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董氏奇穴重子重仙穴治疗颈型颈椎病30例*

2019-10-18王文炎马志毅熊源胤王进军张新丽

中医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颈型针法颈椎病

王文炎,马志毅,熊源胤,王进军,张新丽

(1.武汉市中医医院,湖北 武汉 430014; 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湖北 武汉430022)

颈椎病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型及其他型(主要指食管压迫型)[1]。颈型颈椎病是各类颈椎病发病的早期 ,主要表现为颈项部酸胀疼痛不适,僵硬感,活动时有异常作响,颈部软组织受凉或颈部肌肉劳累后症状加重,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甚至进一步发展为其他类型颈椎病。最新调查研究显示:青年颈型颈椎病发病因素责之于长期劳损、肌肉力量失衡导致局部生物力学改变,青年颈椎病致病主要的危险因素是低头工作,约占92%[2]。随着21世纪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人们的学习、工作及日常生活都离不开手机或电脑,需要长期低头或伏案工作,导致颈型颈椎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且发病呈低龄化增加趋势[3]。因此,探索出一套简便实用、易于推广的颈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是当前研究关注的问题。2016年9月—2017年9月,笔者采用董氏奇穴重子重仙穴治疗颈型颈椎病30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武汉市中医医院风湿疼痛科门诊收治的颈型颈椎病患者60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颈型颈椎病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2 诊断标准

按照参考文献[1]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有关颈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采取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相结合原则:①颈项及肩部疼痛,并伴有相应的颈部症状;②颈部活动受限;③颈肌僵硬;④椎旁肌、斜方肌、胸锁乳突肌有明显压痛,棘突间亦有相应的压痛点;⑤X线平片上显示颈椎曲度改变,椎间关节失稳和骨质增生改变。

3 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患者;②视觉模拟评分(VAS)≥3分;③年龄18~45岁,性别不限;④2周内未服止痛药物或接受其他相关治疗;⑤知情同意的患者。

3.2 排除病例标准

①其他类型颈椎病者;②凝血功能障碍者,妊娠期妇女,精神病患者不能配合者;③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疾病者;年龄<18岁或>45岁者;④不接受针灸者;⑤正在参加或3个月前曾参加其他临床研究者。

3.3 剔除病例标准

①不配合治疗者;②有严重不良反应,不能继续治疗者;③治疗期间服用其他治疗药物活接受其他治疗,有可能干扰研究结果者。

符合以上任意1条者,从研究中剔除。

4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董氏奇穴针刺治疗,主穴:重子、重仙穴。定位:重子,拇指自然伸开,沿拇指指腹正中向下画1直线,再从第1掌指关节最高点做拇指的垂线,两线的交点处即为此穴;重仙,从重子穴沿第1掌骨缘平行方向下1寸。(如果患者一侧疼痛,取对侧穴位即可,若双侧颈项部疼痛,则取双侧穴位)。操作方法:使用直径为0.25 mm,长度为40 mm的“环球”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患者平卧位或坐位,针刺穴位常规消毒后,快速进针,直刺0.5寸,得气后,行捻转平补平泻法,边行针边令患者活动颈部,当患者颈项部症状减轻后停止行针;如果病程在半年以内,立即出针;若病程较久(半年以上),留针30 min,其间每隔10 min行针1次,行针时令患者活动颈部。

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法,取穴:风池、百劳、天柱、肩井、后溪,均为双侧取穴。操作方法:风池穴向鼻尖方向刺0.5寸,百劳直刺0.5寸,天柱直刺0.5寸,肩井向颈侧平刺0.5寸,后溪穴直刺0.3~0.5寸。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 min。

两组均1 d 治疗1次,连续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5 观测指标及方法

5.1 主要指标

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从疼痛程度、症状持续时间、夜间的针刺或麻木感、疼痛对睡眠的影响、对社交活动的影响、搬抬重物、读书/看电视、工作/做家务和驾驶汽车9个方面评价患者的疼痛和功能状态,总分为100分,积分越高,病情越严重。本研究使用的NPQ量表为香港浸会大学引进翻译的中文版,并作了有效性评估[5]。

5.2 次要指标

McGill疼痛量表(MPQ):1971年Melzack与Torgerson首先建立一种说明疼痛性质强度的评价方法[6]。1975年Melzack在这一基础上提出了较完整、系统的MPQ[7]。MPQ评分包括:①疼痛评定指数(PRI),包括感觉项和情感项;②视觉模拟定级(VAS)评定法;③PPI:用0~5分评定当时患者全身总的疼痛强度。最后计算总分=PRI+VAS+PPI。

6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参考文献[5]的标准。NPQ得分较前下降5分即为有临床疗效,反之无效。

7 统计学方法

8 结 果

研究中治疗组中1例患者治疗1次后不能耐受疼痛,选择退出研究。最终完成治疗组29例,对照组30例,共59例。

8.1 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2。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x2=0.32,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颈型颈椎病患者疗效对比

由表2可见,两组治疗方法疗效相当。

8.2 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NPQ量表评分对比

见表3 。

表3 两组颈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NPQ量表评分对比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5。

表3可见,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评分优于对照组,可知治疗组远期疗效确切,见图1。

8.3 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McGill量表评分对比

见表4 。

表2可见,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评分优于对照组,可知治疗组远期疗效确切,见图2。

8.4 不良反应

治疗组1例针刺过程中出现头晕、胸闷,考虑为晕针反应,予立刻起针,饮少许温开水,休息5 min后症状自行缓解。

图1 两组颈型颈椎病患者各时间点NPQ评分值趋势图

表4 两组颈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McGill量表评分评分对比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5。

图2 两组颈型颈椎病患者各时间点McGill评分值趋势图

9 讨 论

目前,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常规穴位选择,大多参考针灸学教材,常选用颈夹脊、风池、后溪、申脉、阿是穴、肩井、百劳等穴。采用局部与循经远端取穴的方式,远近配穴的方法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已经形成了共识。

董氏奇穴是有别于十四正经独特的针灸体系,具有完备的理论体系,特效的奇穴及特殊的针法。其特殊之处在于穴位所在及其所主治病证之间,蕴含有脏腑别通的理论,即:“心与胆相通;肝与大肠相通;脾与小肠相通;肺与膀胱相通;肾与三焦相通;心包与胃相通。”这一理论正是重子重仙穴用于治疗颈椎病的理论来源。足太阳膀胱经循行通过颈项部,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理论,传统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常循经取手足太阳经之后溪、申脉穴。重子重仙穴定位于大鱼际处,为肺经经气散布之所在,根据董氏奇穴脏腑别通理论,肺与膀胱相通,故重子重仙穴可用于治疗颈型颈椎病。

初病气结在经,经主气,久病血伤入络,络主血。董氏奇穴善以毫针通经调气,以三棱针刺络活血,气通血活,并将毫针与三棱针完美结合[8]。调气通经方面,董氏奇穴常以特效奇穴与特殊的针法相结合,如重子、重仙治疗颈肩背痛等均有特效,配合倒马针法、动气针法,往往取得良好的疗效[9]。所谓倒马针法,即是将部位或主治相近两针或三针并列使用加强疗效的一种针法,两针并列是小倒马,三针并列是大倒马。重子、重仙穴同时使用正是所谓的小倒马针法,用于临床加强了疗效。动气针法,即是针刺的过程中,医者边行针,患者边活动患处或仔细体会病患部位的感觉,类似于在的运动疗法[10-11]或动筋针法[12],这种针法是《内经》以及历代针灸医家强调并十分重视的治神的具体体现,神往气行,病邪遂去,故疗效尤其远期疗效较好。

西医学认为,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相互交织、协调作用,构成一个立体、统一的网络调控机构,共同负责机体对不同外环境和内环境的适应性反应[13]。它们通过细胞因子、激素、化学递质等传递信息,互相配合,互相制约,调节各系统、器官的功能[14]。通过针灸刺激,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产生一系列的反应,产生综合、整体和反馈的调节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关于针刺重子重仙穴治疗颈型颈椎病的远期疗效优于普通针刺的机理,尚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但其具有穴位精简,操作简单方便,易被患者接受的特点,值得推广与运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针刺董氏奇穴和常规穴位均能有效改善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且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相当,但董氏奇穴的远期的疗效优于常规穴位。从具体实施过程来看,针刺董氏奇穴重子、重仙穴穴位少,操作简单方便,易被患者接受。但还应注意,本研究可能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①受试者大多为青年患者,多数气血旺盛,体质较好,对针灸的反应性好,且颈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早期,病情相对较轻,不能很好的代表所有类型的颈椎病或颈痛患者;②受试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工作而影响治疗效果;③随访时间较短,不能良好的反映远期疗效。鉴于这些问题,本研究可能存在一些选择性与观察性偏倚,从而对研究结论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今后有待扩大研究范围,进一步采用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提高结论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猜你喜欢

颈型针法颈椎病
“四式一运”治疗颈型颈椎病30例
骨痛灵酊联合TDP治疗仪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董氏奇穴动气针法治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
揿针穴位埋针法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预价值
手指飞舞 编出玲珑花边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中医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脑循环与低频电刺激联合治疗颈椎病导致脑供血不足的效果观察
游泳 赶走颈椎病
牵引治疗不同类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