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语言主观性视角下的国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2019-10-16彭兵转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9年9期
关键词:英文电影跨文化交际能力

彭兵转

[摘 要] 随着全球一体化和多元化的不断深入,跨文化交际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也已成为21世纪国际人才应具备的能力之一。任何语言若是离开了主观性就不能称之为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时,必然离不开自己的观点、态度、想法等主观因素,即语言的主观性。本文基于输入-输出理论,建构了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观性视角下国际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型,从四方面探讨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语言主观性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旨在促使学生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际,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外语水平、思辨能力和实际交际能力,同时为更好地理解语言的主观意义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

[关键词] 语言主观性;跨文化交际能力;国际人才;英文电影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9) 09-0032-02

最新出版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可分为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三个部分[1]。可见,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随着全球一体化和多元化的不断深入,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培养更多的国际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同时还提出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对外开放的要求,应培养大批国际人才,即具备较高学历、懂得国际通行规则、熟悉现代管理理念,同时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2]。因此,有必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優势,在语言主观性视角下,探讨国际化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以培养更多的国际人才,丰富其跨文化体验,增强其跨文化敏感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 语言主观性与跨文化交际

语言的使用离不开人,任何语言都充满了主观性,语言离开了主观性,也就不能称之为语言。事实上,主观性已经成为语言的一种基本属性。而文化孕育语言当中,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时刻体现了不同文化的方方面面。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为成功达到交流的目的,一方面,语言使用者会将自己的态度、观点、想法等主观因素印入言语表达当中,留下自己的烙印,所表达出的言语会体现语言使用者对不同文化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另一方面,语言使用者会将自己对不同文化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渗透到言语表达中,时刻体现着语言的主观性。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语言的主观性体现在跨文化交际中,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充斥着语言的主观性,主观性可以更好地促进人们的跨文化交际,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两者的结合,开辟了研究语言的新视角,能够使我们更充分、更深刻地理解语言。

二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再认识

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国际人才必备的能力之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已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同时,语言反映文化,是文化的载体,英语教学实践也提出了语言和文化同等重要,也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支撑。就跨文化交际的核心内涵来看,它指不共享同一交际能力的人们之间所进行的交往[3]。笔者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指语言使用者利用外语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流互动的能力,包括知识层面、言语层面、情感层面、行为层面和意识层面的协调能力和适应能力,还包括对不同民族文化的敏感性,对他族文化的接受性以及交际过程中处理不同文化的文化差异的灵活性。

三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观性视角下国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型建构

现在国内的教育缺少真实的跨文化交际环境,而教师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利用互联网,不受时空的限制,获得真实、有效、实时、互动、丰富的跨文化教学资源和跨文化交际场景,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同时学生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提供的多种多样的交际网络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提高跨文化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了解不同文化的多样性,体会不同文化的差异性。

根据Byram(1997)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型和文秋芳(1999)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型和上文笔者对语言主观性和跨文化交际建立的联系,本文构建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主观性视角下的国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型。

此模型以输入-输出理论为基础,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文化输入,促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又通过文化输出,体现在语言使用者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三大方面,而此三大方面又和语言主观性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此模型中,教师可以通过线上或线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向学生提供丰富的跨文化资源,实现不同文化资源的共享,同时还向学生提供协作学习、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的机会,这一切都为跨文化信息的输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时又为跨文化输出提供了多种途径。

四 现代信息技术下的国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途径

1 鼓励灵活性学习,丰富跨文化知识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电脑、ipad等工具,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等限制,利用互联网查阅、挖掘和探索真实的、实时的、动态的、多样的文化语料资源,筛选、重构、对比不同的文化资源,进行讨论、与老师进行问答等,实现课堂学习、课外学习、自主学习、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和协作学习。此过程中,学生能够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形成跨文化意识,加深对不同文化的感悟与认知,丰富自己的跨文化知识和交际知识、语言技能和社交技能、形成正确地对待本民族文化的态度和对待非本民族文化的态度,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2 提倡个性化学习,提高跨文化言语能力

学生作为跨文化认知的主体、跨文化信息加工的主体和跨文化交际活动的主体,可以根据自身需求、知识基础和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跨文化语言环境,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拓展学习空间,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进度、时间、内容、计划和目标等,灵活的体验、感知和探索不同的文化,加深对本民族文化和他民族文化知识的学习及对文化异同的了解,通过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师生互动等多元互动。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跟踪、检测和反馈学生的跨文化学习效果,并据此,设计更好的教学方案,加快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3 利用英文电影,发展跨文化意识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将真实的文化交际场景融入英文电影当中,可以说,英文电影能够通过图片、文字、声音和影像等展现多样的、丰富的、真实的、直观的文化交际情景,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现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风土人情、行为准则等,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极好的教学和学习素材和资源。英文电影中的台词等语言表达和身势语、体态语等非语言表达在体现了不同的文化的同时,也体现了语言使用者意义,蕴含着丰富的主观意义。通过欣赏英文电影,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体会交际情景,探讨、对比并分析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加深对西方文化的认知,逐渐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提升自己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及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4 利用网络交流平台,提高跨文化行为能力及情感能力

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可以非常容易、方便地获得丰富的、真实的西方文化语料,增进对目标文化的了解。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在线网络交流平台,如QQ、微信、Skype、MSN等互动软件及博客、邮件、微博、公众号等方式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习者进行实时或非实时地跨文化交流,进行文化输出,在文化输出过程中,找出自身不足,以输出促进文化的输入,是自己有的放矢的加大对不同文化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交流平台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生进行线上或线下的沟通与交流,更好地实现不同文化背景的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等多元互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

五 结束语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提供实时、丰富、有效和真实的目的语言环境和学习资源等信息,能够开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新视野。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语言主观性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符合信息时代对国际人才的要求,使其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提高其实际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实现多元文化的学习和交融,还有助于提高国才对文化的认知能力,增强国才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意识和跨文化敏感度。

参考文献:

[1]朱耀云.全球化时代的跨文化沟通与共融—国际跨文化交际双会综述[J].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6(05):71-75.

[2]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2010-7-29.

[3]Paulston,C.B. Linguistic and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Topics in ESL [M].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Ltd,1992.

(责任编辑:姜海晶)

猜你喜欢

英文电影跨文化交际能力
多模态视角下英文电影配音教学的应用研究
浅析英文电影在传播英美文化上的作用
英文原声影视作品在英语教学中文化输入的应用研究
医学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敏感度调查及能力提升研究
英文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渗透式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的运用
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
浅谈体验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高中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文电影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