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置管后预防感染及管路维护有效护理策略分析
2019-10-15马莉宋丹丹陈媛媛
马莉 宋丹丹 陈媛媛
【摘 要】目的:分析PICC置管后预防感染及管路维护有效护理策略及效果。方法:于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抽取58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双盲法均分为每组29例,实验组护理过程中运用置管后预防感染及管路维护有效护理策略,对照组护理过程中运用置管后常规护理。结果:观察及分析2组患者组间数据,明显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满意度均更为理想,对比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PICC置管后预防感染及管路维护有效护理策略,可獲得理想护理效果。
【关键词】PICC置管;预防感染;管路维护;有效护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3-0194-02
PICC置管在临床上常用,可有效避免化疗药物直接接触患者手臂静脉,可对药物进行快速稀释,促使药物刺激血管程度有效减少,从而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进一步促进患者生命质量有效提升[1]。分析得出,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是感染,分析原因,由于日常维护不够,导致PICC管道细菌滋生,从而显著增加患者感染发生率。本次研究纳入58例患者,研讨PICC置管后预防感染及管路维护有效护理策略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从我院临床诊断及治疗的PICC置管患者中选择58例,时间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知情同意,利用随机双盲法进行患者分组,实验组29例,男女患者比例21:8,年龄43岁至77岁,中位年龄59.5岁;对照组29例,男女患者比例20:9,年龄44岁至78岁,中位年龄59.0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可对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护理过程中运用置管后常规护理:护士应详细为患者讲解置管相关知识,包括置管重要性、必要性及相应作用,在置管过程中对症处理患者出现的临床症状,保证患者身心健康。
实验组护理过程中运用置管后预防感染及管路维护有效护理策略:(1)护士应构建一份PICC置管护理记录表,表格中包括患者基本资料、置管开始至拔管结束期间管路基本情况、管期间感染症状等[2],为临床对症治疗提供有效参考依据。护士在更换敷料过程中应详细观察患者穿刺点及周围皮肤,避免将导管带出患者体外,更换完成敷料后,详细记录患者姓名及更换时间。(3)置入PICC导管后,24小时之内,护士应为患者更换1次敷料,然后每隔7d为患者更换1次敷料。检查过程中,若敷料出现潮湿或者松动,应立即为患者更换敷料。若患者穿刺点渗血较为明显,护士应更换患者敷料并利用明胶海绵进行包扎止血。(4)输液期间,若护士发现患者穿刺部位异常或者患者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应给予患者穿刺点开展细菌培养试验,避免患者发生置管感染现象。
1.3效果分析[3]
满意度利用科室自拟调查问卷进行数据测评。
1.4统计学分析
本组探究中,t检验、X2检验过程中使用SPSS19.0软件,可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P<0.05,说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对照组,明显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满意度均更为理想,差异明显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PICC置管床上运用频繁,主要用于穿刺条件较差、长期静脉输液或者需要反复进行刺激性药物输入的患者,其中常见化疗药物输入患者。利用PICC置管可促使静脉穿刺次数有效减少,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操作较为简单,基本不受到外界条件限制。另外,由于穿刺点在外周表浅静脉,可促使穿刺成功率有效提高,可明显下降低患者大血管穿孔、空气栓塞及血气胸等并发症发生率[4],具有较高安全性。
给予PICC置管后患者实施管道维护及护理改进,可促使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有效降低。基于此,临床上对此进行了一定研究,提出了置管后预防感染及管路维护有效护理策略,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护理效果。护理期间,护士应对护理记录表进行详细制作,对患者置管全程管道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同时定期更换患者敷料,对患者一般资料进行逐条记录,为患者对症治疗提供足够参考依据。另外,护士在更换患者辅料时需对患者穿刺周围皮肤情况进行密切观察,第一时间发现不良情况并对症处理,保证患者治疗安全性。护士需要定期为患者进行敷料更换,有助于促进患者细菌感染情况发生率有效下降,可有效保证患者身体健康。
PICC置管后预防感染及管路维护有效护理策略实施期间,应严格坚持无菌操作相关规程,分析PICC置管感染原因,较为复杂,因此,在局部换药、配置液体、接头消毒及使用过程中,护士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若发现疑似污染物品则立刻采取补救措施。另外护士应严格考核[5],考核合格后方可允许上岗。相关研究指出,外周静脉穿刺局部换药技术要求较高,护士应具备一定工作经验及资历,上岗前应实施严格培训及考核。另外,护士应对置管患者进行严格监控,对患者是否出现不适、发热等临床症状以及穿刺部位是否出现红肿等情况进行细致观察,若发现异常则第一时间上报并遵医嘱给予患者实施对症处理。
本组结果:明显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满意度均更为理想。
综上,PICC置管后预防感染及管路维护有效护理策略,对明显改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满意度存在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1] 程素凡. PICC置管后防止感染管路维护与护理观察[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42).
[2] 邱娟, 王杏英, 彭雪梅. PICC置管后防止感染管路维护与护理改进[J]. 当代医学, 2017(11):153-155.
[3] 戴董琴. 肿瘤化疗患者PICC导管感染的预防与护理[J]. 现代养生(下半月版), 2017(10).
[4] 邹蜜, 张敏, 王欢. 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的护理管理策略及效果[J]. 中国卫生产业, 2018, 15(16).
[5] 韦琳. PICC置管后渗血原因及预防护理研究进展[J]. 世界临床医学, 2017, 11(1).