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企业资产负债率的风险管理
2019-10-16连小芸
连小芸
[摘 要]资产负债率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财务指标,它的合理水平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而是因企业所在的行业和所处的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文章通过对部分上市公司的案例分析来探究企业资产负债率的合理水平,分析资产负债率异常可能引发的企业内、外部风险,提出解决资产负债率畸高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资产负债率;风险评估;风险应对
[中图分类号]F832.4
资产负债率是评价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它反映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负债取得的,可以衡量企业清算时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程度,也代表了企业的举债能力。分析和探究合理的负债率管理对策与风险干预手段,对于企业的持续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1 资产负债率的合理水平
企业资产负债率的合理水平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它因企业所在的行业和所处的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对于一般企业来说,通常认为资产负债率在40%~60%之间较为合理,但也并非绝对,例如金融行业和房地产行业的资产负债率通常会处于较高的水平,且呈现上升趋势。2019年4月26日,乐居财经发布了《2018中国上市房企资产负债率排行榜TOP100》,对榜单数据进行分析发现:2018年“两市”共有86家房企资产负债率超过70%,其中超过85%的16家、超过90%的有5家。百家上市房企资产负债率平均值从2017年的77.72%增长到了2018年的78.90%,资产负债率平均增长1.2个百分点。有业界专家分析,由于公司债的成本较低,上市房企在2015年后大规模发行公司债,2018年这些债务尚未进入集中还款期,导致其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也有一些企业资产负债率极低,但盈利能力却不弱。从已公布的2018年上市公司年报来看:2018年沪深两市资产负债率低于20%的企业共145家,其中部分企业依然保持着较好的盈利能力。
企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对资产负债率的要求也不一样,处于成长期的企业,急需扩大市场占有率,对资金的需求量大,通常资产负债率较高;而处于成熟期的企业,市场份额已经饱和,资产负债率相对较低。此外,资产负债率的高低与宏观经济环境也有关系,在经济景气时期,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可以适当增加,而在经济萧条时期,企业应当降低负债率。
综上所述,企业在分析资产负债率的合理水平时,应当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多方面综合考虑。
2 资产负债率的风险评估
理论上通常认为资产负债率过高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出现现金流不足、资金链断裂、无法及时偿债,严重的甚至会造成企业破产等问题,其实实践中并不能一概而论。对资产负债率的风险评估应当结合企业自身负债的结构及其产生的原因来进行。企业的负债大体上可以分为无息负债和有息负债两大类,无息负债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自然产生的,不需要支付利息的负债,例如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这类负债占比高通常意味着企业占有非常有利的主导地位,对上游供应商具有很强的议价能力,同时也说明该企业盈利能力强。能够无偿占用债权人的资金获得更多的利润,当然是对企业有利的,几乎不存在财务风险。但是,企业也需要适当把握尺度,以免产生违约风险,影响企业声誉。有息负债通常是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入的,例如银行贷款。有息负债占比过高就会造成融资成本上升,当税后利息率大于净经营资产净利率时,会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如果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畸高,就需要对其可能引发的风险进行评估。
2.1 可能引发的外部风险
资产负债率畸高可能引发的外部风险主要是信用风险和法律风险。无论是无息负债还是有息负债,逾期无力偿还都可能因失信、违约而被债权人提起诉讼,产生信用风险和法律风险。企业一旦败诉,不仅需要偿还负债本金、利息和诉讼费用,可能还需要额外承担违约金或罚金,同时对企业的声誉也有负面影响。
2.2 可能引发的内部风险
资产负债率畸高可能引发的内部风险主要包括财务风险、战略风险和运营风险。企业的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导致资产负债率畸高可能会使企业丧失偿债能力,从而造成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或陷入财务困境甚至破产,引发财务风险。从债权人的角度来看,其主要关注的是能否安全收回本金和利息,他们希望企业的债务比例越低越好,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越低,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的风险越小,企业举债也就越容易,反之,则债权人风险越大,企业举债越艰难。如果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达到甚至超过100%,那么说明企业已经没有净资产,即资不抵债了,不仅严重损害债权人的利益,同时也會损害企业自身的利益。企业资不抵债,债权人自然想要尽快收回被企业占用的资金,不会继续借出新的资金,企业的举债能力也就用尽了。这时,一旦发生多方债权人同时逼债,企业可能没有能力继续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进而无法实现战略目标,产生战略风险。2018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半年报显示,*ST华泽、*ST皇台、*ST东电等10多家公司资产负债率超过100%,其中*ST华泽达到191.19%。 畸高的资产负债率可能表明企业还存在多种管理问题。以*ST华泽达为例,2015—2017年连续三个会计年度净利润为负值,2016年和2017年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导致公司股票自2018年7月13日起暂停上市。2018年更是由于未支付审计费用,相关审计工作尚未开展而导致无法在法定期限内披露暂停上市后的首个年度报告(即2018年年度报告),触及《股票上市规则》第14.4.1条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导致公司股票进入退市整理期。可见,畸高的负债率还可能引发运营风险。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分析资产负债率异常可能带来的风险,并评估风险发生的概率,对可能产生的风险予以高度重视,防患于未然。
3 资产负债率的风险应对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研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当企业的自有资金无法满足开支需求时,适当的获得融资、贷款可以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但同时也应该充分认识到负债经营带来的风险,要科学地分析资产负债率,根据行业特征和企业的债务结构,探究合理的风险应对措施,防范和降低资产负债率畸高引发的内、外部风险。
3.1 增强风险意识,将风险管理列入战略目标
企业要重视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时可能存在的风险,明确合理控制资产负债率的重要性,基于战略发展的角度对负债率进行系统分析,在保障企业日常经营稳定开展的前提下,设定安全警戒线,合理控制资产负债率的水平。同时,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发展规划以及战略方针,综合产品生命周期,分析不同阶段生产经营管理的不同需求,根据我国宏观经济發展政策,分析行业发展状况,制定完善的、降低负债水平的方案以及目标,通过动态化的管理,分步实施的方式强化资产债务率的控制,从企业实际状况出发,有针对性地采取降低资产负债率的措施,并制定合理的考核范围和完善的考核指标。
3.2 构建完善的内部资金管控平台
企业应当重视资金的内部控制管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构建符合自身管理需求的资金管控平台,通过预算、核算以及业务横向集成管理,构建业财融合的一体化资金管控流程,通过拨付、往来结算管理系统,实现资金的统一管理和调配,进而实现资金存量、流量的全程化管理。在实践中以信息技术手段为主要支撑,以增加现金流作为根本目的,强化理财管理,通过统一的调度、集中化管理以及合理应用,有效地避免资金体外循环,进而提升内部资金的应用效率与质量。
3.3 重视存货及债权的管理
企业应当重视对设备以及存货的管理,统筹采购计划,避免因不必要的重复购置而占用资金,加强对物资材料以及设备备件的统一管理,降低采购、仓储成本,减少资金占用和减值等风险问题。
3.4 优化资金筹措方式
随着贷款利率的不断上升,筹资成本不断加大,企业应当转变传统资金筹集模式,探索新的融资方式。
(1)企业应当重视股权融资,引进战略投资者,通过IPO、增发以及配股等有效的股权融资模式,迅速筹集资金。股权融资没有到期日,也不需要偿还固定利息,能有效解决企业的资金需求、增加资产总额,并且降低资产负债率。
(2)进行债券融资。发行公司债成本较低,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发行、优化公司债券,实现银行债务融资以及市场债务融资的系统融合,进而从根本上优化企业债务融资的结构与模式。
(3)对于大型设备,改自行采购为融资租赁。与传统融资方式相比,融资租赁有诸多优势。首先,融资租赁的设备淘汰风险和财务风险较小(租赁期限一般为设备使用年限的75%、分期负担租金),所以对办理融资企业的资信要求不高。相比其他长期负债筹资形式,限制条款较少。其次,筹资速度较快,融资租赁能比借款更快获得企业所需设备。再次,具有收益和成本优势,企业提早使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可以最大化增加收益,租金可在税前扣除,税收负担较轻。最后,融资租赁属于表内融资,在企业财务报表的负债项目中不会体现,不影响企业的资信状况。
3.5 转变运营思路
(1)合理把握投资节奏。企业举债过多,通常是因为投资规模过大,投资政策过于激进,超出企业资金的承受能力。如果不及时遏止这种情况,可能会造成投资失败。对此企业应当根据实际状况,科学制定投资方案,合理把握投资节奏,避免盲目扩张造成资金风险。
(2)及时将不良资产剥离以及变现。企业质量差和盈利能力差的非主业资产应当及时进行处理变现,以提升资产流动性,增强企业的偿债能力。
4 结 论
负债经营是一把双刃剑,尺度把握得当可以有效缓解企业的资金需求,有利于企业快速发展,做大做强,但如果不能合理控制资产负债率,则可能会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造成企业偿债能力不足、资金流断裂,给企业的信誉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产生信用风险、法律风险、财务风险、战略风险和运营风险等,甚至导致企业退市、破产。因此,企业应当综合考虑所在的行业特征、所处的发展阶段和负债结构等因素,科学界定资产负债率的合理水平、充分识别资产负债率过高的风险,设置安全警戒线,将资产负债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对于可能引发的潜在风险,采取强化战略控制管理、构建资金管控平台、优化存货及债权的管理和资金筹措方式等策略进行风险应对,提高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峻. 江西省企业杠杆率问题研究——基于企业资产负债率的比较分析[J]. 金融与经济, 2017(7).
[2]杜凯. 集团化公司资产负债率管控问题研究——以G集团为例[J]. 现代国企研究, 2018, 136(10):63.
[3]张兆军. 浅谈如何降低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J]. 现代经济信息, 2018(22):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