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萦绕在心头的乡村路

2019-10-18程应峰

阳光 2019年10期
关键词:条路

程应峰

上世纪七十年代,上小学的时候,从村庄到学校,十来分钟的路程,走的是一条通往106国道的沙土路,宽一米有余。路上有一道三四十米长的木桥,走上去,嘎吱嘎吱作响,颤颤悠悠惊人。但桥下流水清幽,水中还有一些长着红翅的小鱼儿,扒在桥上往水里看,别有趣味。只是,这座桥,一发大水,木桥墩就会被冲垮。桥一垮,上学就成问题了。

沿路有一条灌溉用的沟渠,水中有小鱼小虾,沟渠石缝中、草丛里,时有猪婆蛇、蜥蜴、壁虎、田鼠之类的小爬行动物出没,蝴蝶、蜻蜓、蚱蜢、螳螂、甲壳虫、臭屁虫、蚊蝇总是随季节而飞而动。可以说,路上的时光,充满了忧患也充满了烂漫童趣。那时,这条路在我们眼里,就是一条宽阔的路。天气晴和的时候,为了抄近路,我们会从这条宽阔的沙土路拐到长满杂草的窄窄的田埂上,从学校后门溜进教室。

上小学高年级时,我已八九岁,算得上是个大孩子了。一到星期日或寒暑假,就与兄长一道随父亲打石方铺公路。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带上角锄、钉耙、铁锤、撮箕、扁担等,在村前小河的沙洲里翻找石头,用大、小铁锤敲打,碎成核桃大小后,耙入撮箕,挑到公路上,码成梯形石方,让公家人来测量。这样,每天可以挣上几毛钱,用于购置灯油、酱油、食盐、交学费、买些小人书等等。日复一日,这活儿虽然又累又苦,但毕竟是个经济来源。我对路有有感情,就是从跟随父亲打石铺路挣些零用钱这段经历开始的。

另有一条路,是从村庄通往白羊山的。白羊山虽无奇峰险隘,却不失俊俏秀美。站在家门口,就可望见它逶迤连绵的身影。蓝天白云下,它的清朗可以入怀;风生雾起时,它的姿容如梦似幻。它位于崇阳路口镇东北8.2公里处,主峰海拔778米,东北连泉山,南过桃树窝连大顶尖山,为崇阳东北隅最高峰,东麓通山县,西通路口镇。主峰南腰有山洞,环抱明月清风,竹影疏林,四季泉水长流不竭。我的记忆中,白羊山山脚下,有两个村落,一名刘家垅,一名菖蒲坑。山腳下有幽蓝醉人、碧波荡漾的红石水库,库水流入红石河,像一条飘动的裙带,在桥边十几个村落潺潺流过,驿动着飒飒生机。

大集体的时候,也是农业学大寨如火如荼的时代,在远山开荒种庄稼是最日常不过的事情。大人们常常背着干粮,天不亮就出发,小孩子和大人一样,走着茅草遮掩的羊肠小道,翻山越岭,紧赶慢赶跟在后头,最后从刘家垅爬到半山腰,常常是日上三竿。山上,乱石嶙峋,杂木掩映。跳上一块大岩石放眼望去,那才真有“一览众山小”的味道呢!只是,一旦途中遇天气突变,就算是备有蓑衣草帽,也注定是深一脚、浅一脚,一脚泥巴,一身泥水,那种狼狈不堪之状可想而知了。

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思路变了,白羊山上的庄稼虽然减少了,但果园却在不断地扩大,只长茅草的地方全部栽上了果树。果树还小的时候,可以种玉米的地方,也应季栽上了成片成片的玉米。

“要想富,先通路”。一切改变从路的改变开始。就这样,在镇政府的组织下,村干部带头走出去,四方求援,募集资金,山路上很快出现了挖掘机的影子,村里也组织了一批劳动力参与修路,山路随之被挖掘机拓宽,一条簇新而宽敞的山路很快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虽然还是沙石黄土路,不能算是坦途,但也算是通途了。农人们用交通工具将新鲜的水果、玉米和其他的土特产从这儿运出山外销售,这样一来,家庭收入有了很大的增长,也在无形之中增强了他们对生活的信心。

生存瓶颈得以突破。这条路,为进进出出带来了莫大的方便。村民们的许多想法都可以付诸实施。比如盖房子所需材料的运输也就不成问题了,他们的泥草房在不断的改变中,从开始的砖瓦房到钢筋水泥结构的平顶房,再到后来花样翻新的小楼房,一切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这变化,竟是那么惊人。

于我而言,这以后,年年岁岁清明时节回家,上山祭拜祖先,也不会再为难走的山路而困扰犯难了,这样的时候,我的内心变得清悠、安然、祥和,那是一种悠悠的白云飘在蓝蓝天空里一样的感觉。

进入二十一世纪,生活日新月异,一切都在不断地更新升级,政府将这条乡村道路纳入了公路改造规划。几年后,这条路变成了厚实的水泥路,险峻的地方除了埋上了结实的水泥墩子,还加了如高速公路上那样的绿色护栏,摩托车、小汽车在路上自如地穿梭。退耕还林也在悄然地进行,路两旁坡地上,成片成片的树木正在长高长大,原来荒草掩映、崎岖坎坷、泥泞蜿蜒的乡间羊肠小道,不知不觉就变成了宽敞光洁、绿树成荫、美轮美奂的乡村公路。

因为脑子活而先富起来的村民陈九从逼仄的菖蒲坑全家迁到了国道旁,起了三层楼房,前店后院,挺羡慕人的。之后,一栋栋小楼随之拔地而起,许多村民都把房子盖到了国道旁,这里俨然成了小集镇,有学校、有合作医疗室、有经营早点的、有小买小卖的,有了肉摊、有了菜市、有了理发店,有了党员群众活动室。到了晚上,爱跳舞的大妈大婶在村委会前场子上集结跳着广场舞,哪家有喜事,就会请来县里的剧团,搭台演上几场。较之以前,村民们闲暇时的生活可谓有声有色有动有静了。

陈九是个闲不住的人,他承包了路两旁的几片山坡,借助政府退耕还林补贴,动员全家一起参与到退耕还林的绿色事业中。在种植护坡护林之余,他还利用附近的水面搞起了水产养殖,利用山地搞起了绿色禽类放养。属于他的蒸蒸日上的生活,较之以前,真可谓两重天地、两个世界了。

可以说,在几十年的时光进程里,白羊山脚下的这条乡村道路,是一条萦绕在我心头的路,一条蜿蜒在我生命中的路,一条洒满亲情乡情的路,更是一条被新时代赋予了发展使命的路。这条路,见证了时代发展,见证了历史进步。陈九说:“如果不是这条路,他一家可能还窝在菖蒲坑里,只能可怜巴巴地活命而己,又哪来的好日子?这得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我们日益强大的祖国出台了许多惠农利农扶农的好政策。”

现如今,路网相通,村庄相连,乡村振兴,发展变化今非昔比。许多乡村水泥路已被宽阔溜光的柏油路取而代之,这样的变化,在现代中国似乎是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事情了。

关于路,我曾写过一首《时光之旅》的小诗:“沙石和青草/在乡间/是细微平淡的情节/是风来雨去穿缀而成的乡村组诗/平平仄仄的乡土韵味/在朴实无华的乡村路上/伴牛铃叮咚/伴牧歌缠绵//走进走出的父老乡亲/在时光隧道/在从容更替的绿肥红瘦里/任脚印的音符/细密板结/经历万紫千红/操办大悲大喜/以豁达宽厚的意念/铺垫出今天的高速飞旋。”

是的,在这个高速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的时代,我相信,谁的心中都有一条簇新的路,它连系着血浓于水的亲情,寄寓着由此及彼的心中梦想,背负着美好幸福生活的人生向往。这条路,无论长短,一旦走过,便会在日月轮回里、生命进程中萦绕一世,感念一生。

猜你喜欢

条路
这条路
这条路
这条路
真正的凶手
七月
七月
因为很远
这条路
因为很远
多点执业这条路还没有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