综述
人口老龄化趋势下创建新型体育养老模式可行性探索
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初探
吕梁地区农村养老问题研究
农村空巢老人居家养老保障模式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